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供血不足,会向你的身体发出怎样的指令,你知道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3
/ 2

脑供血不足,会向你的身体发出怎样的指令,你知道吗?

何玉娇

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东兴镇中心卫生院

脑供血不足,一个看似普通的健康问题,实则潜藏着巨大的风险。当大脑的血液供应不足时,它会通过一系列症状向我们的身体发出紧急“指令”,这些“指令”可能表现为头痛、眩晕、耳鸣等不适,也可能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认知障碍。然而,许多人往往忽视了这些身体的警告信号,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因此,了解脑供血不足的症状表现,及时识别并采取措施,对于保护大脑健康至关重要。让我们一起揭开脑供血不足的神秘面纱,学会倾听身体的“指令”,为健康护航。

1.脑供血不足的定义

脑供血不足是指人脑某一局部的血液供应不足而引起脑功能的障碍,这种情况多与脑动脉硬化有关,发病率较高。脑供血不足的主要症状是反复出现头晕、头昏、头痛,常伴有心烦、耳鸣、烦躁易怒、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健忘等症状。研究认为,脑供血不足若不及时治疗,很可能引起脑梗死,甚至痴呆。临床上将脑供血不足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脑供血不足(急性脑缺血)是老年人的常见病。

2.脑供血不足的原因

2.1血管因素

(1)动脉硬化:动脉硬化是血管因素中最常见的一种,它会导致血管壁变得僵硬、弹性降低,从而影响血液的流动。当动脉硬化发生在脑部血管时,就会导致脑供血不足。

(2)血管狭窄:血管狭窄是指血管内径变小,这种情况通常是由于血管内壁积聚了过多的脂质、胆固醇等物质,形成斑块,使得血管通道变窄,当血管狭窄到一定程度时,就会阻碍血液的流动,导致脑供血不足。

(3)血管痉挛:血管痉挛是指血管在短时间内发生异常的收缩,这种情况通常是由于一些刺激因素引起的,如寒冷、紧张、疲劳等。当血管痉挛发生时,会使得血管内径变小,阻碍血液的流动,从而导致脑供血不足。

2.2心脏因素

(1)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是指心脏无法有效地泵送足够的血液来满足身体的需求,当心力衰竭发生时,心脏的输出量减少,血压下降,从而导致脑供血不足。

(2)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跳动的节律异常,包括心跳过快、过慢或不规则等,严重的心律失常会影响到心脏的泵血功能,导致血液流动不畅,进而引发脑供血不足。

(3)心脏瓣膜疾病:心脏瓣膜是心脏内部的结构,负责控制血液的流向,如果心脏瓣膜发生疾病,如狭窄或关闭不全等,就会影响到血液的流动和心脏的泵血功能,从而导致脑供血不足。

2.3其他因素

(1)颈椎病:某些颈椎病变可能会压迫到相关血管,影响心脏向大脑输送血液,从而导致脑供血不足。尤其是椎动脉型颈椎病,由于颈椎退变机械性压迫因素或颈椎退变所致颈椎节段性不稳定,致使椎动脉遭受压迫或刺激,使椎动脉狭窄、折曲或痉挛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出现偏头痛、耳鸣、听力减退或耳聋、视力障碍、发音不清、突发性眩晕而猝倒等症状。

(2)血液黏稠度增高:高血脂、高血糖等因素可以增加血液的黏稠度,使得血液流动变得困难,从而导致脑供血不足。同时,血液中较大的血栓也可能阻塞血管,导致血流不畅。

(3)微血栓形成:微血栓即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脱落,在血流中形成微栓子,随血流到小动脉而堵塞血管,则会出现脑局部供血不足,如果微血栓发生在心脏,就可能会引起心肌的供血不足,从而造成心肌缺血。

(4)血压降低:血压突然降低会导致脑灌注不足,进而引起脑供血不足,这种情况可能由多种原因导致,如服用过量的降压药物、严重脱水、大出血等。

(5)贫血:贫血是指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或质量不足,导致血液携带氧气的能力下降,当贫血严重时,会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缺氧,包括脑部,从而引起脑供血不足。

3.脑供血不足时身体的指令

3.1头部症状

(1)头痛:这是脑供血不足的一个典型症状,可能表现为胀痛或钝痛,有时伴有恶心或呕吐感。

(2)眩晕:脑供血不足时,可能会感到周围物体在旋转或自身在移动,站立不稳或失去平衡。

(3)耳鸣:脑供血不足还可能导致耳内出现嗡嗡声或鸣响声,影响听力。

3.2神经系统症状

(1)注意力不集中:脑供血不足可能导致大脑无法集中精力,使患者难以专注于某项任务或活动。

(2)记忆力减退:患者可能会发现自己的记忆力下降,容易忘记近期的事件或信息。

(3)睡眠障碍:脑供血不足可能影响睡眠,导致失眠、多梦或睡眠质量差。长期如此,会使患者感到疲惫不堪,精神萎靡。

(4)语言障碍:在严重的情况下,脑供血不足还可能导致语言障碍,如说话困难、吐字不清或失语等。

3.3情绪与心理反应

(1)情绪波动:脑供血不足可能导致患者情绪波动较大,容易出现焦虑、烦躁、易怒等情绪,这些情绪变化可能影响患者的社交和家庭关系,进一步加重心理负担。

(2)抑郁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抑郁症状,表现为持续的情绪低落、兴趣丧失、自责自罪等。抑郁症状可能导致患者对生活失去信心,严重时甚至产生自杀念头。

(3)个性改变:脑供血不足还可能导致患者个性发生改变,如变得孤僻、沉默寡言或过于兴奋等,这些个性改变可能影响患者的社会功能和职业发展。

(4)认知障碍:在严重的情况下,脑供血不足可能导致认知障碍,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思维迟缓等,这些症状可能影响患者的学习和工作能力,降低生活质量。

3.4全身症状

(1)乏力:患者可能感到全身无力,容易疲劳,即使休息后也难以恢复精力,这种症状可能导致患者无法进行正常的日常活动和工作。

(2)视力模糊:脑供血不足可能影响视觉神经,导致视力模糊或视野缺损,患者可能难以看清物体,或在阅读、写作等需要精细视觉的任务上遇到困难。

(3)平衡失调:脑供血不足可能影响小脑功能,导致平衡失调,患者可能表现为走路不稳、容易跌倒,或在进行协调性运动时感到困难。

4.如何识别脑供血不足的指令

(1)注意头部症状:脑供血不足时,常见的头部症状包括头痛、眩晕和耳鸣。要留意这些症状是否频繁出现或持续时间较长。

(2)观察神经系统表现:脑供血不足可能影响注意力、记忆力和睡眠。如果发现自己经常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明显减退或睡眠质量下降,应警惕脑供血不足的可能性。

(3)关注情绪与心理变化:脑供血不足可能导致情绪波动、抑郁症状或个性改变。要留意自己是否出现这些情绪与心理反应,并与平时的状态进行对比。

(4)检查全身症状:除了头部和神经系统症状外,脑供血不足还可能引发乏力、视力模糊和平衡失调等全身症状。要关注自己是否出现这些症状,并注意其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

(5)寻求专业帮助:如果怀疑自己存在脑供血不足的情况,建议及时就医进行专业检查。医生会根据病史、症状和必要的辅助检查来综合判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5.应对措施与建议

(1)生活方式的调整: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疲劳;均衡饮食,多吃富含纤维和抗氧化物质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类等。同时,减少高脂肪、高盐、高糖食物的摄入;适当增加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戒烟限酒,避免长时间处于污染的环境中。

(2)心理调适: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学会自我调节情绪,避免过度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影响;培养兴趣爱好,参加社交活动,与家人朋友保持联系,以缓解压力和改善心情。

(3)医疗干预:及时就医检查,了解脑供血不足的原因和程度,以便医生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遵循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评估疗效;对于存在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疾病的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以控制脑供血不足的风险因素。

(4)预防措施:定期进行体检和健康筛查,及时发现并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对于存在家族史或高危因素的人群,应加强监测和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