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血液透析期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器及管路凝血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8
/ 2

围血液透析期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器及管路凝血的影响

陈嘉雯

上海市闵行区中西医结合医院200241

【摘要】目的:探讨围血液透析期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器及管路凝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医院收治的80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n=39)采用围血液透析期护理和对照组(n=41)常规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透析器及管路凝血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血液透析期间给予患者系统化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透析器与管路凝血发生率,还可以提升血液透析治疗安全性。

【关键词】围血液透析期护理;血液透析;透析器;管路凝血

随着肾脏疾病发病率的逐年上升,临床上在治疗该类患者时多采用血液透析疗法。血液透析器可以清除血液毒素,使回流血液洁净,减少患者肾脏负担,延长生存时间,还能够提升生活质量。然而由于受到疾病特殊性、治疗时间长等因素的影响,血液透析治疗患者会出现较多风险,为了提升治疗安全性,必须注重护理干预。按照相关研究报道显示,围血液透析期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透析器与管路凝血问题,提升治疗安全性[1]。此次研究主要是探讨分析围血液透析期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器及管路凝血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医院收治的80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1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43.24±2.44岁;平均透析时间(4.13±1.03) 年。研究组39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43.79±2.47岁;平均透析时间(4.15±1.02) 年。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对比无差异(P>0.05)。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即严密监测患者的病情,加强巡查,如发现透析器运行异常,及时进行处理。

研究组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围血液透析期护理干预。(1 )血液流速护理。血液流速缓慢的原因有很多,如果是因循环血容量不足,应选用 0.9% 氯化钠注射液提升输注速度,如需要,可给予患者浓缩红细胞以补充其血容量,保证血液正常循环;如果是患者自身血管原因,应嘱患者保护好血管,结束透析治疗 24 h 后,应用热毛巾敷贴血管;如果是因穿刺不到位或静脉针太过血管壁,则应重新穿刺或适当调节穿刺位置。(2)高凝状态护理。开始透析前,应先采用 0.9% 氯化钠注射液冲洗透析器和管路,然后用1L肝素与 0.9% 氯化钠注射液配合而成的溶液进行冲洗,在冲洗过程中,应在透析器和管路中保留溶液一段时间,在结束冲洗后再开始透析治疗,且必须定时观察透析器和管路颜色改变情况,如颜色出现明显异常,应及时对管路和透析器进行冲洗。同时,应定时巡视,如发现管路出现折叠、受压,应及时进行处理,以免影响血泵及肝素泵的正常运行。如患者出现不适反应,应及时告知医师,及时采取处理措施。(3)无肝素透析护理。采用无肝素透析治疗前,应先选用 0.9% 氯化钠注射液间断冲洗透析器和管路,冲洗间隔时间应超过凝血时间的2倍,且应严格控制好冲洗溶液的用量,应对溶液实施超滤处理,以免患者发生肺水肿。如果患者发生凝血,应立即停止透析并做好回血处理,然后应先替换掉管路和透析器再实施透析治疗。

1.3研究指标

记录并比较两组透析器及管路凝血发生状况。判定标准:0 度,透析器及管路均未出现任何凝血情况;Ⅰ度,透析器及管路出现少量纤维丝凝血,凝血量少于 1/10 ;Ⅱ度,透析器及管路出现大量纤维丝凝血,凝血量在 1/10~1/2 ;Ⅲ度,透析器及管路出现严重纤维丝凝血,凝血量超过 1/2,且静脉压或跨膜压明显上升。凝血率 =(Ⅲ度例数 + Ⅱ度例数)/ 总例数 ×100%。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分析软件,为SPSS 22.0.0,计数资料(%)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透析器及管路凝血发生状况

研究组透析器及管路凝血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透析器及管路凝血发生状况

组别

0

Ⅰ度

Ⅱ度

Ⅲ度

凝血率

对照组(n=41)

20

10

6

5

26.83

研究组(n=39)

38

0

1

0

2.56

x2

4.770

P

0.029

3、讨论

近些年我国临床实践显示血液透析患者围血液透析期透析器及管路易发生凝血,透析器及管路凝血、穿刺部位出血、穿刺部位感染均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血液透析患者治疗风险,降低患者临床治疗依从性和血液透析治疗效果。常规围血液透析期过程中常规护理主要护理内容为护理人员检测患者血压、心率等生命指征,以保证患者围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各项生命指征平稳[2]

本次研究显示研究组透析器及管路凝血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认为围血液透析期系统化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干预相比给予患者更为全面的护理干预。临床研究认为透析器及管路凝血的发生与以下因素有关:(1)血液流速缓慢,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在影响个体肾功能的同时可影响机体内分泌功能,血液中血小板聚集能力增强,炎性因子增多,从而增加血液粘稠度。(2)无肝素透析过程中未使用抗凝剂,无抗凝剂的使用可进一步增加血液粘稠度,因此对于肝素过敏、高危出血倾向患者均应使用无肝素透析。(3)血流量不足,血管条件不佳、穿刺不成功均可造成血泵停转,从而引发凝血

[3]。围血液透析期患者针对上述透析器及管路凝血危险因素,给予针对性、全面性、系统性干预,可有效保护静脉穿刺血管,控制血液透析患者血流速度,保证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血流正常循环。

综上所述,围血液透析期间给予患者系统化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透析器与管路凝血发生率,还可以提升血液透析治疗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陈美秀,邱燕华.系统化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管路、透析器凝血的影响探讨[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2023(9):0125-0128.

[2]徐旸,李瑞.基于App的远程康复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态、生活质量、自我管理能力及管路凝血的影响[J].辽宁医学杂志,2023,37(4):107-110.

[3]徐燕兰,肖波,任慧莲,邓皓泰,邹兆华.预防性护理在预防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器及管路凝血故障的应用[J].西藏医药,2022,43(5):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