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式心理护理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影响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3
/ 2

激励式心理护理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影响研究

张英

青海红十字医院血液风湿免疫科  810000

【摘要】目的:探讨激励式心理护理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42例实施激励式心理护理,对比两组不良情绪、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激励式心理护理应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护理中效果显著,可有效调节不良情绪,提高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护理效果。

【关键词】:激励式心理护理;系统性红斑狼疮;不良情绪;睡眠质量;生活质量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疾病,累及多个器官功能,包括皮肤,关节,中枢神经系统和肾脏[1]。大部分患者会因疾病本身产生的疼痛不适及经济负担顾虑而导致其情绪容易波动、易怒、烦躁不安等[2]。激励式心理护理是通过语言、行为等方式激发和引导患者,增强患者应对疾病治疗的信心,提高配合治疗的依从性,从而达到优化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的目的,现已应用于临床多疾病护理领域[3]。本研究将探讨激励式心理护理应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

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我院8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女38例,男3例,年龄20-61(38.04±7.50)岁,病程4-31(13.17±2.73)月。观察组42例,女38例,男4例,年龄21-59(37.89±7.44)岁,病程4-33(13.45±2.86)月。本研究经医学伦理会审批,患者签字同意。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

1.2.2观察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激励式心理护理

(1)了理解患者需求、建立亲密护患关系、尊重患者、倾听他们的内心感受和情绪变化、鼓励和赞美病人等因素的重要性,以此为基础,护理人员对每个患者有针对性地实施不同的心理护理方法,创造一个温暖和支持的治疗环境,以促进患者的康复。根据不同阶段患者的身心特点及疾病发展情况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计划表并认真实施到位,向患者介绍疾病的基本知识及治疗措施、预防保健知识等,定期为患者做健康体检和心理评估等工作。(2)鼓励红斑狼疮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积极乐观的态度。以系统性红斑狼疮为主题开展相关知识讲课,并在活动过程对积极配合者进行肯定与鼓励,加以物品作为奖励,提升患者参与活动的积极性。(3)加强通过患者的面部表情、精神状态、行为举止及眼神目光等去观察了解患者的实际心理活动与情绪状态,并通过适当的非语言性沟通技巧,眼神、触碰起到安抚鼓励的效果,采取针对性的心理疏导,解决疑难困惑,减轻患者的心理顾虑负担,陪伴在患者身边,给予其安慰及支持。(4)充分发挥家庭支持的作用,让家属也参与到治疗的过程中来,让家属对医生的治疗方案有一定的认同感及信任度,从而更好的配合治疗过程。

1.3观察指标

1.3.1使用宗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宗氏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护理前、后2周不良情绪,分值越低提示焦虑、抑郁症状越不明显。

1.3.2选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护理前、后2周睡眠质量,评分越高表明睡眠质量越差。

1.3.3运用SF-36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护理前及护理2周后生活质量,评分越低代表生活能力越差。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独立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焦虑抑郁情况

护理2周后,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 1  SAS、SDS 评分对比(±s,分)

组别

例数

SAS

SDS

护理前

护理两周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

41

53.69±7.19

45.24±6.20*

54.26±7.12

46.13±6.03*

观察组

42

53.78±7.21

37.16±5.04*

54.08±7.04

37.89±5.16*

t

0.057

6.522

0.116

6.694

p

0.955

0.001

0.908

0.001

注:与各组护理前比较, *P<0.05

2.2睡眠质量

护理2周后,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 2  PSQI 评分对比(±s,分)

项目

护理前

t

p

护理两周后

t

p

对照组(n=41

观察组(n=42)

对照组(n=41

观察组(n=42)

入睡时间

1.86±0.37

1.89±0.39

0.357

0.722

1.61±0.31*

1.23±0.27*

5.991

0.001

睡眠时间

2.06±0.40

2.09±0.43

0.327

0.745

1.72±0.32*

1.36±0.29*

5.402

0.001

睡眠质量

2.15±0.47

2.12±0.46

0.292

0.771

1.84±0.35*

1.12±0.22*

11.29

0.001

睡眠效率

1.97±0.37

2.04±0.39

0.834

0.407

1.64±0.32*

1.19±0.20*

7.728

0.001

睡眠障碍

1.98±0.36

1.95±0.37

0.372

0.711

1.72±0.31*

1.44±0.25*

4.556

0.001

催眠药物

0.45±0.11

0.49±0.14

1.439

0.154

0.29±0.04*

0.33±0.08*

2.898

0.005

日间功能障碍

1.80±0.33

1.76±0.30

0.574

0.567

1.57±0.24*

1.21±0.20*

7.468

0.001

总分

12.27±2.05

12.34±2.08

0.154

0.878

10.39±1.71*

7.88±1.36*

7.410

0.001

注:与各组护理前比较, *P<0.05

2.3生活质量

护理2周后,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 3  SF-36 评分对比(±s,分)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 2 周后

对照组

41

56.11±8.64

72.93±10.21*

观察组

42

55.94±8.59

83.56±11.35*

t

0.090

4.482

p

0.929

0.001

注:与各组护理前比较, *P<0.05

3.讨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可发生于任何人群,20至40岁之间为高发年龄段,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高达9倍,育龄期女性为系统性红斑狼疮为高发群体[4]。红斑狼疮是一种慢性疾病,治疗时间比较长,需要长期的坚持治疗、服用药物来控制病情,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很多红斑狼疮患者由于长期的用药导致出现严重的副作用,从而影响到了患者的心理健康。而红斑狼疮患者的心理状态对病情的康复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对于这类患者来说,除了要积极进行正规的治疗外,还要做好日常的心理护理,在平时的生活中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来面对疾病,这样才有利于疾病的恢复和身体的健康。

本研究观察了激励式心理护理应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护理的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因而可见,激励式心理护理应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护理中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使用激励式心理护理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进行护理能有效地调节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并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巫雅萍,陈舒,陶凤来.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心理体验的诠释现象学分析[J].护理研究,2019,33(4):653-657.

[2]傅萍,仲君,贾捷婷.综合护理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疾病转归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1):146-148.

[3]赵庆.循证护理干预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负性情绪及激素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11):73-75.

[4]应振华,张园,王小冬.《2020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指南》解读[J].浙江医学,2022,4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