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S”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3
/ 2

“6S”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张丽 李岩峰

潍坊市坊子区人民医院 山东省潍坊市 261200

摘要:目的以控制院感为目标,开展“6s”管理,探究实际管理效果与价值。方法分别选取2022年度来我院就诊的患者24552例和2023年度来我院就诊的患者29989例开展对比试验,2022年的患者作为参照组;2023年患者作为实验组,比较在2023年医院开展“6s”管理后,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数据及院感发生率数据差异。结果 在相关临床数据对比中,试验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且措施落实、环境物表清洁消毒、医院感染发病率特别是手术部位感染等方面分数均优于参照组,差异均为P<0.001;在院感发生率对比中,试验组患者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患者,差异P<0.05。结论 “6s”管理方式在医院控制院感发生率中的效果明显,不仅从数据方面得到显著降低,还能督促护理质量显著提升,在改善护理效果同时,给予患者更为周到、科学的护理服务,提高管理质量与效果,应推广应用。

关键词:医院感染;护理质量;院感发生率;“6s”管理

随着医疗条件、技术、设备的不断更新升级,我院整体服务水平与质量逐步提升。“6s”管理是当前非常先进、精细化的科学管理方式,通过6个方面提升医院管理手段,针对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促进医院管理模式,使其更为科学实用,提高医院管理水平与效率。2023年感染管理科联合护理部、6S办公室重点加强了病房的6S管理,进一步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通过本次研究,真实探究“6s”管理的实际效果与价值,现将研究内容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参与研究的所有患者均为我院住院病例,其中参照组患者中,平均住院时间为(8±0.43)天。试验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6±0.57)天,在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关于性别、年龄、病程、病症等项目的比较中,差异不明显(P>0.05)。

1.2方法

1.2.1 参照组

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临床管理,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开展诊疗及护理,确保患者病症治疗效果及恢复情况,遵守各项管理制度及护理制度,为患者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和服务条件,促进患者满意度提升。

1.2.2 试验组

试验组患者开展“6s”管理,依据实际管理条件开展合理优化与调整,主要内容如下:首先,建立对应的“6s”管理体系。①成立“6s”管理小组,邀请护理部、6S办公室负责人等共同参与,指导、监督管理工作同时,制定科学管理措施;②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及方法,强调全员各部门各级别人员共同参与,共同联动,确保管理模式顺利执行。其次,管理内容。①整理阶段:依据日常管理情况,分析院感控制情况及相关隐患情况,找到问题关键,并制定整理措施。如器械消毒摆放等;在完善物品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清理、分类各项物品,重新规划医疗区,提升其科学性,并提高空间利用效率,提高环境整洁卫生情况,强调消毒处置,从环境杜绝院感隐患问题。②整顿阶段:严格落实物品科学摆放制度后,护理人员根据日常经验总结服务过程及院感因素,根据实践效果及管理要求制定整改方法及后续应用流程。③清扫阶段:总结原有消毒隔离制度,制定完善科学隔离消毒措施,提升全员消毒意识,特别是七步洗手法的应用;还应通过日常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和家属清洁意识。④清洁阶段:从晨间护理入手,做好病房卫生清洁工作;特别是高频接触的物表,如呼叫器、床单元、走廊扶手、门把手、仪器设备表面等的日常和终末清洁消毒,院科两级做好督查。⑤素养阶段:管理小组成员对医院管理工作有共同义务,针对管理流程进行优化,还应对“6s”管理流程进行评价,考核护理人员工作内容的掌握度;护理人员在提升护理意识,提高服务质量,能从源头进行预防与控制。⑥安全阶段:关注保洁人员操作习惯,避免因保洁工作增加院感危险因素,通过定期的安全质量检查、保洁培训等,提升安全意识,找到科学处置方式和预防措施。

1.3观察指标

首先,两组患者研究结束护理质量评分数据作为观察指标;其次,两组患者院感发生比率数据作为观察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选取SPSS21.0统计学软件作为数据处理软件;将符合要求、标准的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分别统计分析并利用固定t值和卡方值进行验证;依据最终P值结果进行判定,在P<0.05时,代表组间差异村在统计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情况对比

在执行措施、药品、器械消毒管理、护理记录、基础护理评分四方面的比较中,试验组患者相关数据均优于参照组患者数据,且每项差异均表达为P<0.001,详细数据参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项目评分(x±s,分)

组别

例数

措施执行结果

环境物表清洁消毒

参照组

24552

17.69±4.22

19.01±3.52

试验组

29989

22.11±4.25

23.75±3.19

t

7.019

9.482

P

<0.001

<0.001

2.2两组患者院感发生率情况对比

研究结果显示,参照组患者院感发生率为0.23%,手术部位感染率0.60%;试验组患者院感发生率为0.18%,手术部位感染率0.34%,显著低于参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院感发生率情况对比(n,%)

组别

例数

院感发生率

手术部位感染率

参照组

24552

0.23%

0.60%

试验组

29989

0.18%

0.34%

X2

10.025

11.936

P

<0.001

<0.001

3讨论

医院感染已经成为临床危及患者生命健康的重要因素,不少患者会因为感染引发的并发症造成更严重伤害,甚至危及生命。患者发生医院感染不仅会给患者造成巨大的身心伤害、经济负担,还会产生恶劣的社会影响。病房是是住院患者治疗和护理的主要场所之一,保持病房环境特别是手高频接触的物表的清洁是降低医院感染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本次研究中,通过实施“6s”管理模式,将常规管理通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六个方面的优化,在提升全员院感控制意识的基础上,强调优质、科学的院感控制措施的制定与落实,并结合实际护理工作和保洁人员保洁工作等,应用培训等策略,提高日常无菌操作水平,提升药品、器械摆放质量,使患者病房环境更为整洁,定期清洁消毒,从而减少病原菌的传播,更减少病原菌对患者的侵害,进而有效控制、降低院感发生率。

因此,结合研究结果可知,“6s”管理模式在医院院感发生率控制中具有重要作用,不仅可以提升医护人员控制院感的意识,还能促进日常诊疗护理服务质量提升,优化管理流程,改善病房环境及护理人员实操能力,是值得广泛推广应用的优质管理方式。

参考文献

[1]冼秋霞,韦月兰,莫贝霞.6S管理对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情况的影响[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1,12(11):129-131.

[2]郭绍玉.6S管理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12(35):158-159.

[3]张晓亚.6S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88):194.

[4]苗晶晶,冯燕莉.6S管理对外科手术患者感染控制及并发症的影响[J].青岛医药卫生,2019,51(05):374-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