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白水县冰雹灾害风险区划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8
/ 2

基于GIS的白水县冰雹灾害风险区划

郭睿昕

(白水县气象局 陕西 渭南 715600 )

摘要:白水县冰雹灾害频发,各类经济作物及果园产业等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根据白水县20022021年近20年的降雹记录、耕地及果园面积、人口密度和防雹炮点密度等资料,基于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易损性以及防灾减灾能力三个方面,采用综合评价法和自然间断分类法构建白水县冰雹灾害风险区划,为减少冰雹灾害影响提供参考数据。

关键词:冰雹灾害;危险性;易损性;防灾减灾;风险评估

冰雹灾害在我国是一种频发性自然灾害,其出现范围虽较小,时间短促,但来势猛、强度大,常伴随狂风、强降水等阵发灾害性天气[1],常给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严重的危害。资料显示,白水县每年降雹日常发生在夏粮收割、秋粮孕穗、经济林果生长成熟期,是白水县主要的农业气象灾害之一。降雹通常会带来农作物冻害、农作物组织受损以及大面积倒伏。冰雹的拍击、砸实以及降雹后高发的干旱天气,使得表层土壤板结,给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带来严重影响[2]

本次研究将根据白水县20022021年近20年的降雹记录、耕地及果园面积、人口密度和防雹炮点密度等资料,基于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易损性以及防灾减灾能力三个方面,采用综合评价法和自然间断分类法构建白水县冰雹灾害风险区划,为农林业生产和城市防雹减灾决策提供参考

1 资料来源和数据处理

1.1 资料来源

选取2002-2021年白水县近20年精细到8个镇办的全县冰雹气象观测资料,基准年为2021年的白水年鉴中各镇办耕地面积资料、经济林面积资料、人口密度资料,县防雹站最新的防雹火箭炮点分布资料。

1.2 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对白水县冰雹灾害危险性、承灾体易损性这种受多因子组合影响的评价指标,受影响因子个数的限制采用综合加权评价法进行处理,基本原理是根据各个因子相对于评价对象的影响程度确定其权重,加权求和后得到该评价因子的评价指数,再对评价指数采用GIS重分类中的自然间断点分级法进行分级。本次研究指标权重的确定主要是参考文献记载,结合德尔菲专家调查法及“经验值法”得来的。

2 计算各评价指标

2.1 致灾因子危险性

某地的降雹频次大、冰雹直径大、降雹时间长,雹灾影响越大,说明冰雹灾害致灾因子较活跃,灾害发生的概率大。通过统计2002-2021年白水县8个镇办的降雹频次、降雹直径及降雹持续时间,得出三个指标的平均值,作为描述致灾因子危险性的主要因素,将3个因子权重确定为“0.40.30.3”。计算结果利用GIS重分类中的自然间断点分级法分为五个危险等级,致灾因子危险性强度范围分级1

图1:白水县冰雹灾害致灾因子危险性分布

根据1可以看出:冰雹灾害高强度区主要分布在偏西北部的林镇、尧禾镇;次高强度区分布在北部的北镇、史官镇。受特殊的地貌影响,山地和台对从西北方向飘来的冰雹云具有抬升作用,且常年高温干旱的气候背景导致天气系统不稳定,遇高空冷平流活动,极易形成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2.2 孕灾环境敏感性

孕灾环境主要指致灾因子、承灾体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孕灾环境敏感性具体分布数值不确定,本次其余三个指标进行风险指数评价

2.3 承灾体易损性因子

承灾体的物理暴露性(承灾体易损性)是指暴露在致险要素影响范围内的承灾体数目或价值量,物理暴露量越多,应灾能力越弱,灾害风险也就越大。白水县冰雹灾害受灾的对象主要是大田农作物、经济林果以及车辆、产业设施,因此确定耕地面积比重、果园面积比重以及人口密度3个评价指标

2:白水县冰雹灾害承灾体易损性评价指标情况表

指标情况

辖区面积

/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比重

果园面积比重

常住人口密度

(万人/平方公里)

城关街道办

81.4

0.1794

0.2002

0.1568

162.31

0.3037

0.1543

0.0208

尧禾镇

218

0.2417

0.1549

0.0170

杜康镇

59.95

0.6172

0.3503

0.0442

120

0.2917

0.1407

0.0150

史官镇

131.6

0.4027

0.2052

0.0213

雷牙镇

192.6

0.3323

0.2181

0.0191

西固镇

114.2

0.4144

0.1985

0.0368

2.4 防灾减灾能力

白水县防雹工作开展已多年,全县各镇办根据情况均设立防雹炮点,林镇、尧禾镇为冰雹灾害多发易发区均设立3个炮点,其余大部分镇设立2个炮点白水县防雹站点均为火箭炮防雹作业形式,影响范围为100km²在覆盖县区的几次大型雹灾事件中,防雹站点基本对区域内的80%以上耕地进行灾害防护,但由于技术条件所限,农作物的有效防护仍然不足灾损值仍然较高。

3 冰雹灾害风险区划

冰雹灾害的综合风险指数通常用来代表冰雹灾害风险的大小,而冰雹灾害风险是由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易损性以及防灾减灾能力4个指标综合作用的结果,各评价指标的权重根据参考文献记载结合德尔菲统计调查法所确定

白水县冰雹灾害风险评价指数=0.50*致灾因子危险性+0.25*承灾体易损性+0.15*孕灾环境敏感性+0.1*(1-防灾减灾能力),利用ArcGIS重分类中的自然间断点分级法进行风险等级划分。

冰雹灾害风险区划图

2:白水县冰雹灾害风险区划等级图

2可以看出:白水县冰雹灾害的高风险区位于偏西部的林镇、尧禾镇,常年气温偏高,降水量偏少,高温干旱的气候背景常常导致天气系统不稳定,遇高空冷平流活动,冰雹天气多发易发,降雹强度较高次高风险区位于北部的杜康镇、史官镇、北镇;中风险区位于中部的雷牙镇

总之,冰雹灾害的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较为复杂,雹灾资料的收集受限制等各种因素,风险区划模型中所考虑的影响因子、风险指标的选择仍需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董鹏捷,吴正华.北京2008年奥运期间冰雹灾害风险评估模型研究[J],暴雨灾害,2008272):104.

[2]孙旭映,俞亚勋,闫敬泽,等.2004.甘肃冰雹灾害对农业的影响及其防御对策研究[J].中国农业气象,25(3)33 -36.

作者:郭睿昕,1993-08,女,汉,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本科学历,助理工程师,从事工作:气象服务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