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型灸盒在提高艾灸治疗安全性方面的技术革新与前景展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8
/ 2

改良型灸盒在提高艾灸治疗安全性方面的技术革新与前景展望

周厚虹

射洪市中医院  四川遂宁  629200

【摘要】艾灸作为中医疗法的代表,具有温通经络、祛湿散寒、升阳举陷、回阳固脱、消瘀散结、拨毒泄热、预防皮肤癌和养生保健等作用,但在艾灸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火灾、烫伤和交叉感染等安全隐患。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改良措施,如定制不锈钢保护台面、调整通气孔大小、固定酒精杯架等,有望为使用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艾灸体验,并推动艾灸的普及和应用。

关键词:艾灸;安全隐患;改良措施;中医疗法;温热效应

1 研究背景

艾灸,这一源远流长的中医疗法,自古以来便是中华医学中的璀璨明珠,其理论基础深厚,应用广泛,深受医家和民众的信赖[1-2]。在古代中医典籍中,关于艾灸的记载不胜枚举,如《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都对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阐述。其中,《黄帝内经》中提到:“灸则补气,熨则通脉。”强调了艾灸在补气和通调血脉方面的独特作用,而《伤寒杂病论》则详细描述了多种疾病的艾灸治疗方法,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艾灸的作用机制主要基于其温热效应,通过燃烧艾叶,产生的热能深入穴位,激发经络之气,调和气血,从而达到治疗和保健的效果。而具体来说,艾灸的作用有以下几点:①温通经络,祛湿散寒:艾灸的温热作用能够温通经络,促进气血流通,对于湿气和寒气所致的痹症有显著疗效。《医学入门》中提到:“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这正是对艾灸温通作用的生动描述。②升阳举陷,回阳固脱:对于气虚下陷、脏器下垂等症状,艾灸能提升阳气,稳固脱垂的组织,如《天枢·禁服》所言:“陷下则灸之”,这为气虚下陷的治疗提供了理论支持。③消瘀散结,拨毒泄热:艾灸能够激活身体自愈机制,促进气血循环,消除瘀血和肿块,同时梦排毒泄热,增强身体抵抗力,如《医学入门》所说:“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火就燥之义也。”这揭示了艾灸的解毒泄热之效。④预防皮肤癌:艾灸的温热效应能够活化潜在的抗癌细胞,从而起到预防皮肤癌的作用,这一观点在《针灸大成》中得到了印证:“灸则起阴通络,升阳泄毒。”⑤养生保健:古人深知艾灸的保健作用,常用此法来延年益寿,其中《庄子》中记载的孔子“无病而自灸”正是其养生保健作用的体现[3]。

然而,尽管艾灸盒使用方便,但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存在安全隐患,以下是常见的安全隐患:①火灾风险:如果艾灸盒没有放置在平稳的表面上或未使用防火材料,可能会导致火灾。《千金方》中提到:“火灸失宜,为火疮。”就说明了火灾的危害。②烫伤风险:如果艾灸盒的温度过高或使用时间过长,可能会导致皮肤烫伤。《医宗金鉴》中就描述了因操作不当导致的烫伤情况:“火力过猛,则皮肤灼伤。”③交叉感染风险:如果多人共用同一艾灸盒,可能会导致交叉感染,《针灸大成》中就有提醒:“用毕当以帛掩穴处,慎勿风吹。”强调了个人卫生的重要性。

2 火灾隐患与改良措施

2.1 火灾原因分析

(1)物品原因:①点艾灸的台面是木头的,容易被引燃。②灸盒两侧通风孔偏大,火星易掉落,造成火灾隐患。③酒精杯易倾倒,盛放灸条和工具的篮子是塑料的,容易引发火灾。

(2)人为原因:①批量点燃艾灸的过程存在火灾隐患。②用95%酒精沾取过程中易掉落酒精,点燃艾灸时易引起台面其他地方的明火。③悬放的艾灸容易掉落,掉落后极易引燃其他物品。④患者治疗完后未及时收回艾灸盒进行艾灰处理,容易导致被褥被引燃。⑤艾灸治疗过程中,灸盒和氧气管太近,氧气易燃。

2.2 改良措施

①定制不锈钢保护台面,既防止木头台面引发火灾,又改善台面美观。②利用废旧的不锈钢治疗盘,底部平滑的大图钉用免钉胶平均排列在治疗盘里,解决点燃艾柱时的火灾隐患,同时能随时随地灵活使用,台面易清洁整理,减少清洁工作。③将通气大孔调整为直径2 mm的小孔,保证氧气进入,使艾柱充分燃烧,防止艾灰垂直脱落,减少火灾和烫伤的发生。④选择带盖和加高的酒精杯,用杯架固定在桌面上,制作标识贴,防止倾倒。⑤分开盛放艾灸条和各种工具的不锈钢盘,制作标识贴,更加规范和美观。⑥制作吸氧警示牌,保持氧气和灸盒的安全距离,增加宣教和巡视频次。⑦警示患者及家属勿随意更改灸盒位置,提醒责任护士重点关注该患者的艾灸治疗。⑧明确应对医院发生火灾的工作要求与流程,确保医护人员能及时有效地疏散、安置和救治患者,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3 烫伤隐患与改良措施

3.1 烫伤原因分析

(1)物品原因:①灸盒使用过程中,火头正对通风孔,如不慎将艾灸盒侧放,夹着火星的艾灰容易掉落在患者皮肤上,造成烫伤。②灸盒两侧通风孔偏大,也增加了掉落火星的风险。③灸盒内长时间燃烧的艾灸使四周温度升高,直接接触皮肤易烫伤。

(2)人为原因:①艾灸底部为双层铁丝网,随着温度上升,铁丝导热。②特殊部位如膝关节、肘关节等皮肤容易接触到铁丝网,导致烫伤。③长期使用过程中,灸盒底部铁丝网可能会出现卷边,增加掉落艾灰的风险。

3.2 改良措施

①改变艾条放置方式:将原本横放的灸条竖放,减少艾灰从侧孔掉落和灸条中途熄灭。②底部防护:在灸盒底部铺上一层防火石棉布,石棉布具有良好的保温、防火、密封性能,可直接接触艾灸盒底部铁丝网,既不会感到烫,又能保持艾灸的温热效果。③警示标识:制作防烫伤标识贴,起到警示作用。

4 感染隐患与改良措施

4.1 感染原因分析

艾灸治疗涉及不同疾病、证型和部位,可能存在邪气或卫生问题,增加了交叉感染的风险。

4.2 改良措施:

①分批使用:将艾灸盒分为两批,其中一批专门用于面部治疗。②确保专人负责配制含氯消毒水并喷洒在灸盒表面。③每天定时消毒所有灸盒,减少交叉感染概率。

5 改良型灸盒标准化流程

为了进一步提高艾灸盒的安全性和使用效果,设计了一套改良型灸盒标准化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6 结语

艾灸作为中医疗法的代表,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一直备受关注,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深入了解了艾灸的作用机制和安全隐患,并针对火灾、烫伤和交叉感染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良措施,这些措施旨在提高艾灸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体验。然而,仍然需要在艾灸使用过程中保持警惕,规范操作,避免发生意外。

参考文献

[1]钟燕昌,尤梦奇,柳涛.改良无烟艾灸罐的评价[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1,27(07):148-150.

[2]谭静.改良艾灸盒固定方式的临床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0,27(02):188.

[3]王彩虹,胡贤菊,贾利勤.改良式艾灸壶在临床中的应用[J].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17,(1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