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外饰设计中的人机工程学原理与实践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9
/ 2

汽车外饰设计中的人机工程学原理与实践应用

时继亮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河北 保定 071000

摘要汽车外饰设计中的人机工程学原理与实践应用是一个旨在提高汽车外观设计质量、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并优化用户体验的领域。人机工程学旨在研究和设计适合人体结构、功能和行为特征的产品与系统,以促进用户的舒适性、安全性和效率。基于此,本篇文章对汽车外饰设计中的人机工程学原理与实践应用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汽车外饰设计;人机工程学;原理与实践

引言

汽车外饰设计中的人机工程学原理与实践应用是一个涉及到人类行为和机器界面设计的重要领域。在汽车设计中,人机工程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旨在确保车辆外观不仅符合美学标准,还要考虑使用者的舒适性、安全性和操作便捷性。通过运用人机工程学原理,设计师能够根据人们的需求与习惯,打造出更加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汽车外观。

1汽车外饰设计特点

汽车外饰设计要追求美感和视觉吸引力。设计师会在车身线条、曲面和比例等方面进行精细的调整,以打造出符合人们审美标准的外观。汽车外饰设计还需要考虑到车辆的功能需求。车辆的空气动力学特性、灯光设计、车身包围板等都需要在外观设计中体现出来,以提高车辆的性能和安全性。好的汽车外饰设计能够使车辆在众多车型中脱颖而出,具有独特的品牌特征和识别度。一些知名品牌会在车辆的前脸、尾部或者灯光设计上采用独特的元素,使其在市场上具有强烈的辨识度。汽车外饰设计所使用的材质和质感也是重要的考虑因素。优质的材料和巧妙的质感处理可以提升车辆的外观品质和豪华感。不同地区和文化背景对于汽车外观设计也会有不同的偏好和要求。设计师需要充分了解不同消费群体的文化背景,将地域特色融入到设计中,以符合当地市场的需求。

2汽车外饰设计中的人机工程学原理

2.1人体结构和比例

在汽车外饰设计中,考虑到人体结构和比例是非常重要的。考虑到不同身高和体型的驾驶员和乘客,设计合适的座椅高度和角度,以确保舒适性和支撑力。将方向盘、换挡杆等控制装置设置在合适位置,以确保不同驾驶员可以轻松触及并操作,同时符合人体结构比例。调整刹车踏板和油门踏板的间距,以适应不同驾驶员的腿部长度和坐姿,从而提高驾驶操作的舒适性和安全性。设计车辆侧窗的高度和形状,确保乘客有足够的头部空间,并提供良好的视野,避免产生闭塞感。考虑到不同体型的乘客,设定车门的开启角度,使得上下车更加方便和自然。

2.2可视性和视线角度

设计师需要考虑前风挡和A柱的形状和位置,以确保驾驶员具有良好的前方视野,并避免任何可能影响视线的障碍物。设计合适的后视镜和侧面镜,以提供全方位的视野,使驾驶员能够清晰地看到车辆周围的情况,增强行车安全。车窗的高度和形状应该经过精心设计,以确保驾驶员和乘客有足够的头部空间,并提供良好的外部视野。集成盲区检测系统,通过传感器或摄像头等设备实时监测车辆周围的盲区,提醒驾驶员注意可能无法直接观察到的区域,增强驾驶安全性。将仪表盘和显示屏设置在驾驶员可视范围内的合适位置,使驾驶员能够轻松阅读车辆信息,减少分散注意力的行为。合理设计前大灯和尾灯的形状和位置,以确保良好的照明效果,提高夜间行驶的可视性和安全性。

2.3人体动作和操作

设计方向盘、换挡杆、刹车踏板等控制装置的位置,以确保驾驶员能够轻松触及并操作,减少疲劳感和提高驾驶效率。将按钮和开关设置在易于访问的位置,并根据使用频率和重要性进行布局,方便驾驶员进行操作,提升用户体验。设计便捷的车门开启方式,如电动开关或手动开启机械结构,使驾驶员和乘客能够方便快捷地进出车辆。提供多种座椅调节功能,如座椅高度、角度和腰部支撑的调节,以满足不同驾驶员的需求,提高驾驶舒适性和支撑感。设计简洁直观的仪表盘和显示屏界面,确保驾驶员能够快速理解车辆信息,并进行操作而不分散注意力。合理设计车内的储物空间,方便驾驶员和乘客存放个人物品,提升车内整洁度和实用性。

3汽车外饰设计中的人机工程学实践应用策略

3.1用户调研

首先确定研究的目标群体,包括年龄段、性别、地域和职业等信息,确保调研结果具有代表性。结合定性和定量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焦点小组讨论等方式收集用户反馈意见,从而获取全面而深入的数据。通过实地观察用户行为,记录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与汽车外观设计相关的实际操作和反馈,获取更加客观的观察数据。邀请用户参与汽车外饰设计的体验测试,观察他们在设计原型上的互动和反应,进一步挖掘用户需求和感受。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发现用户需求和痛点,并提炼出关键信息,为设计提供指导。建立持续的反馈机制,与用户保持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他们的反馈和变化,不断优化汽车外饰设计方案。

3.2原型测试

根据最终设计方案,制作出一个较为真实的汽车外饰设计原型,可以是3D模型、精致的模型车或者虚拟实景展示等形式。根据设计目标和用户群体确定测试人员,并确保他们具有代表性,可以涵盖不同的年龄、性别和驾驶经验等因素。明确测试任务和目标,例如观察用户对设计外观的第一印象、测试操作控件的舒适度等,为测试过程提供方向。让测试人员与原型进行互动,观察他们的操作行为、表情和反馈意见,记录用户的实际体验和感受。在测试结束后及时收集测试人员的反馈意见,包括优点、缺点、建议和改进建议等,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挖掘用户反馈中的共性问题和可改进之处,为设计做出有针对性的调整和优化。

3.3模拟驾驶体验

模拟驾驶体验在汽车外饰设计中是非常有用的工具,可以帮助设计师评估和优化控制装置位置、视线角度、座椅位置等因素,从而提高驾驶员的舒适感和安全性。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建立一个真实的驾驶模拟环境,在虚拟环境中进行模拟驾驶体验,观察驾驶员的反应和行为。使用专业的汽车驾驶仿真软件,模拟真实道路驾驶情况,包括城市道路、高速公路、复杂路况等,以便评估外饰设计对驾驶性能的影响。根据不同驾驶环境(如城市、郊区、高速公路)设置不同的驾驶场景,考虑路况、交通标志、天气等因素来模拟真实驾驶情况。在模拟驾驶过程中记录驾驶员的操作行为、心理状态和生理指标,分析数据并评估设计方案的优劣之处。询问驾驶员对模拟驾驶体验的感受和意见,收集他们的反馈,了解是否存在使用上的不便和改进建议。根据模拟驾驶体验的结果和用户反馈,对汽车外饰设计方案进行调整和改进,优化控制装置位置、视线角度等参数。进行多次模拟驾驶体验测试,不断调整和优化设计方案,直至达到最佳的驾驶舒适性和安全性。

结束语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变迁,汽车外观设计也将继续拥有更多的可能性和挑战。设计师们应积极采用最新的技术和工具,不断探索创新的设计理念,推动汽车外观设计向着更加人性化、智能化和环保化的方向发展。只有在不断学习和探索中,我们才能为用户提供更加满足需求的汽车外观设计,让人机工程学真正成为汽车设计的灵魂。

参考文献

[1]朱丽娟.人机工程学在包装机械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上海包装,2023,(09):4-6.

[2]康晓钰.基于人机工程学车载智能驾驶显示系统设计[D].东北石油大学,2022.

[3]逯畅.老年代步车设计研究[J].大众文艺,2022,(06):34-36.

[4]张然,李嘉文,姜淑凤等.一种适用于汽车副驾驶的折叠桌板设计与仿真分析[J].时代汽车,2022,(06):127-128.

[5]高瞩,曹诗瑾.基于人机工程学的自动驾驶观光车内饰设计研究[J].时尚设计与工程,202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