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住宅建筑工程施工特点及新技术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8
/ 2

现代住宅建筑工程施工特点及新技术的应用

李爱菊

身份证号码:371321198008027929

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建筑行业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预计新材料、智能化施工、数字化技术等将会在建筑施工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因此,对于现代住宅建筑工程施工特点及新技术应用的研究也应更加深入,满足未来建筑行业的需求,推动建筑行业创新发展。

关键词:现代住宅;建筑工程;施工特点;新技术应用

1现代住宅建筑工程施工特点

1.1标准化施工

在设计阶段,工程团队倾向于采用统一的设计标准和模块化设计理念,如通过信息化管理技术创建精确的建筑模型,模拟施工全过程,在此基础上优化设计,确保施工图纸的准确性和施工流程的合理性;在工艺上,施工单位制定详细的施工工序和规范,明确施工步骤、工艺流程和质量要求,包括制定标准施工程序、统一施工工艺、合理施工顺序等,确保施工过程高效有序。在材料选择上,施工单位会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建筑材料,并进行统一的采购、存储、加工和使用,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施工单位应对施工质量进行标准化控制,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工艺流程监控、质量问题整改标准等,确保每一个施工环节都符合统一的质量标准,保障工程质量。制定统一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措施,为施工人员提供必要的安全培训和防护装备,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环境,标准化的安全措施和操作规程使施工单位能够更有效地应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1.2工业化生产

工业化生产倾向于采用模块化设计理念,将建筑构件进行模块化生产,工程团队通过精确的设计和制造流程,将建筑构件分解成模块,并在工厂中进行生产,如预制墙板、楼板、梁柱等,这些模块化构件通过标准化的生产流程,保证尺寸精准、质量稳定,减少现场加工和施工时间。工业化生产强调装配化施工,即将工厂中生产的模块化构件直接运送到施工现场进行组装,降低对现场施工人员技术水平的要求,并且可以在不受天气限制的情况下进行,提高了施工效率。工业化生产在生产流程中运用自动化和数字化技术,如采用数字化控制系统进行机器操作、自动化生产线的应用等,使生产过程更加智能化、精准化和高效化,降低成本,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

1.3信息化管理

施工团队利用信息化管理技术建立三维模型,其中包含了建筑设计、施工图纸、工程进度和预算等信息,帮助工程团队更好地协调和规划施工流程,减少施工中的冲突和误差。通过信息化管理技术,各个工程阶段的信息可以更好地沟通、协作和管理,提高施工的效率和准确性。现代施工管理中普遍采用专业的施工管理软件,包括项目管理、进度计划、材料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功能模块,能够帮助项目团队更好地掌控工程进度、资源分配和质量控制。如项目管理软件可以对工程进度进行实时监控、调整和优化,提高施工的计划性和执行力。在现代建筑工程中,移动化办公和监控系统逐渐普及,施工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实时获取工程信息、进行沟通和决策,利用监控系统对施工现场进行视频监控和数据采集,实现对施工现场的远程监管和安全管理。

2现代住宅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应用途径

2.1BIM技术在施工过程中的应用

BIM技术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建立虚拟的建筑信息模型,能够整合设计、施工和管理等多个环节的信息,使不同专业的设计师、工程师和施工人员能够在同一个平台上开展协同工作,在建筑的设计阶段,BIM技术可以模拟不同设计方案的效果,进行多方案对比分析,优化设计方案,提高设计质量和效率。BIM技术在施工过程中能够模拟整个施工流程,包括工序的安排、材料的搭载、人员的分配等,通过BIM模型,施工团队可以实时查看工地的模拟情况,发现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并进行调整优化。BIM技术能够有效管理建筑项目中的资源,包括材料、设备、人力等,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降低施工成本。BIM技术可用于检测设计图纸中的冲突问题,预先发现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设计错误或冲突,提前解决问题,避免施工中的延误和额外成本。

2.23D打印技术在建筑构件中的应用

3D打印技术可用于生产各种定制化的建筑构件,如墙体、柱子、墙面装饰板等,将设计好的建筑模型输入至3D打印机,直接制造出符合特定设计需求和复杂几何形状的构件,提高了构件的定制化程度和适配性,满足不同建筑设计的要求。根据需要精确控制材料的用量,避免传统加工方式中的材料浪费,该技术采用逐层打印的方法制造构件,根据实际需求精准控制材料用量,有效减少浪费,降低建筑施工成本。3D打印技术还可以制造出更为复杂和精细的建筑构件,相比传统的制造方法,具有更高的精度和灵活性,能够制造出形状更为复杂、结构更为精细的构件,满足一些特殊设计要求和艺术设计需要。

2.3智能建筑管理系统在节能环保方面的应用

智能建筑管理系统通过使用先进的传感器和控制技术,监测建筑内外环境的能源利用情况,自动调节照明、空调、供暖和通风系统等,根据实时的数据优化能源利用效率,如智能照明系统可以根据室内光线情况自动调节照明亮度,减少能源的浪费。智能建筑管理系统还可以实现废弃物的智能管理,通过传感器和数据分析技术,系统能够监测和识别建筑内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和自动化回收,最大限度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为了节约水资源,智能建筑管理系统也可应用于水资源管理,监测和控制建筑内的水资源使用情况,如自动控制水龙头和冲水器的用水量,优化浇灌系统的水量,以及回收和利用雨水等,降低建筑的水资源消耗,实现水资源的节约与合理利用。

2.4绿色建筑技术在材料选择中的应用

绿色建筑技术倡导使用可再生、环保的材料,如建筑工程中采用的木材可以是来自通过可持续林业认证的木材,而不是砍伐过度的树木,还有一些新型的建筑材料,如竹材、麻材等,这些材料不仅具有良好的环保性能,还能有效降低对环境的影响。绿色建筑技术注重选择能效材料,即具有优异隔热、保温性能的材料,针对住宅建筑中墙体和屋顶保温的需要,采用具有良好保温性能的高效绝缘材料,如岩棉、聚氨酯泡沫板等,减少能源浪费。在材料选择方面,绿色建筑也倡导使用对环境影响较小的材料,包括无毒、无害、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以及降解性能较好的可降解材料,如采用环保型油漆、地板等装饰材料,减少室内空气污染物的释放。

2.5预制装配技术在施工现场的应用

预制装配技术通过工厂化生产的方式,在工厂内预先制作出各种预制构件和模块,如墙板、楼板、梁柱等,这些构件在工厂内通过精密加工和质量控制,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在施工现场,这些预制构件和模块可以像积木一样迅速组装,缩短施工周期。预制装配技术能够在现场实现快速安装,相比传统施工,预制装配技术减少了现场施工的工序,许多构件可以在短时间内进行组装,减少了施工现场的噪音和污染。预制装配技术在工厂内进行,能够严格控制每个构件的质量,通过精确的生产过程和标准化的工艺,确保构件的尺寸、质量等方面的准确性,减少施工现场对材料、人工和能源等资源的需求以及施工中产生的浪费。

3结语

尽管有许多新技术涌现,但在实际施工中,一部分建筑企业由于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限制,未能充分应用这些技术,在施工效率和质量上并无明显提升。建筑行业针对新技术的应用标准和规范缺乏统一性,在施工过程中存在各种不规范的情况,影响了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刘珍,胡铮,王金金.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研究[J].江西建材,2021,(11):145-147+149+151.

[2]袁君英.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探析[J].中国设备工程,2021,(22):245-246.

[3]李锦龙.建筑工程施工中房屋建筑管理及创新对策[J].工程技术研究,2021,6(21):165-166.

[4]陈善彬.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初探[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1,(10):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