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阶段的精细化管理实施效果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3
/ 2

医学检验阶段的精细化管理实施效果思考

刘国田

南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50000

摘要:目的:分析医学检验阶段的精细化管理实施效果。方法:以某年1~6月期间在医院就职的检验科人员为对照组,同年7~12月就职的临床医学检验管理人员为观察组,以此构建临床医学检验管理质量评价体系,进一步划分该评价体系中的一级、二级指标,通过优化检验科当前现行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流程,制定符合医学检验要求的精细化管理办法,并将其贯穿于观察组管理中,最后对比两组管理前、后6个月的管理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管理后的危急值管理、考核、定期培训、绩效管理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管理后(P<0.05)。结论:通过构建临床医学检验管理质量评价体系,制定医学检验阶段的精细化管理办法,有助于整体提高医学检验管理的质量。

关键词:医学检验阶段;精细化管理;实施效果

引言

检验科的质量管理水平将直接影响标准检验结果的准确度,其与临床疾病诊断的准确性以及治疗方案的制定存在密切的关联。检验科的管理内容不仅涉及专业技术的执行情况,还涵盖管理因素、制度因素、人员因素等,因此必须客观分析医学检验阶段的精细化管理实施效果。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某医院将临床医学检验管理质量评价体系融入到临床医学检验管理流程后,选取1~6月期间就职的检验科人员作为对照组,而同年7~12月在医院检验科就职的临床医学检验管理人员则作为观察组。

1.2 方法

在医学检验阶段,对照组需开展常规管理工作,而观察组则需实施精细化管理办法,在此基础上构建临床医学检验管理质量评价体系,成立专门的管理质量评价研究小组后,由小组成员结合科室的实际工作情况,采用文献分析法,科学筛选临床医学检验管理质量的影响因素,通过召开会议的方式共同商讨临床医学检验管理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并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将临床医学检验管理质量评价体系发放给有关专家,依托于德尔菲专家咨询方法确定最终的变量后,即可构建完整的医学检验管理质量评价体系。最后,利用界值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界值,并利用统计学公式计算各指标的权重系数与变异系数。

当临床医学检验管理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完毕后,还需要进一步细化评价体系中的一级、二级指标,依托于最新的检验科管理方法和管理流程,科学制定临床检验科的精细化管理办法,不断补充宏观管理政策、管理人员、制度执行、检验专科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1.3 观察指标

临床医学检验管理质量评价方法应涵盖危急值管理、考核、定期培训、绩效管理等内容,并且所有项目以十分制为满分,其中分数越高,管理质量越高。在此过程中小组成员应对管理前、管理后6个月的项目评价进行打分,对每个项目重复评价4次后再取平均值。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运用SPSS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临床检验管理质量评分中的各项目为计量资料,并表示为(±s),组间差异比较选用t检验,P

2 结果

临床医学检验管理质量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管理、人员、制度、检验四个一级指标以及13个二级指标,其中临床医学检验管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架构如表1。

表1 临床医学检验管理质量评价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变异系数

权重

管理

主管部门监管力度不足

0.107

0.035

危急值管理缺陷

0.080

0.026

管理考核不到位

0.018

0.006

人员

培训不足

0.018

0.006

重视程度不足

0.092

0.030

不熟悉流程

0.086

0.031

制度

制度流程不完善

0.110

0.043

宣传力度不够

0.106

0.042

处罚力度不足

0.079

0.046

检验

环境温度

0.018

0.044

环境湿度

0.018

0.045

环境洁净度

0.091

0.024

样品质量

0.096

0.037

对照组与观察组管理前的危急值管理、考核、定期培训、绩效管理等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管理后的各指标评分远高于管理前(P<0.05)。其中观察组管理后的危急值管理、考核、定期培训、绩效管理等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管理后(P<0.05),如表2。

表2 两组精细化管理前后临床检验管理质量比较(分,±s)

组别

时间

危急值管理

管理考核

定期培训

管理流程

绩效管理

环境管理

样品质量管理

对照组

管理前

8.03±0.41

8.04±0.48

7.97±0.44

7.94±0.45

7.88±0.47

8.14±0.42

7.85±0.47

管理后

8.22±0.43*

8.25±0.42*

8.12±0.49*

8.07±0.47*

8.37±0.48*

8.43±0.46*

8.25±0.42'*

观察组

管理前

8.12±0.41

8,14±0.41

8.06±0.41

8.03±0.42

7.97±0.44

8.24±0.45

8.15±0.48

管理后

8.91±0.45*#

8.83±0.47*#

8.94±0.46*#

9.01±0.44*#

8.93±0.44*#

8.85±0.43*#

8.54±0.46*#

注: *与管理前比较P<0.05;#对照组管理后比较P<0.05。

3 讨论

随着当代医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临床医学检验工作的管理理念也随之发生明显变化,如管理环节精细化、专业研究方向专科化等。临床检验科主要负责辅助疾病治疗工作,其在当前的医学模式下应及时转变传统管理理念,综合提高自身开展管理工作的精细化水平。临床检验工作主要涉及专科检验、管理等内容,在保证标本检验的精确度的基础上,应推动管理流程朝着专业化、程序化发展,最大限度地提高人力资源效益及管理水平,以此达到临床检验精细化管理的新目标。在临床检验管理工作实际开展过程中涉及多种影响因素,其不但会对检验管理水平造成直接影响,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还可能导致最终的检验结果出现误差。只有科学分析检验科管理质量的影响因素,才能综合提高临床检验管理的整体水平。

在临床检验管理质量评价体系中,应综合涵盖管理、人员、制度、检验4个一级指标及相关二级指标,确保其综合涵盖临床检验管理质量的所有影响因素。但需要注意的是,构建临床检验管理质量评价体系时,还需要对现有管理流程和管理方法进行创新,在常规的临床检验管理中融入临床检验质量评价体系中的指标管理,确保其与当前现行的管理流程相融合,同时客观分析可能影响临床检验管理质量的因素,以此得出最新的管理办法。经试验结果表明,在科学的管理方法指导下,观察组和对照组经过6个月的管理后,危急值管理、考核、定期培训、绩效管理等评分均高于管理前,这两种检验科采取的管理办法可以显著提高临床检验管理质量。其中观察组管理后的危急值管理、考核、定期培训、绩效管理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证明临床检验管理质量评价体系既涵盖了各项基础指标,又能显著提升日常临床医学检验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祝怀海.质量管理对医院生化检验的重要性研究[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0(12)

[2] 赵旦;吴文蓉;程雯;周小娟.综合运用现代化管理工具持续改进医疗检验质量的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21(18)

[3] 何君梅.闭环管理在临床检验规范化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