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时代网络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7
/ 3

信息化时代网络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探讨

徐东海

441302197401110053 广东省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惠州分公司 广东省惠州市 516000

摘要:在融媒体时代下,我国网络技术的持续普及与应用,使得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逐渐向着纵向融合方向发展,为我国传媒行业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在这一背景下,广播电视工程与网络技术的有效融合,为我国广播电视行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基于此,文章针对广播电视工程中网络技术的实际应用进行研究,在简单分析网络技术应用优势的前提下,结合目前广播电视工程建设中较为常见的抗干扰以及SDH技术,分别从无线数字广播系统、安全监控系统节目、后期制作、节目服务以及维护管理等多个方面分析了网络技术的具体应用,结合当下广播电视工程中网络技术应用在传输技术限制及设施维护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信息时代;广播电视工程;网络技术;应用

广播电视作为我国传媒行业发展的基础组成部分,在早期的社会发展背景下,也是人们了解时事以及娱乐的主要方法。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持续发展,在当今的融媒体时代下,社交媒体平台的传媒功能逐渐凸显,能够帮助人们第一时间获得所需的相关信息,社会公众也能够将自己获得的信息进行上传,使得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受到了明显的影响。目前广播电视行业在全方位借鉴新媒体平台交互性优势的前提下,选择利用新媒体平台及时发布和推广相关信息,以此满足当代人的信息收集需求。在信息化时代下,广播电视工程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需要引入各种现代化信息技术成果进行创新。故此,针对广播电视工程中网络技术的实际应用进行研究,为广播电视行业、新媒体行业的深度融合提供参考。

1、广播电视工程中的网络技术应用优势

1.1节目制作效率明显提高

在传统节目制作模式影响下,即便广播电视节目已经完成录制,依旧需要经历较长时间的剪辑处理方能够播出。也正因如此,传统广播电视节目制作需要投入较高的时间成本,使得节目信息的滞后性变得更加明显,缺乏对于当代受众的吸引力。网络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使得相关人员能够利用网络平台收集更加丰富的素材,并且可以利用各种社交媒体渠道传递资源,使得信息传递的有效性明显提高,并且能够和其他地域进行跨区域合作[1]。此外,在网络技术的影响下,工作人员也能够快速录制和传输新闻节目制作所需的素材,并及时向相关人员传输各种节目片段。同时,也可以利用远程网络通信方法,对于节目现场提供指导,在压缩传统电视节目制作工作流程的前提下,降低相关人员的工作量,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投入下降,节目制作效率明显提高。

1.2信号传输更加稳定

相较于传统的广播电视信号传输方法,网络技术的信号传输变得更加稳定,但在真实的环境中,无线网络的实际传输速率与标称值相比通常较小,主要是因为在传播的过程中,无线网络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实际的传输速率受到干扰明显下降。网络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联合应用可以发挥其还原性优势并,引入相关设备全面提高信号的传输速度以及稳定性。广播电视工程可以在引入和应用数字化以及网络技术的前提下,全面处理各种干扰因素,以此保障广播电视节目播放过程中信号得以稳定传输。

1.3节目的互动形式变得更加丰富

传统的电视节目在向受众传递信息时,通常都会使用录播和直播的方法,打电话和发短信也是最为常见的互动方式,受众无法与节目主持人进行实时互动,对于节目制作的影响十分有限。在网络技术持续发展的影响下,广播电视也能够与受众及时进行互动和沟通,受众也能够在平台上发布与电视节目相关的信息和建议,在突破传统新闻与受众沟通方式限制的前提下,有效增强广播电视节目播出的互动性。广播电视行业也能够进一步拓宽新闻素材以及节目的来源,推动相关行业的创新发展。

2、广播电视工程中常见的网络技术

2.1抗干扰技术

在当下的广播电视工程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抗干扰技术与传统的技术相比,有着良好的潜在风险规避和识别的优势,信号传输也变得更加稳定,广播电视节目能够在不稳定的环境下顺利播出。在目前的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广播电视行业为了全方位提高节目的播出质量,需要推动网络技术和管理技术二者的深层融合发展,以此对节目播出过程中的信号传输频率进行动态化调整,并建立完善的干扰抑制系统,确保广播电视工程的技术水平能够进一步提高[2]。此外,在电视节目播出的过程中,电场耦合也会对信号产生干扰。在这种情况下,广播电视工程可以使用特殊的材料形成相应的屏蔽系统,将其电场屏蔽的优势全面发挥,抵御电场耦合对于传输信号产生的影响。此外,相关单位也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建立完善的网络监测体系,对其结构严密与否进行观察,在消除各种潜在风险事件的同时,保证系统得以保持稳定的运转状态。

2.2SDH技术

目前用于广播电视工程建设和节目播出中的网络技术,是以SDH作为代表,该项技术不仅有着覆盖范围方面的优势,而且可以与网络技术全方位进行融合,确保信息传输效率明显提高。在该项技术应用的过程中,传输结构的优化是以卫星、光纤、微博等媒介作为基础条件,并且在windows系统中能够进行数据信息的及时传输和接入,技术质量明显提高。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中转频率下降较为明显。在广播电视工程运转过程中,SDH技术的应用能够统一调整帧结构,信息资源的传输空间容量明显扩张,字节间插稳定性明显提升,并且SDH技术可以与网络技术融合应用,在突破原有数字信号传输限制的前提下,提高其网络监测以及处理能力。

3、广播电视工程中的网络技术应用分析

3.1用于无线数字广播系统

无线数字广播系统实际上是以TCP/IP网络技术作为基础,使用IP包的方法,基于广域网和区域网传输各种音频信号,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数字信号的传递工作。在传统传输模式影响下,广播电视工程始终存在的音质以及互动性问题也能够得到有效解决,整体的系统安装和操作较为便捷,只需要对音频终端进行衔接,便能够形成有着功能优势的广播系统。该系统在应用的过程中,相关人员能够针对节目播放时间的合理设置,且节目可以做到自动播放。此外,相关人员可以使用服务器终端连接的方法进行远程联系[3]。该系统在节目播放的过程中,能够对节目进行动态化的采集和压缩,使得音质数据流的质量明显提高,能够在服务器中进行储存。同时,可以通过移动客户端控制相应的网络适配器,利用无线数字广播系统,对于系统资料库中的相关节目任意点播。

3.2用于安全监控系统

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安全监控系统而言, 相关人员需要综合考虑包括安防、布线等在内的基础环境需求以及网络设备服务器等方面的需求,同时网络安全监控系统在应用软件管理方面需要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在广播电视工程建设发展的过程中,机房设备通常都会保持一种连续不停歇的工作状态,负荷较高,设备的使用寿命明显下降,很容易带来各种安全问题,也正因如此,需要建立网络化的运维监控平台以及自动检修方案。网络技术在安全监控模块中的应用能够设置各种自动化监控运维方案,满足广播电视系统运行的真实需求,确保能够针对全台的网络实施24小时不间断的监督和管理,维护节目录制以及传输安全性和稳定性。以网络技术为基础形成的网络运维安全监控系统拥有智能化网络管理的功能,可以针对设备的型号、参数全方位进行识别,以此为基础建立设备面板图。而在搜索资源的过程中,可以建立不同设备之间的业务关系以及拓扑图,借此针对相关设备全方位进行监控,并在设备参数合理配置的前提下,调整操作流程[4]。该系统可以利用拓扑图实时监控操作系统以及数据库的运转,并且利用面板图也可以对数据参数进行调整。在网络技术的加持下,该系统拥有一定的可视化功能,可以针对系统流量进行动态化监控。

3.3用于后期节目制作

网络技术在广播电视节目的后期制作中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Adobe Premiere软件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范围,在视频处理方面有着良好的效果。在应用该软件进行后期节目制作的过程中,需要相关人员对于节目制作的实际需求全方位考量,发挥该软件在性能和灵活性方面的优势。因为该软件在应用的过程有着明显的实时性特征,技术人员可以选用软件交换AAF,发挥视频音频输入、输出方面的功能。除了Adobe Premiere 软件之外,After Effects 也是运用较为广泛的视频编辑软件,有着明显的专业性优势,整体的操作较为简单,在编辑节目音频的过程中可以选择利用Adobe Audition软件,针对广播电视节目音频文件进行精细化处理,后期节目的制作效率、质量明显提高。

3.4用于节目服务

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网络技术的应用可以显著地提高节目的传播力以及凝聚力。目前网络技术是以数字化传输方法为主,可以将信号的传输路径和范围进行控制,一旦出现节目传输错误的现象,可以利用其他设备实时进行管理,在收集传输信息的前提下,通过设置报警装置,确保相关人员能够根据故障现象及时进行调整[5]。在传统技术背景下形成的广电工程会始终受到外界自然环境的影响,部分区域因为地形较为复杂,电视信号接收较为困难,意味着传统的电视服务范围十分狭窄。网络技术则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利用无线网络技术和终端传递图像和信息,人民群众可以通过智能手机、电脑和电视接收节目,并且能够在具备网络条件的情况下,随时随地观看节目,解决之前服务频段狭窄的问题,节目播出稳定性明显提高。

3.5用于广播电视工程的维护管理

在广播电视工程维护管理工作实施的过程中,网络技术等也能够有效避免出现系统运行失稳的现象,降低管理工作成本。技术人员可以发挥网络技术在实用性方面的优势,建立良好的广电工程互动网络,为受众带来高质量的电视服务。这种技术方案能够有效规避广播电视工程运行失败的现象,并且技术人员为了进一步提高网络技术的应用效果,可以使用各种压缩算法,对于交互网络的性能进行优化和调整,广播电视工程已有的数据和信息共享服务功能能够全面发挥。同时,因为压缩技术的引入,电视节目在制作和播放过程中形成的数据能够全方位进行搜集和管理,通过数据的分析结果对各种隐藏的故障问题及时进行处理。此外。网络技术的应用能够在广播电视工程运转的过程中,避免出现各种机械故障现象,建立质量较高的人机交互环境,提高信息的传播效率。目前信息共享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个性化、大众化发展趋向,为了进一步彰显节目的信息价值和作用,全方位满足社会公众在信息资源传输转换方面的需求,相关人员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合理管理信息资源,避免出现信息泄露的问题,在建立安全环境的前提下,实现用户的信息共享,以此推动我国广播电视工程的高质量发展。

4、广播电视工程中的网络技术应用问题及对策

4.1问题

虽然网络技术应用使得我国广播电视工程运行节目的传输稳定性明显提高,但应用过程中也面临着如下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传输技术问题。目前用于广播电视工程的网络技术以高级智能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主,能够在有效处理信息的同时降低,信息检索需要投入的时间成本,并向客户群体传递所需的信息。但在利用卫星开展数据以及信息传输工作时,这种方式无法有效承载网络技术传输的数据信号,一旦传输技术更新不够及时,数据传递信息和质量便会受到明显的影响,网络技术的应用效果也会有所降低。比如,我国广西地区以山地地形为主,绝大部分山区广播电视信号传输技术发展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影响到信号传输的稳定性以及受众的节目观赏体验。

二是硬件设施维护工作落实不到位。结合我国已有电视台的发展情况看来,网络通信技术应用是目前广播电视媒体发展的主流趋势,需要配备的设备数量较多。一旦基础设施体系发展不够完善,信号传输质量也无法得到保障,部分地区的广播电视台因为受到资金、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有关光缆、基站等方面的基础设施无法跟随经济社会的发展及时进行更新,且基础设施维修工作无法有效落实,同样会影响到节目信号的传输质量。

4.2对策

为了解决网络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应用存在的不稳定和传输技术革新等方面的问题,相关单位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推动硬件升级。目前我国境内的广电网络宽带升级已经基本实现,城区的宽带能够达到千兆,而乡村地区的宽带能够达到百兆。目前在广播电视工程生产运营的过程中,始终存在硬件设施更新不够及时的问题,影响到节目制作和播出。相关人员需要以目前网络技术的发展,推动光缆、电缆以及5G基站相关基础设施更新,并就传输系统中存在的各种故障现象,及时进行检查,确保电视、互动和带宽通道信号能够同时使用[6]。针对广电云盒、机顶盒这类终端设备可以实现USB接口和智能卡槽的扩充,并选择使用各种高质量的电子元件材料,开展质量较高的增值业务。此外,在制作广播电视节目的过程中,相关团队也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升级有关数字调音器、音频视频信号传输线路等硬件,避免在节目录制和播放过程中出现意外事故。

二是日常维护工作的落实。网络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同样需要建立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广播电视媒体为了保证电视台的相关信息正常传播,需要形成与设备维护相关的制度信息,并安排专业人员针对各种技术设备定期开展日常维护和更新工作,提高各项设备运行的稳定性,确保其性能指标能够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此外,广播电视台也可以利用目前政府部门在政策和资金方面提供的支持,在高度关注基础设施维护工作的前提下,针对设备维护和更新设置专项资金,结合不同设备发生频率较高的故障现象,针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数量以及频率合理安排,配合资金使用状况的定期检查,保证各项资金能够在不同设备运行维护工作中有效应用,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

总结

总而言之,在目前的融媒体时代下,我国广播电视工程和新媒体融合发展已经成为主流的发展趋势,网络技术的应用能够明显地提高节目的制作效率,并且信号传输也变得更加稳定。目前的抗干扰以及SDH技术成为广播电视工程中应用较为频繁的网络技术代表,并在无线数字广播系统、安全监控系统、节目后期制作等多个环节中发挥其作用。但目前网络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应用的过程中,始终面临着传输技术更新滞后以及维护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的问题,要求相关单位在提供足够资金支持的前提下,及时更新硬件设备,并安排专业人员负责开展硬件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以此提高广播电视工程运行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焦瑞勇.融媒体技术在广播工程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2023,52(08):325-327.

[2]焦瑞勇.信息化时代网络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探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23,41(06):36-38.

[3]王子豪.广播系统中的电子工程技术分析[J].电子技术,2023,52(06):202-203.

[4]张成生.网络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J].集成电路应用,2023,40(04):84-85.

[5]黄晓慧.网络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电声技术,2023,47(04):102-104.

[6]李佳芳.网络通信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探析[J].西部广播电视,2023,44(06):238-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