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在产后盆底肌力减退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2
/ 2

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在产后盆底肌力减退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刘桂君

达州市妇女儿童医院 四川达州 635000

【摘要】目的:研究产后盆底肌力减退中运用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将医院2022年2月-2023年3月期间收治的产后盆底肌力减退患者70例分为两组,分别行常规治疗、盆底康复治疗,比较各项指标。结果:两组的I类和II类肌力指标,治疗前无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均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两组有效率比较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将盆底康复运用在产后盆底肌力减退患者治疗中,可以改善盆底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盆底肌力减退;盆底康复治疗;盆底功能

对于女性而言,分娩作为比较重要的一个生理过程,也是诱发盆底功能障碍的一个主要因素。研究[1]认为,随着胎儿逐渐发育,可减退盆底肌张力,增加压力,再加上诸多因素如产道扩张、切开会阴等影响,可对盆底肌肉产生损伤,降低盆底肌力,从而导致功能障碍,以子宫脱垂、尿失禁等症状为主要表现,严重危害产妇身心健康。所以,怎样促进产妇生理功能和盆底肌力的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也是当前产科需要解决和重视的一个问题。因此,本文对产后盆底肌力减退治疗中运用盆底康复的效果进行了分析,具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2年2月-2023年3月期间医院收治的70例产后盆底肌力减退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两组,35例/组。对照组平均产次和年龄分别为(1.6±0.5)次、(27.6±4.2)岁,观察组则为(1.4±0.6)次、(27.2±4.5)岁。两组各项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行生物电刺激,即选择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设置参数,其中脉宽为200-500Us,频率为20-50HZ,按照常规方法对患者进行生物反馈和电刺激,2次/周,1个疗程为10次。

1.2.2观察组

观察组基于上述治疗,再行盆底康复治疗:(1)阴道哑铃训练,即取平躺位,分开双腿后,将润滑液均匀涂抹在阴道哑铃内,缓慢放入阴道内,刚开始时间为10min,逐渐增加,直到30min;(2)Kegel运动治疗,取平卧位,屈曲双腿并张开,告知患者根据节奏调整肛门,肛门在吸气时保持6s,呼气时放松,然后休息6s,反复锻炼,时间为30min,3次/d,持续治疗5周。

1.3观察指标

I类和II类肌力评分,即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阴道收缩,根据持续时间和收缩幅度进行评估,总分为16分,>10分正常;6-9分轻度;3-5分中度;<3分重度。

1.4疗效判定标准

评价效果:(1)显效。阴道前后壁紧贴,膨出、脱垂以及漏尿症状消失,且盆底肌力提高≥3级;(2)有效。症状减轻,且盆底肌力提升1-2级;(3)无效。症状和体征无变化[2]

1.5统计学分析

由SPSS24.0软件分析数据,采用t和x2检验计量与计数资料对比,以P<0.05表示有差异。

  1. 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1。

两组效果对比[n%]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对照组(n=35)

10(28.57)

19(54.29)

6(17.14)

29(82.86)

观察组(n=35)

20(57.14)

14(40.0)

1(2.86)

34(97.14)

X2

12.633

P值

<0.05

2.2两组肌力指标变化情况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I类和II类肌力评分高,组间比较有统计意义(P<0.05),如表2。

两组肌力指标比较(x±s,分)

I类肌力

II类肌力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n=35)

2.41±1.09

5.47±1.55

2.74±1.06

7.56±1.55

观察组(n=35)

2.43±1.02

8.97±2.11

2.78±1.02

9.98±2.02

t值

0.381

7.173

0.263

5.333

P值

>0.05

<0.05

>0.05

<0.05

  1. 讨论

通常情况下,盆底的组成部分包括神经系统、韧带、筋膜以及肌肉群,具有维持盆腔脏器正常位置的作用,但是妊娠和分娩可改变女性盆底解剖结构与功能,以对女性盆底组织产生损伤为主,也是发生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一个重要原因。当前临床上在治疗产后盆底肌力减退时,生物电刺激是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在患者肛门和阴道中放入探头,利用脉宽、频率等电流的释放来刺激阴部神经的传入神经纤维,可以对骨骼肌、平滑肌以及盆底肌的收缩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3]。而盆底康复治疗主要指的是基于整体理论,给予盆底支持结构训练,且恢复患者盆底功能的一种方法。在盆底康复治疗中,通过运用阴道哑铃,利用哑铃内置的重力球能够持续撞击产妇阴道内壁,以促进阴道弹性的提高;阴道力量训练则能利用地心引力作用,促进阴道自主收缩能力的提高;Kegel运动治疗中,通过开展肛提肌训练,能够利用自主收缩锻炼,增强患者的控尿能力

[4]。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有效率高,且各项指标改善明显,提示盆底康复治疗效果显著。分析原因主要为,相比较单一治疗而言,盆底康复治疗能够通过对不同场景进行模拟来给予患者多方位锻炼,收敛扩张过度的盆底组织,使其损伤减轻,以促进弹性的恢复,提高肌力,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综上所述,对于产后盆底肌力减退患者,临床上通过运用盆底康复治疗,不仅能够增强盆底肌力,使盆底功能得到改善,还有助于治疗有效率的提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董莉,殷小燕.生物电刺激联合盆底康复治疗产后盆底肌力减退患者的效果    [J]. 中国妇幼保健, 2021, 36 (03): 552-555. 

[2]王芬,吴梦媛,胡悦怡.盆底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综合康复治疗对产后盆底肌力恢复的疗效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21,36(01):19-21.

[3]孔丽娜.探讨产妇接受电刺激与生物反馈康复治疗对改善其产后盆底肌力、疲劳度的临床效果[J].心理月刊, 2020, 15 (05): 200. 

[4]谷特.产后早期不同时段个体化盆底康复治疗对促进产妇盆底肌力及盆底功能改善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20, 18 (06): 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