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制护理在糖尿病护理中的效果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2
/ 2

责任制护理在糖尿病护理中的效果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影响分析

李垚

西安市第九医院  内分泌科  陕西西安  710000

【摘要】 目的 探究糖尿病护理中采取责任制护理措施的效果影响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60例,时间在2022年8月—2023年8月。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进行有效分组,对照组30例(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责任制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糖指标变化情况、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护理前血糖水平比较(P>0.05),护理后观察组相对较低(P<0.05),观察组并发症较低(P<0.05)。结论责任制护理措施能够显著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促进患者疾病恢复。

【关键词】责任制护理;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并发症

糖尿病是临床医学比较常见的疾病,由于人体当中一组因胰岛素绝对不足或者是相对分泌不足和胰岛素利用障碍所引起的人体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性疾病,主要是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1]。糖尿病的典型临床表现为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下降,以及血糖高、尿液中含有大量的葡萄糖等,病程太久的话可能会引起人体多系统损害,导致患者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出现慢性病变、功能退化以及衰竭,病情严重的患者或者是激动的时候可能会引起急性严重代谢紊乱[2]。目前,临床医学上针对于此类疾病未有根治方式,主要是依靠疾病后期护理干预进行有效控制。因此,本篇将针对于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当中采取责任制护理措施,并分析其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60例,时间在2022年8月—2023年8月。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进行有效分组,对照组30例,男女比例为18:12例;年龄45—85岁,均数为(65.26±5.58)岁;病程在2—10年,均数为(6.12±3.25)年。观察组30例,男女比例20:10例;年龄在46—85岁,均数为(65.58±5.45)岁;病程3—10年,均数为(6.53±3.12)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宣传,提高患者对于疾病的认识度;另外,对患者的日常用药、饮食等多方面进行全面护理。

观察组:(1)首先,医护人员需要制定层级管理,根据护理人员的护理经验、能力、水平等方面进行具体分层,护理人员分层对患者进行有效护理,每一个层级的护理人员需要明确自身的护理任务和岗位职责。(2)不同层级的护理人对自身负责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宣传;在患者入院的时候,耐心和患者讲解关于疾病的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于疾病的认识了解。(3)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多食用清淡、含有纤维素的食物,尽量避免使用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并且结合患者的疾病情况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饮食方案,对于抽烟喝酒患者进行必要的禁烟戒酒;此外,护理人员还需要和患者讲解合理用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在日常生活中告知患者服用药物的剂量、注意事项以及不良反应等,告知患者不可擅自改变药物的剂量和次数。(4)由于糖尿病属于慢性疾病,病程时间较长,在长期的治疗当中患者会出现负面情绪,而这些不良情绪会严重危害到患者疾病的恢复。因此,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过程中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心理疏导工作,缓解患者心理上的负面情绪,促进患者护理配合度的有效提高。(5)患者出院后,护理人员需要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工作,可以采用电话、上门等方式进行。在随访过程中对患者疾病的恢复情况进行纤细的记录,对患者出现的疑惑难题,进行有效解答,对于患者做出的改变给予肯定和鼓励。

1.3 观察指标

(1)两组护理前后血糖高水平变化,其中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糖均是由研究者使用同一台血糖仪进行检测,其他指标均在医院检验科室采用同一种方式进行检测。

(2)两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其中包括感染、糖尿病足、低血糖。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血糖水平变化

两组护理前血糖水平比较(P>0.05),护理后观察组相对较低(P<0.05),见表1。

表1 护理前后血糖水平对比(±s)

组别

例数

空腹血糖

餐后2h血糖

糖化血红蛋白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

30

8.35±2.15

6.29±1.12

15.25±2.43

12.25±3.24

10.72±3.54

8.22±2.05

观察组

30

8.41±2.16

4.02±0.22

15.26±2.56

10.41±3.23

10.62±3.56

6.14±2.03

t

-

0.108

10.893

0.016

2.203

0.109

3.949

P

-

0.915

<0.001

0.988

0.032

0.914

<0.001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

观察组并发症较低(

P<0.05),见表2。

表2 并发症比较(%)

组别

例数

感染

糖尿病足

低血糖

发生率

对照组

30

3(10.00)

2(6.67)

4(13.33)

9(30.00)

观察组

30

0(0.00)

0(0.00)

1(3.33)

1(3.33)

χ2

-

-

-

-

7.680

P

-

-

-

-

0.006

3 讨论

糖尿病是临床医学上比较常见的多发病,主要以血糖高为特征。也是目前临床医学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慢行疾病,具有终身性以及血糖水平变化快等多种特点。糖尿病会引起人体器官损伤、衰竭、病变,并且糖尿病性神经病变还对会人体神经系统造成一定损伤,导致患者下肢出现疼痛、行走困难,严重可能还会导致瘫痪现象的发生[3]

本次研究结果得出,两组护理前血糖水平比较(P>0.05),护理后观察组相对较低(P<0.05),观察组并发症较低(P<0.05),原因在于,责任制护理是一种由护士团队分别承担和针对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会根据患者的需求来调整护理干预。护理人员会定期的对患者进行药物、饮食等多方面进行管理和监督,并在日常生活中告知患者服用药物的剂量、注意事项以及不良反应等,告知患者不可擅自改变药物的剂量和次数[4]。另外,护理人员会对患者采取有效的心理疏导工作,促进患者护理配合度的有效提高。此外,护理人员会对患者进行随访工作,对患者出现的疑惑难题,进行有效解答,对于患者做出的改变给予肯定和鼓励。

综上所述,责任制护理的应用,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血糖水平,促进疾病的有效好转。

参考文献

[1] 赵舒雅, 成晶晶, 吕晓琴. 责任制护理干预在2型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2,8(5):187-189.

[2] 刘新玲. 责任制护理在进行血液透析的糖尿病肾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对炎性反应发生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3):508-511.

[3] 杨辉,林展慧. 责任制整体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消极情绪及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19):3608-3611.

[4] 唐静,聂建香,瞿福芹. 责任制护理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效果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 贵州医药,2020,44(6):1002-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