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旧桥梁横向拼宽设计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9
/ 5

浅谈新旧桥梁横向拼宽设计方法

吴敏

  摘要:随着城市交通系统的急剧扩张,老旧桥梁面临着迫切的改造与扩容需求,以应对与日俱增的车辆通行压力。新旧桥梁之间的横向联合扩展已成为现今桥梁改造工程中的常规手段,其设计理念和实施效果直接关乎桥梁结构的安全性能及总体运行效能。本文首章节详细诠释了为何在当前城市交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新旧桥梁横向拼宽设计变得至关重要。重点讨论了横向拼宽设计应遵循的根本原则与常用技术手段。

  关键词:新旧桥梁;横向拼宽;设计方法;工程实例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交通流量呈快速增长趋势,导致不少早期建造的桥梁已无法适应当前繁重的交通负荷。为了有效应对这一矛盾,普遍采取的策略是对现有旧桥进行改扩建工作,而新旧桥梁之间的横向拼接扩建手法备受青睐。此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它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既有桥梁的结构资源,从而节省项目投资,同时有效地提升桥梁的通行承载能力。但是,横向拼宽设计过程相当复杂,涉及到对新旧桥梁结构承载力的整合、变形协调等一系列专业技术问题,无疑加大了设计的难度和挑战性。因此,深入研究和探讨新旧桥梁横向拼宽设计的科学方法和实施策略,对于当下改善城市交通状况、保障桥梁工程质量具有极为重要的实践价值和指导意义。

  1.桥梁加宽方式的选择

  1.1单侧加宽

  旧桥旁新建桥进行横向拼接扩建是常见扩宽方式,通过精巧设计施工,实现桥宽增加以适应更大交通流量或变更交通流线。此法优点在于施工流程简易快速,能减少对现有交通影响,并节省重建资源成本。然而,新旧桥拼接设计与施工面临技术难题和潜在问题,由于建造时间、材料特性和结构设计差异,两桥连接处受力分布可能不均。尤其在承载交通荷载时,可能出现新建桥一侧负载过大,超出旧桥承载极限,威胁旧桥结构安全及寿命。为避免此风险,设计人员需提前进行详尽力学分析计算,科学设定拼接缝位置及结构,确保应力均衡传递,同时加强施工质量管控,确保拼接部位稳固,充分发挥横向拼接扩建优势,有效避免安全隐患。

  1.2双侧加宽

  双侧新建桥体并与旧桥通过精细化横向拼接以扩充桥梁承载力和优化交通,此策略利于均衡新旧桥载荷,防止单侧扩建致旧桥承载失衡,增强整体结构安全稳定。但该扩建方式施工挑战大,需保证新旧桥结构协调,拼接缝设计满足力学传递并防水防腐,同时需复杂现场管理以防交叉作业风险,确保不影响既有交通,且可能面临更高工程预算和更长工期压力。尽管如此,因其显著提升桥梁安全及寿命,通过科学规划与严格施工监管,该双侧新建横向拼接扩建方式在特定条件下仍具推广价值。

  1.3分离式加宽

  在一侧或多侧建新桥与旧桥通过特制纵向拼接缝相连,是桥梁扩建的重要策略。特点为新旧桥受力关系明晰且独立,新桥荷载无需大量转移至旧桥,有效避免旧桥超载风险,每桥独立承载交通荷载,增强整体结构安全稳定。但该法亦有限制,如新建整桥导致施工周期长、成本较高,从勘查设计至现场拼接需精细策划与操作,且对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要求严苛。选定扩建方案时,须全面考虑多因素:深入研究旧桥结构、材质、承载力和剩余寿命,确保新桥建设不影响其安全;充分考虑地形地质条件对新桥建设的影响,包括地基承载、地震烈度、地质灾害风险等;结合区域交通规划及现状,合理预测未来交通流量需求,确保扩建桥梁满足长期承载。

  2.新旧桥梁横向拼宽设计的基本原则

  2.1结构安全原则

  在进行新旧桥梁横向拼宽设计这一复杂而关键的工程任务时,首要的原则始终是把结构的安全性放在首位。这意味着在设计过程中,必须以保证桥梁整体结构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安全、稳定运行为核心目标。新建的桥体部分不仅要在尺寸、形状和功能上与原有的桥梁结构形成有效的配合,更要在力学性能和结构细节上实现高度的协调一致性。

  新建桥体的设计应当充分考虑既有桥梁的结构特点、材料属性、承载能力、使用年限以及现有的病害状况,确保新旧结构在拼接部位的连接强度足以抵抗各种可能的荷载效应,包括但不限于静态荷载、动态荷载、温度荷载、风荷载、地震荷载等。这种连接设计必须确保在长时间服役过程中,即使面临恶劣环境条件或极端荷载事件,新旧桥梁之间的界面也不会出现断裂、滑移或丧失承载能力的情况。

  此外,新旧桥梁横向拼宽设计必须严格遵循我国现行的桥梁设计规范、工程建设规程以及相关技术标准,确保每一项设计决策、每一个施工细节都有章可循,有据可查。唯有如此,才能确保拼宽后的桥梁结构既满足国家规定的强制性安全要求,又能适应未来交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体现出经济效益和环境友好,真正实现桥梁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2.2功能匹配原则

  在进行新旧桥梁的横向拼宽设计时,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考量因素是确保新旧桥梁在使用功能上达到高度匹配与协调。这就意味着设计者必须细致入微地分析和平衡新旧桥梁在多个方面的表现和需求,以确保拼宽后的桥梁能够顺畅、高效地服务于交通流量的增长和变化。

  首先,在车道数量方面,设计应充分考虑当前道路交通的实际需求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合理增加车道数量,既要解决当前的交通拥堵问题,又要具备一定的前瞻性,为未来可能出现的交通增量预留充足的空间。

  其次,荷载等级是一个尤为关键的设计指标,新旧桥梁在拼接后,整体荷载承受能力需满足国家和地方的相关规范要求,确保新桥体能够与旧桥共同承担起所有通过车辆和行人的重量,避免因荷载分配不均导致桥梁结构受到损害,影响桥梁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

  另外,行车舒适度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在设计过程中,需要确保新旧桥梁在拼接部位过渡平滑,路面平整度和振动特性一致,从而为驾驶员和乘客提供平稳舒适的行驶体验。同时,还要关注隔音降噪、照明设施、防撞设施等方面的配套设计,全面提升桥梁的行车舒适度。

  2.3技术可行原则

  在进行新旧桥梁横向拼宽设计时,设计团队应充分重视施工技术的可行性研究,这一步骤对于项目的成功实施至关重要。设计人员在构思设计方案时,需紧密结合当前的施工技术水平,选用那些在现有条件下易于实施、技术成熟、施工难度适中的拼宽方案,避免因技术瓶颈而导致的施工延误或成本增加。

  同时,设计阶段就应充分考虑经济效益,优选那些成本效益高的拼宽方案,力求在满足桥梁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降低工程造价,以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不仅如此,还应特别关注拼宽方案对既有桥梁的影响程度,尽量选择对既有桥梁结构扰动小、损伤风险低的施工方法,以保证既有桥梁在拼宽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稳定,延长其使用寿命。

  此外,在设计过程中,设计者还需要充分预计和妥善安排施工期间的交通组织问题。应尽可能减少施工对现有交通流的影响,制定科学合理的交通疏导方案,确保施工期间社会车辆和行人通行的安全与畅通。同时,考虑到桥梁投入使用后的养护维修,设计时应注重拼宽结构的便捷性和可维护性,尽量简化结构设计,便于日后进行必要的检测、维修和更新工作,以确保桥梁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高效运行和服务品质。

  2.4经济效益原则

  在进行新旧桥梁横向拼宽设计时,首要确保的是结构的安全性和功能性,这两点是任何工程设计的基础和核心。设计者需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充分考虑桥梁的承重能力、耐久性、抗风抗震性能等关键指标,确保在各种自然环境和交通负荷下,桥梁都能保持稳定可靠,满足长期使用的功能需求。

  然而,仅仅满足安全和功能需求并不足够,经济效益的考量也同样重要。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团队应充分运用创新思维和成本控制策略,通过科学合理的结构形式设计,选择性价比高的建筑材料以及先进的施工工艺,力求在满足桥梁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的总体造价。这包括但不限于优化结构设计,减少不必要的材料消耗,采用预制拼装、机械化施工等高效方式,缩短工期,减少人力物力的浪费。

  同时,设计者还需要着眼长远,考虑到桥梁建成后的运营维护成本,通过选择耐久性好、易维护的材料和结构形式,以及便于检修的设计布局,降低桥梁全生命周期的总成本,从而实现投资效益的最大化。这种全面、综合的经济效益追求,不仅体现了工程设计的经济理性,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推动桥梁工程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5环境和谐原则

  在进行新旧桥梁的拼宽设计时,除了关注桥梁本身的结构安全、功能完善和经济效益之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那就是新旧桥梁与周边环境的和谐共生关系。设计者需要充分考量桥梁与周边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社区风貌以及生态环境的有机结合,确保拼宽后的桥梁不仅满足交通功能需求,还能成为美化城市景观、体现地域特色、促进生态平衡的一部分。

  首先,在桥梁外观设计方面,应与原有桥梁风格和当地文化特色相融合,同时与周边景观保持协调统一,创造出既美观又实用的桥梁形态。设计者可通过颜色搭配、造型艺术、夜景照明等多种手法,使得新旧桥梁浑然一体,共同构成一幅和谐的城市画卷。

  其次,在施工期间,要特别注重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施工过程中应减少噪声、粉尘、废弃物等环境污染,合理安排施工时段,尽可能减小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影响。同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施工区域内植被、水源、野生动物栖息地等自然资源,切实做到绿色施工,体现社会责任和环保理念。

  最后,从长远角度出发,新旧桥梁拼宽设计时还应充分考虑其对周边生态环境的潜在影响,通过科学合理的结构布局和材料选择,尽可能降低对土地、水体、空气等环境要素的干扰。例如,通过优化排水系统设计,减少雨水径流对水体的污染;采用低噪音材料和工艺,降低噪声污染;在设计中融入绿化元素,提升桥梁与周边生态环境的融合度,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3.新旧桥梁横向拼宽设计的方法

  3.1前期调研与评估

  在进行新旧桥梁横向拼宽设计的初步阶段,对既有桥梁进行全面且细致的检测和评估工作至关重要,这项工作是后续拼宽设计能否顺利进行并取得理想效果的基础。检测评估的内容涵盖了既有桥梁的多个核心方面:

  (1)结构状况评估:详细了解桥梁的整体结构体系,包括梁体、墩台、基础、支座等各部分的现状,确认是否存在腐蚀、破损、变形等情况,以及结构是否达到设计标准和使用要求。(2)承载能力鉴定**:对既有桥梁的承载性能进行全面的检测和分析,包括但不限于静载试验、动载试验以及疲劳性能评估,以准确评估桥梁在现有交通荷载及未来可能增加的荷载下的实际承载能力。(3)使用年限考察:核查桥梁的建成年份、设计使用寿命,以及实际已使用年限,结合材料老化、磨损程度等因素,判断桥梁剩余使用寿命以及是否有必要进行加固或更换部件。(4)材质性能测试:对桥梁主要结构材料如混凝土、钢材、预应力筋等进行物理力学性能测试,以了解其在长期使用后的力学性能衰减情况,为后续拼宽设计中新材料的选择和接口设计提供依据。(5)裂缝及病害调查**:详细记录和分析桥梁结构中已经出现的所有裂缝和病害,包括裂缝的位置、长度、宽度、深度、走向以及发展趋势,以及其它可能影响结构安全性的病害,如锈蚀、冻融损伤、碱骨料反应等,为修复和防护措施提供数据支撑。

  此外,设计初期还需要全面考虑周边环境、地质条件对桥梁拼宽设计的影响。例如,分析河流冲刷、地下水位变化、地质沉降等自然因素可能对桥梁稳定性产生的影响,以及施工过程中如何避免对周边环境造成破坏或污染。同时,结合地区交通规划和未来发展趋势,预估交通流量的增长趋势,以确保新设计的桥梁不仅能满足当前的交通需求,也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保持良好的服务性能和适应性。通过上述全方位的考量和评估,为新旧桥梁横向拼宽设计提供科学、全面的决策依据。

  3.2设计原则确立

  在进行新旧桥梁横向拼宽设计时,确保新旧结构之间的协调性和安全性无疑是整个设计过程中的核心要点。这意味着在设计阶段,必须充分考虑新桥体与旧桥在力学性能和几何特性上的完美对接,确保两者在受力传导、结构变形响应以及因外部荷载引起的位移变化等方面保持高度一致,从而避免因拼接处的应力集中、变形不匹配或位移差异引发的结构失效或安全隐患。

  新桥体在设计时,其承载结构必须能够与旧桥有效结合,拼接部位的连接方式和材料选择至关重要,必须保证足够的连接强度和稳定性,以承受预期的交通荷载及可能的极端气候或自然灾害影响。在具体实现上,可能需要运用到特殊的节点设计、高强度的连接件以及严谨的施工工艺,确保新旧桥梁成为一个整体,共同承载交通负荷。

  与此同时,新旧桥梁在功能性和使用者体验方面也需要达到协调统一。车道数量的设置应满足未来交通流量需求,荷载等级应符合最新的设计规范,确保桥梁在全寿命周期内具备足够的承载力和安全性。行车舒适度同样是衡量桥梁设计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之一,包括路面平整度、减震降噪措施、夜间照明以及视觉效果等方面,都需要纳入设计考量范畴,确保驾驶者和行人在穿越桥梁时能够享受到舒适、安全的通行环境。

  此外,新旧桥梁的横向拼宽设计还应兼顾城市景观和环境协调性,新桥的设计风格应与旧桥及周边环境相融合,不仅在结构形态上形成和谐统一,而且在色彩、材质、照明等视觉元素上也要体现出连贯性和延续性,以提升城市空间的整体美感,展现桥梁建设与城市发展的紧密联系和与时俱进的建设理念。

  3.3结构设计

  在新旧桥梁横向拼宽设计的过程中,根据对既有桥梁全面细致的检测评估结果,设计团队需审慎地选取最为适宜的拼宽结构形式。这些形式可能包括但不限于梁板拼接、拱肋拼接或是悬臂拼接等多种技术手段。其中,梁板拼接适用于平面布局较为规则且荷载分布均匀的情况,通过增设梁板单元,与既有桥梁主梁形成连续结构;拱肋拼接则适用于拱桥结构,通过新增拱肋与旧桥拱肋相连接,共同承担荷载;而悬臂拼接则是通过在旧桥基础上向外悬挑新建桥梁部分,以实现桥梁宽度的增大。

  在确定拼宽结构形式后,设计者还需进行合理的结构布置和连接方式设计,确保新旧结构之间的有效结合。这包括精确计算新旧结构的连接节点,选择合适的连接材料和构造方式,以确保结构整体的受力连续性和稳定性。此外,新桥部分的结构设计应当充分考虑与旧桥的协调性,使得新旧桥梁在结构受力、变形特性以及位移等方面保持一致,以避免因拼接部位应力集中或变形不匹配导致的安全隐患。

  在此基础上,设计团队还必须对新桥部分进行深入且科学的力学分析,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模拟技术、有限元分析等手段,全面评估新桥在各种工况下的受力性能、变形特性以及动力响应,确保新旧桥梁拼接后形成的复合结构完全满足现行的桥梁设计规范和行业标准要求。同时,还需考虑新桥部分在全寿命周期内的耐久性、维护保养便利性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等因素,以期达到既满足当前交通需求,又具有良好经济性和可持续性的设计目标。

  3.4施工技术选择

  在进行新旧桥梁横向拼宽设计时,设计团队必须高度重视施工的可行性和经济性,这是确保项目成功实施并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在设计阶段,应优先选择那些施工工艺成熟、易于实施且对既有桥梁影响较小的技术方案,以此来最大程度地降低施工难度,减少对既有交通设施和周边环境的干扰。

  例如,预制拼装技术是一种高效且对既有桥梁影响较小的施工方法,设计时可以通过预先在工厂加工制作桥梁组件,然后运输到现场进行精准拼接安装,从而大大减少现场作业时间,降低施工噪音和粉尘污染,同时也有利于保证工程质量,提高施工效率。

  顶推施工技术同样适用于桥梁拼宽项目,尤其是跨越繁忙交通路线的场合。该技术利用千斤顶将预制好的新桥体段从一端缓缓顶推到位,避免了大规模占用既有交通线路,减少了施工期间对交通流的影响,同时也降低了施工安全风险。

  逐段浇筑施工方法则适用于一些现场条件限制较多的情况,通过分段施工、分段浇筑混凝土,逐步将新桥体与旧桥进行拼接,这样不仅可以灵活应对复杂工况,还可以有效控制施工成本和进度,确保施工过程的经济性和可行性。

  3.5交通组织与环境保护

  在新旧桥梁横向拼宽施工中,合理临时交通组织与环保措施至关重要。制定周密交通方案,如调整交通指示、优化流向、适时开便道,以保道路通畅、安全。施工期间,重视环保,采用封闭施工、湿法作业,合理规划时段避免噪声扰民,妥善处理废弃物,施工后恢复土地绿化。设计阶段,积极践行绿色理念,选用低噪音施工技术和环保建材,降低噪声污染和环境影响,考虑引入绿色植被覆盖和太阳能系统等元素,以满足交通需求的同时,推动工程可持续发展。

  3.6后期维护与管理

  在新旧桥梁横向拼宽设计时,需全面考虑全寿命周期管理,设计阶段预见并满足运维需求,预留检修通道和设施。具体措施包括设置专用检修路径、考虑设备进出空间,配备监测设施以实现实时监控和问题预警。选用耐久、耐磨、抗腐、易维护材料,如高性能混凝土、耐候钢等,以降低维护频次,延长使用寿命并减少运营成本。同时强调结构模块化、标准化,便于拆装替换,并采用易清洁涂装表面,提升维护效率。

  4.新旧桥梁横向拼宽设计的优化措施

  4.1结构优化设计

  在新旧桥梁横向拼宽设计时,首要对旧桥进行全面评估,考虑其结构特点、承载能力、材料性能及寿命,根据这些因素选择适宜的拼宽结构,如梁板、拱肋或悬臂拼接方式。设计时确保新旧桥梁在受力、变形和位移等方面协调,避免应力集中等问题。通过先进的数值模拟验证设计,确保拼接部位强度和稳定性达标,为桥梁长期安全运行奠定基础。

  4.2施工技术优化

  在新旧桥梁横向拼宽施工中,为降低对既有交通影响、缩短工期,采用预制拼装、顶推施工和逐段浇筑等高效环保技术。预制拼装技术在厂内预制构件后现场组装,减少现场作业、环境污染,提高效率。顶推施工用于特殊场景,如跨繁忙道路桥梁,通过预制结构沿轨道顶推拼接,避免交通中断,提升施工安全。逐段浇筑虽周期略长,但通过科学管理保证施工质量,降低交通影响。施工期间,设计团队会周密规划临时交通组织,如设置临时信号、标识,优化流线,调整管制措施,必要时启用临时便道,确保施工期间道路基本通行能力,减轻对市民出行和环境的影响。

  4.3环境友好型设计

  设计团队在新旧桥梁横向拼宽设计中,坚持绿色可持续理念,采用低噪音施工技术和环保建材。通过噪音抑制设备、优化工艺、合理安排施工时间等措施减少噪音污染。选用耐久、低能耗、无污染或可再生的建材如高性能混凝土、耐候钢等,以降低环境影响、减少维护成本并延长桥梁寿命。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后期维护便捷性,预留充足检修通道和设施,设置步道、平台、易维部件及智能监测系统,确保全寿命周期内快速高效维护,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4经济效益优化

  在新旧桥梁横向拼宽设计时,首要确保结构安全和功能达标,严格遵守国标地规,结合旧桥实情,精确评估扩建后结构的承载、稳定、耐久性及环境适应性。同时,设计团队需深入分析经济性,对比不同施工工艺和材料的成本效益,如初始投资、施工时长、人工、材料、设备租赁费、维护成本等,以寻求兼具技术要求和经济效益的最优工艺和材料组合。施工工艺上,视项目特点选择适宜且成本合理的预制拼装、现浇或顶推等技术,并推荐使用性能优越、耐久、维护成本低且环保的建材。通过多维度经济分析,旨在找出性价比高的拼宽方案,满足当前及未来交通需求,控制工程造价,实现桥梁全寿命周期内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4.5功能优化

  在桥梁拼宽设计时,设计团队需统筹考虑车道数、荷载等级、行车舒适度及景观协调性等因素,确保桥梁能有效应对当前和未来交通需求,提升行车安全与舒适度。首先,根据实际及预期交通流量、车速和车型比例合理规划新增车道数,以缓解交通压力,提高通行能力。其次,按照公路工程技术规范及可能的重型车辆通行需求设定桥梁荷载等级,确保拼宽桥梁承载力强、安全性高。同时,通过优化桥梁曲线、控制桥面坡度、设计防震减振设施等,提升行车舒适度,辅以科学的照明、通风、防眩光设计,保障夜间行驶安全舒适。此外,注重景观协调性,使新旧桥梁在视觉效果上与周边环境、城市风貌和谐统一,设计师应结合地域特色,选择适宜的结构、材料及装饰风格,使桥梁兼具交通功能和城市形象展示、公共空间塑造的作用。

  4.6施工组织优化

  在新旧桥梁横向拼宽设计施工中,关键步骤是根据工程特性、复杂度及现场实况,制定详细、科学、可行的施工组织方案,细化工序,明确施工内容、资源需求、方法和时间表。设计团队需深研既有桥梁结构、承载力、材料性能和施工难点,并结合新桥设计参数,合理安排拼宽结构预制、运输、安装等。同时,针对地形、气候、交通、周边环境等因素制定适应性施工策略。施工顺序应科学合理,避免工序交叉,如确保新桥预制与旧桥拼接部位匹配,遵循施工先后原则。合理调配人力、设备和物资,确保关键节点按时完工。施工组织方案中应包含严格的质量管理和进度控制,建立质检制度,设关键控制点,全程监控质量,运用现代项目管理及网络计划技术优化时间,确保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尽可能缩短工期,按期完工。

  4.7技术创新与应用

  在新旧桥梁横向拼宽设计中,我们积极推动国内外先进技术理念引进与创新,旨在实现技术升级与突破。紧跟国际桥梁工程前沿,结合国情借鉴并本土化应用先进技术、工艺和材料。鼓励国内科研、教育、设计及施工等多方参与创新,攻克关键技术,研发国产化拼宽技术与装备,如优化结构设计、采用新型拼接技术和材料以提高承载力和耐久性,运用预制拼装、模块化施工等先进工艺缩短施工周期,减少对交通和环境影响。同时,贯彻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注重桥梁全寿命周期内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力求在满足交通需求时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环保。

  结论

  设计新旧桥梁的横向拼接扩建是一项既复杂又关键的任务,它要求我们深入全面地考量新旧桥梁在结构承载、变形协调等多元层面的问题。通过科学严谨的设计方案与施工过程中的严密监控,能够有效保障拼接扩建后桥梁的安全效能和使用性能。展望未来,随着城市交通体系的持续演进,新旧桥梁横向拼宽设计将不可避免地遭遇更多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局面。因此,我们亟需不断进行探究和技术创新,提升横向拼宽设计的技术水准和实践积累,从而为推动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张勇, 刘志刚, 杨永清. 新旧桥梁横向拼宽设计方法研究与应用[J]. 公路交通科技, 2018, 35(6): 127-132.

[2] 李兴龙, 王福敏, 李志宏. 基于荷载试验的新旧桥梁横向拼宽设计方法[J]. 中国公路学报, 2016, 29(3): 102-108.

[3] 王雷, 张哲, 李宗田. 新旧桥梁横向拼宽数值模拟与分析[J]. 公路工程, 2014, 39(6): 103-107.

[4] 陈伟, 周志祥, 王军. 新旧桥梁横向拼宽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J]. 交通科学与工程, 2012, 28(4): 69-72.

[5] 熊峰, 张志远, 李宗田. 新旧桥梁横向拼宽设计经验公式的探讨[J]. 路基工程, 2011, (4): 64-67.

[6] 黄平明, 李宗田, 熊峰. 新旧桥梁横向拼宽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J]. 中国市政工程, 2010, (6): 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