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维盐亚致死浓度对黄瓜蚜虫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2
/ 2

甲维盐亚致死浓度对黄瓜蚜虫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

王玮玉 郑晓敏 曲丽

荣成市农业农村事务服务中心,山东 威海 264300

摘要:近年来荣成市黄瓜蚜虫为害日趋严重,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是防治蚜虫的主要措施。高浓度的化学药剂会对天敌有所伤害且严重污染环境而甲维盐属于一种新型高效抗生素类杀虫剂,具有低毒、活性高、无公害及低残留等特性。本试验研究甲维盐亚致死浓度对黄瓜蚜虫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为本地区黄瓜蚜虫的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甲维盐;亚致死浓度;黄瓜蚜虫;为害

瓜蚜是目前设施黄瓜上主要为害的害虫种类之一,严重影响设施黄瓜的产量和品质,甲维盐是防治瓜蚜的高效药剂。本研究选择甲维盐亚致死浓度对黄瓜蚜虫进行处理后,观察对黄瓜蚜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为黄瓜蚜虫的防治及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一、黄瓜蚜虫的分布与为害状况

黄瓜上蚜虫的种类主要为瓜蚜,以成蚜、若蚜聚集在黄瓜的叶背、嫩茎、嫩梢上径直刺吸黄瓜植株上的营养物质,造成瓜叶蜷缩、异常形态以及植株细小且生长发育不良,导致叶片萎蔫枯死,还可传染多种植物病毒,是关键的传毒介体,可导致黄瓜感染多种病毒病,造成了严重的减产和品质下降,对黄瓜产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二、甲维盐的作用机理

甲维盐是一种低毒、高效、新型、广谱性的生物杀虫剂,是一种非常难得的绿色生物源类药剂[1]。甲维盐是在阿维菌素基础上生成的高效生物药剂,其杀虫活性是阿灭丁的103倍[2],具有杀虫谱广、可混用性好、持效期持久、使用性安全等特点,作用方式是以胃毒为主,并有触杀作用[3],甲维盐归类于神经性毒剂,特别是对同翅目等昆虫防治效果最显著,并且长时间使用也不会产生抗药性。

三、材料与方法

(一)供试药剂

试验选用不同浓度的5%甲维盐微乳剂。

(二)供试虫源

小老虎生态园试验基地黄瓜大棚,采集黄瓜蚜虫。

(三)试验方法

1.甲维盐亚致死浓度对黄瓜F0代蚜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采用浸虫浸叶法,分别配制 2000倍、4000 倍、8000倍的甲维盐溶液备用,然后制备 3.5cm 的叶圆片,每个叶圆片挑取 20头初羽化的成蚜,固定取食后,放入甲维盐药液中浸泡 5s 后取出,用滤纸吸干水分,放入培养皿中。

以清水作为空白对照,每天观察成蚜的产蚜量、存活情况以及寿命,每两天换一次叶片,重复三次。

2.甲维盐亚致死浓度对F1代蚜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从F0代成蚜产下的若蚜中随机挑20头初孵化的若蚜单头饲养,每天观察每个龄期的发育时间、成蚜的产蚜量和寿命等参数。

四、结果与分析

(一)甲维盐亚致死浓度对黄瓜蚜虫F0代蚜虫产蚜量的时间动态变化。

图1 甲维盐亚致死浓度对黄瓜蚜虫F0代蚜虫产蚜量的时间动态变化影响

通过图1可以看出,随着药剂浓度的升高,黄瓜蚜虫的产蚜量也逐渐下降,通过甲维盐不同浓度的分别处理后,药剂亚致死浓度LC30可以明显看出瓜蚜的产蚜量在全阶段内从最初1.90(头/雌)直线减少到0(头/雌),而药剂亚致死浓度LC20和LC25在前阶段有所波动,先是下降后又升高再逐渐呈降低趋势,与对照组相比之下,药剂的不同亚致死浓度对黄瓜蚜虫的产蚜量有显著影响。

表1甲维盐亚致死浓度对黄瓜蚜虫F0代蚜虫产蚜量和寿命的影响


产蚜量

寿命

LC20

13.6±3.1c

13.2±2.9b

LC25

12±2.6bc

11.8±3.1b

LC30

10.6±1.4b

11.2±2.8b

对照

25.1±3.4a

15.4±5.6a

表1的试验结果可以看出,用不同亚致死浓度的甲维盐药对黄瓜蚜虫F0代蚜虫处理后,黄瓜蚜虫产蚜量及寿命均受到显著影响。随着药剂浓度的增加,蚜虫寿命显著缩短,其中在亚致死浓度LC30处理下对黄瓜蚜虫产蚜量及寿命影响最大。黄瓜蚜虫的成蚜繁殖率随着亚致死浓度的增加而不断下降,但不同浓度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二)不同亚致死浓度的甲维盐对黄瓜蚜虫F1代蚜虫发育历期的影响

表2甲维盐亚致死浓度对黄瓜蚜虫F1代蚜虫发育历期的影响

处理

发育历期(d)

1龄

2龄

3龄

4龄

总的发育历期

LC20

2.1±0.17a

2.5±0.21b

2.3±0.19a

1.9±0.16a

8.8±0.72bc

LC25

2.3±0.19a

2.7±0.19ac

2.2±0.21a

2.1±0.22a

9.3±0.98ac

LC30

2.6±0.23a

3.1±0.27a

2.6±0.22a

2.3±0.25a

9.4±0.99ac

对照

1.9±0.14b

2.2±0.21bc

2.3±0.13a

1.8±0.26a

8.1±0.85b

由表2可知,不同亚致死浓度处理黄瓜蚜虫后,各自浓度的发育历期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延长,甲维盐亚致死浓度LC30处理黄瓜蚜虫结果显著,1龄、2龄、3龄、4龄的发育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其余两种亚致死浓度处理的黄瓜蚜虫发育历期均显著长于对照组,总发育历期也均长于对照组,其中以甲维盐亚致死浓度LC30处理的总历期最长,为9.4d。

(三)甲维盐亚致死浓度对黄瓜蚜虫F1代蚜虫寿命和产蚜量的影响

表3甲维盐亚致死浓度对黄瓜蚜虫F1代蚜虫寿命和产蚜量的影响

处理

产蚜量(头/雌)

寿命(d)

LC20

15.3±1.12b

14.8±1.81c

LC25

14.1±1.41b

14.1±1.62bc

LC30

13.2±1.25b

14±1.58bc

对照

32.1±2.21a

15.3±2.11a

试验结果表明,甲维盐亚致死浓度的高低对黄瓜蚜虫F1代蚜虫寿命和产蚜量均具有显著影响(表3),在相同时间的处理下,随着浓度的升高,产蚜量明显下降及寿命均显著缩短,在亚致死浓度LC20和LC25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但与对照组相比之下产蚜量显著下降且寿命也明显缩短,其中亚致死浓度LC30最为明显,与对照组及其他组相比之下产蚜量最低且寿命缩短最显著,其产蚜量为13.2(头/雌)、寿命为14d。

由此可见,黄瓜蚜虫F1代蚜虫的产蚜量随着浓度的升高不断下降,但不同浓度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

五、结论

经研究发现,蚜虫对黄瓜的为害已成为我们不可忽视的研究方面,制约着黄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本研究通过探究不同甲维盐亚致死浓度对黄瓜蚜虫的影响,为黄瓜产业中黄瓜蚜虫的生物防治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甲维盐亚致死浓度的升高,黄瓜蚜虫的产蚜量明显下降且寿命显著缩短。。

参考文献:

[1]张雯.四种生物源杀虫剂防治小菜蛾药效试验[J].河南农业科学,2002. 9: 25-26.

[2]杨德毅,吾建祥,刘莉,等.LC-MS/MS同时测定茭白中阿维菌素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残留量的不确定度评估[J].浙江农业科学、2019, 60(1): 103-108.

[3]杨德毅,吾建祥,刘莉,等.LC-MS/MS同时测定茭白中阿维菌素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残留量的不确定度评估[J].浙江农业科学、2019, 60(1): 103-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