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科护理感染问题的预防与控制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8
/ 2

新生儿科护理感染问题的预防与控制策略研究

刘倩楠

石家庄市第四医院高新院区 高新产二科 050035

摘要:着重探讨了新生儿科环境卫生管理的重要性及相关措施。针对环境消毒,建议选择合适消毒剂,执行规范操作流程,并定期评估消毒效果;在优化空气质量方面,提倡良好通风和湿度控制,并加强医护人员及患者的健康教育;针对医废管理,主张建立分类制度、规范收集存储和处理流程,并加强监督与培训。采用综合措施有效降低感染传播风险,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

关键词:新生儿科护理感染;预防与控制策略;医护人员培训;感染监测与报告;环境卫生管理

引言

新生儿科护理感染是新生儿生命最初阶段面临的主要健康风险之一。在护理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方面,由于医护人员的操作不当、环境不洁等因素感染仍然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本文旨在探讨加强环境消毒、优化空气质量以及科学管理医废等方面的措施,以降低感染传播风险,保障新生儿科护理环境的清洁与安全。通过细致的分析和专业的建议旨在为医疗机构提供可行的环境卫生管理方案,以确保新生儿科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

一、医护人员培训

(一)感染控制知识培训

感染控制知识培训是医护人员掌握感染防控基础知识的重要途径。培训内容应涵盖感染病原体的分类、传播途径、感染防控原则、手卫生、消毒与无菌技术、个人防护装备使用等方面。针对不同级别和专业的医护人员,培训内容应有针对性和渐进性,包括基础培训、进阶培训和专业培训。培训方式可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互动讨论、模拟操作等形式,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定期考核和评估确保医护人员对感染控制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二)操作规范培训

操作规范培训旨在规范医护人员在新生儿科护理中的操作流程,减少操作不当引发的感染风险。培训内容包括洗手程序、穿脱个人防护装备、消毒与无菌操作、导管留置和护理、药物管理等。通过模拟操作训练和真实环境演练培养医护人员的标准操作习惯和技能,强化对操作规范的理解和遵循意识;同时定期进行操作规范的回顾和考核,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确保操作规范的有效执行。

(三)应急处置培训

应急处置培训旨在提高医护人员在感染事件发生时的应对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感染传播风险。培训内容包括感染事件的快速识别与评估、紧急控制措施的采取、团队协作和沟通、信息报告和记录等方面。通过模拟感染事件的实战演练和应急处置流程的训练,培养医护人员在应急情况下的决策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和应变能力,提高感染事件应急处置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应急处置方案,保障医护人员在感染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二、感染监测与报告

(一)建立完善的监测机制

确定适用于新生儿科的感染监测指标,包括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致病菌种类、感染相关因素等,确保监测内容全面准确;建立信息化的感染监测系统,实现感染数据的及时采集、记录和归档,该系统应包括医院信息系统、护理记录系统等,确保数据来源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定期对感染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发现感染发生的规律和趋势,为感染防控措施的制定和调整提供科学依据;建立医院内部感染监测数据的反馈机制,向相关部门和医护人员及时通报感染监测结果,促进感染防控工作的开展和落实。

(二)加强信息报告

明确感染信息报告的流程和责任人,建立信息报告的快速通道和汇报机制,确保感染事件能够及时上报和处理;加强医护人员对感染信息报告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其对感染事件的识别和报告能力,减少漏报和误报情况的发生;建立医院内部和院际间的感染信息共享机制,加强与相关部门和其他医疗机构的信息交流,形成感染信息共享的闭环机制;加强对感染信息的保密性管理,确保患者隐私不受侵犯,同时积极配合相关部门进行感染调查和溯源工作。

(三)定期评估与改进

定期召开感染监测与报告的评估会议,对感染监测和报告工作进行全面评估和总结,发现问题并及时提出改进措施;根据评估结果和实际工作情况,及时调整和完善感染监测与报告机制,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针对评估中发现的问题,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其对感染监测与报告工作的重视和执行力度;将评估结果及时向医院领导和相关部门反馈,促进感染监测与报告工作的持续改进和优化,确保机制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三、环境卫生管理

(一)加强环境消毒

在新生儿科护理环境中加强环境消毒是确保患者健康的重要措施。除了定期清洁和消毒外,还需要根据表面材质和病原微生物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常用消毒剂包括乙醛、氯己定、过氧化氢等,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建立标准的清洁、预处理、消毒、冲洗和干燥等消毒操作流程,确保每一步骤都得到正确执行,以达到彻底消灭病原微生物的目的;消毒剂的浓度和接触时间是影响消毒效果的重要因素,要按照厂家说明书或专业标准正确配置消毒剂的浓度,并确保足够的接触时间;建立定期的消毒效果评估机制,通过生物指标监测或抽样检测等方法评估消毒效果,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消毒措施,确保环境的清洁和安全。

(二)优化空气质量

良好的空气质量对于新生儿的健康至关重要。保持良好的通风是降低空气中病原微生物浓度的关键,定期开窗通风、使用空气净化设备、设置新风系统等措施有助于提高室内空气质量;控制室内湿度在40%~60%之间,有助于减少细菌和病毒在空气中的传播,使用加湿器或除湿器调节湿度,确保室内湿度适宜;定期清洁空调过滤器和管道,防止细菌和霉菌在空调系统中滋生,定期检查空调系统运行情况确保其正常运转;加强对医护人员和患者的空气质量管理意识培训,提倡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勤洗手、佩戴口罩等,减少空气传播疾病的风险。

(三)医废管理

科学合理的医疗废物处理制度对于医疗机构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建立科学的医废分类制度,将医废分为感染性医废、化学性医废、一般医废等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设立合适的医废收集容器,并严格按照规定对医废进行分类、包装和标识,确保医废不会对环境和人体造成污染和伤害;选择合法合规的医废处理单位,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对医废进行焚烧、消毒、填埋等方式处理;建立医废管理的监督机制,定期进行医废处理情况的检查和评估,对医护人员进行医废管理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和操作技能。

总结

从医护人员培训、感染监测与报告、以及环境卫生管理三个方面出发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新生儿科护理感染问题的预防与控制策略。通过加强医护人员的感染控制知识培训,规范操作流程,以及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有效降低了感染发生率;建立全面及时的感染监测体系,并加强信息报告和定期评估改进,为感染防控提供了数据支持和持续优化的保障;通过加强环境消毒、优化空气质量和规范医废管理,有效减少了感染传播风险,提高了新生儿的护理质量和生存率。这些综合性预防与控制策略将为新生儿科护理感染问题的解决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参考。。

参考文献

[1] 谢丹丹.加强新生儿科护理管理有效预防医院感染[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4):3.

[2] 叶燕静.供应室配合新生儿科进行精准化护理模式预防院内感染的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 2023, 44(1):249-252.

[3] 彭彩玲.浅谈新生儿科护理差错隐患及防范对策[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4):4.

[4] 肖礼花,肖艾青,廖镇宇,等.行动研究法在新生儿科医院感染防控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2(017):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