节水措施对碳排放影响及节水低碳目标实施路径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2
/ 2

节水措施对碳排放影响及节水低碳目标实施路径浅析

李宇 梁翔

淮安市淮安区茭陵抽水站  223200

摘要:近年来,我国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节水措施越来越受到重视。水资源作为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与资源利用效率、生态碳汇能力、能源结构转型升级、经济发展路径等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关注问题息息相关。本文就节水措施对碳排放影响及节水低碳目标的实施路径进行研究,为水利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节水;工业节水;城镇生活节水

引言

在绿色建筑设计中,相关工作人员应高度重视起将节水措施合理运用到给排水设计之中,以真正实现对给排水环节的科学控制及有效管理,对生产废水与生活废水加以二次利用,如此一来,对我国建筑领域的绿色环保发展,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1]

1实现“双碳”目标与落实“节水优先”方针关系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21年发布的报告显示, “人类活动导致地球变暖”这一结论已经非常明确。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近200万年的最高点,导致气候变暖、冰川融化、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气候循环异常加剧极端高温、暴雨、洪水、干旱问题。按照《巴黎协定》的温控目标,即二十一世纪全球平均气温较前工业化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以内,并努力将温升幅度限制在1.5℃以内,必须在2050年实现全球范围内的温室气体“净零排放”。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全球碳减排行动深刻影响乃至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2020年9月,我国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2021年,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202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水利部等相继发布了行业领域的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实施方案,全面支持推动各行业开展固碳增汇、节能减排技术及装备的研发推广。[2]水利是基础性、公益性行业,实现“双碳”目标与落实“节水优先”方针息息相关。大力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加强各行业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直接影响全社会碳排放目标的实现。因此,迫切需要摸清各行业节水措施与碳排放、碳中和的作用关系,掌握主要节水措施的减碳固碳效应,探索“双碳”目标下的节水实施路径及未来应对策略,支撑新时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各行业节水与“双碳”目标实施路径

2.1农业节水方面

按照固碳、减排的思路推动新时期农业节水工作,丰富节水固碳增汇型农业节水先进技术名录,加大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作物套种、水肥耦合等能够显著增加农田土壤有机质、增强农田土壤固碳容量、减少农田碳流失的节水技术方法推广力度,鼓励条件适宜地区优先采用节水固碳增汇型的节水技术;持续推进节水减碳型技术成果的研发与推广应用,合理调整种植结构,在适宜地区增加高效节灌技术应用面积,支持节水抗旱稻的培育及稻田节水减碳灌溉技术的研发应用,减少稻田甲烷排放,支撑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实现减碳目标。

2.2促进节水技术推广应用与创新集成

在我国水资源和环境问题都严峻的情况下,节水科技创新发展是推动节水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加快节水关键技术装备研发、推广和产业化,工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均涌现出一批先进适用的节水技术产品,为推动各行业用水效率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时期,节水技术创新对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支撑作用愈加凸显。

2.3优化热水供应循环系统设计

设计师在对绿色建筑排水系统进行具体设计环节时,应当与人们的实际生活生产需求相结合,选择正确、合理的热水循环方式,以使所设计出的排水系统能够充分满足人们的具体需求。在实际生活之中,初始水源常常温度较低,因此人民群众需通过放掉前部分的冷水,才能够应用热水资源,鉴于此种情况的存在,则导致部分水资源难以实现高效利用,从而引发十分严重的水资源浪费情况[7]。鉴于此,部分城市为了能够限制水量用量标准,制定并全面落实相应的用水方案,通过不同的措施来改造与优化热水系统,以在源头上最大限度避免水资源的大量浪费情况。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建筑排水的设计时,一般是针对集中热水供热系统展开相应改良,系统考虑施工要求、设计标准、应用管理等一系列规定,通常选用支管循环、立管循环等相关模式,减少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无效冷水的严重浪费问题。另外,还可以对相对较大的用水建筑进行双管供水排水系统的科学设计,并同时运用温度显示、恒温控制的综合性混合淋浴器,以进一步提高公共澡堂的水源节约率,防止水资源大量浪费现象的频繁出现。

2.4依托数字化技术实现智能化低碳管理

深度结合数字化技术,强化符合节水低碳标准的人才队伍建设,推动行业节水节能的数字智能、绿色低碳协同管理,应用数字化技术优化节水减碳解决方案,建立智能化的节水减碳管理体系;深化水、碳足迹数字化管理,实现水、碳资产看得见、算得清、管得住,建设涵盖水、碳指标的监测、核算、优化、交易资产管理体系,促进节水与碳排放管理的有效衔接。

2.5优化热水供应循环系统设计

应当与人们的实际生活生产需求相结合,选择正确、合理的热水循环方式,以使所设计出的排水系统能够充分满足人们的具体需求。在实际生活之中,初始水源常常温度较低,因此人民群众需通过放掉前部分的冷水,才能够应用热水资源,鉴于此种情况的存在,则导致部分水资源难以实现高效利用,从而引发十分严重的水资源浪费情况。鉴于此,部分城市为了能够限制水量用量标准,制定并全面落实相应的用水方案,通过不同的措施来改造与优化热水系统,以在源头上最大限度避免水资源的大量浪费情况。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建筑排水的设计时,一般是针对集中热水供热系统展开相应改良,系统考虑施工要求、设计标准、应用管理等一系列规定,通常选用支管循环、立管循环等相关模式,减少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无效冷水的严重浪费问题。另外,还可以对相对较大的用水建筑进行双管供水排水系统的科学设计,并同时运用温度显示、恒温控制的综合性混合淋浴器,以进一步提高公共澡堂的水源节约率,防止水资源大量浪费现象的频繁出现。

2.6加大节水宣传和科学普及力度

深入开展全民宣传教育,通过多种传播渠道和方式广泛宣传节水减排法规、标准和知识,在全社会营造节水降碳的浓厚氛围。

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环境下,现代化城市建设进度持续推进,越来越多的人们愈发重视起日常生活质量,从而使得绿色建筑施工数量不断增加。鉴于此,城市对于水资源的需求量明显提升,间接地使水污染情况日益严重,水资源短缺问题不断突显。因此,建筑业作为我国能源消耗大户,在进行绿色建筑中必须贯彻落实给排水设计,将节水措施合理应用到其中,唯有如此,方可让排水系统实现更为稳定、有序的运转,从而促使我国建筑业真正向着绿色环保节能方向发展。[3]

参考文献

[1]夏四友,赵媛,许昕,等.1997—2016年中国农业碳排放率的时空动态与驱动因素[J].生态学报,2019(21).

[2]张慧芳,赵荣钦,肖连刚,等.不同灌溉模式下农业水能消耗及碳排放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2021(12).

[3]梁春玲,刘群昌,王韶华.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发展综述[J].水利经济,2007(5).


[1]后面正文和绿色建筑联系不强

[2]这一段太多了

[3]正文提及建筑业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