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小常识:如何合理选择静脉通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3
/ 2

输液小常识:如何合理选择静脉通路

莫秀文

贺州市人民医院

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通过利用液体的静压和大气压力,将大量无菌液体、电解质和药物输入人体的血管系统。这是一项高度专业的技术,可以用于治疗肠外输液、提供营养支持以及进行药物和液体的输注。静脉输液的目的是为了补充体液和电解质、提供营养支持、治疗疾病等。在临床上,静脉输液通常用于无法口服或口服效果不佳的患者,如严重呕吐、腹泻、高热、昏迷等患者。静脉输液的操作步骤包括选择合适的血管、消毒、穿刺、固定等步骤。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无菌操作、穿刺技术的熟练程度、药物的配伍禁忌等问题。在静脉输液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情况,及时调整输注速度和药物用量。同时,对于长期输液的患者,需要进行妥善的护理,以避免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静脉输液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可以用于补充体液和电解质、提供营养支持、治疗疾病等。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无菌操作、穿刺技术的熟练程度、药物的配伍禁忌等问题,以保证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静脉输液是药物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合理的选择和使用血管通路装置是药物治疗必不可少的条件。临床常用的的血管通路装置包括头皮钢针、PIV(留置针)、外周静脉短导管、中线导管 (MC)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ICC) 、中心静脉导管 (CVC) 、植入式静脉液港 (PORT) 等。

说了这么多的血管通路装置,那么有的老师就会问:“我们的患者住院时间长,用药种类较多,我们到底该选择哪一种静脉输液工具呢?“下面我就短、中、长期血管通路装置的选择为大家一一讲解一下。

短期血管通路装置通过血管间歇性或连续输液,留置时长几小时至一周的输液装置,包括头皮钢针、PIV(留置针)。中长期血管通路装置是通过血管间歇性或连续输液,留置时长27 天的输液装置,包括MC、P I C C、CVC、PORT。

什么是短、中、长期血管通路装置?

短期血管通路装置通过血管间歇性或连续输液,留置时长小于7的输液装置。包括头皮钢针、PIV(留置针)。中长期血管通路装置是通过血管间歇性或连续输液,留置时长大于7天的输液装置。包括MC、PIC C、CVC、PORT。

不同血管通路装置可用来输注什么性质的药物?

头皮钢针是一种静脉输液器具,适用于单次的输液治疗和短时间的输液治疗。它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原理将大量的无菌液体、药物、电解质等由静脉输入体内,从而起到治疗的效果。头皮钢针可以用来输注各种药物,包括抗生素、化疗药物、营养液、电解质等。在输注抗生素前,应该先进行药敏试验,以确保患者对药物没有过敏反应。同时,在输注药物时应该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情况,及时调整输注速度和药物用量。头皮钢针是一种常用的静脉输液器具,可以用于输注各种药物,但具体的药物选择和使用方法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PIV(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即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是一种常用的静脉输液方式,适用于需要长期静脉输液的患者。它可以输注各种药物,包括抗生素、化疗药物、营养液、电解质等。需要注意的是,PIV置管后需要进行妥善的护理,以避免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具体护理方法可以参考医生的建议和护理指南。

MC(中线导管)通常用于输注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如化疗药物、营养药、高渗性药物等。这些药物对血管的刺激较大,使用中线导管可以减少药物对外周静脉的刺激,减轻患者的痛苦。同时,中线导管也可以用于输注需要长时间稳定输注的药物,如抗生素、抗病毒药、抗肿瘤药等。

  PICC(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是一种常用的静脉输液技术,可以用于输注各种药物。它通过在手臂的外周静脉进行穿刺,将导管插入中心静脉,从而避免药物与手臂静脉的直接接触。PICC通常用于需要长期静脉输液的患者骨髓炎患者:由于病情较严重,需要长期输注抗生素来对抗感染。而PICC可以提供较大的静脉通道,可输注高浓度药物,同时减少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与并发症的风险。艾滋病患者:PICC在艾滋病治疗中的主要作用是输注抗病毒药物、静脉营养支持等,以提高免疫力、控制病情发展。另外,艾滋病患者通常需要长期静脉输液,可以提供可靠的静脉通路,减少反复插管的痛苦和并发症的发生率。PICC还可以用于其他需要长期输液的患者,例如肿瘤患者、慢性病患者等。

CVC(中心静脉导管)可以用于输注甘露醇、静脉肠外营养及化疗药物。请注意,CVC的使用需严格遵循医嘱和操作规范,如果您有任何疑问,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PORT(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是一种可以长期留置在体内的静脉输液装置,通常用于需要长期输液的患者。它可以用于输注各种药物,包括抗生素、化疗药物、营养药、高渗性药物等。由于PORT可以长期使用,并且可以避免反复穿刺血管,因此可以减少患者的痛苦和不便。需要注意的是,PORT的操作技术要求较高,价格也较为昂贵,因此通常只用于需要长期输液且病情较重的患者。如果您需要使用PORT,请咨询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和操作。

头皮钢针、PIV(留置针)、外周静脉短导管、中线导管(MC)、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中心静脉导管(CVC)、植入式静脉液港(PORT)都是在临床护理中常用的静脉输液器具,它们各有优缺点,适用于不同的临床情况。

   头皮钢针:这是最常用的静脉输液器具之一,适用于单次治疗和短时间输液。其优点是操作简单、价格便宜、使用方便。但是,头皮钢针容易发生药液外渗和感染,需要每天进行穿刺,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和不便。

PIV(留置针):这是一种柔软的、可以留置在血管内的针头,适用于需要长时间输液的患者。其优点是可以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和不便,同时也可以保护血管,减少局部血管的损害。但是,留置针容易发生静脉炎和血栓等并发症,需要严格的无菌操作和正确的维护。

   外周静脉短导管:这是一种放置在外周静脉的导管,通常用于短时间的治疗和输液。其优点是操作简单、价格便宜、使用方便,但是其留置时间较短,需要频繁更换。

中线导管(MC):这是一种放置在中心静脉的导管,可以用于长期输液和输注刺激性药物。其优点是可以长时间留置、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和不便,同时也可以保护血管,减少局部血管的损害。但是,中线导管的置管技术要求较高,需要专业的医护人员进行操作。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这是一种从外周静脉插入中心静脉的导管,适用于需要长期输液的患者。其优点是可以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和不便,同时也可以保护血管,减少局部血管的损害。但是,PICC置管技术要求较高,需要专业的医护人员进行操作。

   中心静脉导管(CVC):这是一种直接插入心脏或大血管的导管,通常用于重症患者的治疗。其优点是可以快速注入药物、监测中心静脉压等生命体征,但是其置管技术要求较高,需要专业的医护人员进行操作。

植入式静脉液港(PORT):这是一种可以长期留置在体内的静脉输液装置,通常用于需要长期输液的患者。其优点是可以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和不便,同时也可以保护血管,减少局部血管的损害。但是,PORT的操作技术要求较高,价格也较为昂贵。

选择血管通路装置时应综合评估哪些因素?

根据治疗方案、预计治疗时间、药物特性、患者的静脉情况、年龄、并发症、输液治疗历史、医疗护理能力、可用资源和患者的意愿等因素综合考虑,综合权衡利益和风险,选择适当的血管通路装置。

静脉输液护理治疗上,学会权衡利弊,利大于弊,合理的选择血管通路才是迈向成功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