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护理模式改善急诊科患者睡眠质量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3
/ 2

人性化护理模式改善急诊科患者睡眠质量的效果观察

张茴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201600

摘要:目的:探析急诊科患者行人性化护理模式对其睡眠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本次研究时间段为2023年1月-12月,抽取我院急诊科救治的80例患者进行研究观察,按照随机分组,以40例为一组均分,分别纳入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常规护理+人性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睡眠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依据数据分析结果来看,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更高、且具有较高的护理满意度(P<0.05),存在统计学判断价值。结论:将人性化护理模式应用于急诊科患者护理期间,不仅可以提升患者睡眠质量,而且还可以延长休息时间,有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模式;急诊科患者;睡眠质量;护理满意度

引言

急诊科是医院救治危急重症患者的主要科室,患者病情危急,且病情变化迅速,对临床治疗及护理工作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人性化护理模式是一项新型的护理策略,契合急诊科护理工作的实际要求,也是提升急诊救治质量的关键手段[1]。为了观察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改善急诊科患者睡眠质量方面产生的效果,我院开展了本次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时间段为2023年1月-12月,抽取我院急诊科救治的80例患者进行研究观察,按照随机分组,以40例为一组均分,分别纳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患者男女比例为21/19,年龄阶段为24-75(43.58±3.64)岁;观察组中男女比例为23/17,年龄区间为26-72(42.62±3.58)岁。经比较两组基线信息,并未发现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均来自急诊科;(2)年龄大于18岁;(3)病历资料基本完整。

排除标准:(1)预计生存期低于3个月;(2)存在严重肝肾功能障碍;(3)治疗依从性较低。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遵医嘱协助患者用药、完善相关医学检验及检查,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入院指导,告知其注意事项。

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联合人性化护理模式,主要拓展了以下护理内容:(1)结合患者病历信息及病情实际状况,评估患者睡眠质量与心理状态等,依据评估结果,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2]。(2)健康指导。对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病情状况、本次治疗经过、用药细节及护理方式,并告知其配合要点。(3)心理护理。护理人员与患者展开密切交流,与其沟通产生睡眠障碍的原因,并积极引导患者心理困难,缓解紧张、焦虑等心理,帮助患者增强康复信心。(4)睡眠干预。指导患者保持充足的睡眠,入睡前将病房光线调暗,合理控制室内温度与湿度,创造舒适、易于入睡的环境。

1.3观察指标

(1)依据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比较两组患者睡眠质量(总分为21分,如果得分越低,表明患者睡眠质量越高)[3]

(2)依据自拟问卷,收集并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总分为100分,很满意:91-100分;基本满意:71-90分;不满意:70分以下。护理满意度=(很满意+基本满意)/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均通过SPSS23.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为(± s),使用t进行结果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2检验结果。

2 结果

2.1睡眠质量

结合数据分析结果来看,护理前,两组PSQI评分分别为17.62±2.36分、17.24±2.53分,经统计t=0.695,P=0.490,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对照组PSQI评分达到12.65±2.47分、观察组为8.26±2.15分,经统计t=8.479,P=0.000,观察组PSQ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2.2护理满意度

数据统计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组别

例数

很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观察组

40

18(45.00)

20(50.00)

2(5.00)

38(95.00)

对照组

40

15(37.50)

16(40.00)

9(22.50)

31(77.50)

2

-

-

-

-

5.165

P

-

-

-

-

0.023

3 讨论

人性化护理模式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方式,通过对患者病情、心理等进行科学评估,结合治疗工作特点,精准掌握护理需求,由此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健康宣传教育、心理护理、生活指导等服务内容,有利于增强护理工作的有效性与针对性。急诊科患者病情严重,部分患者面临着生命安全风险,将人性化护理模式应用于患者护理工作中,有利于营造有序、规范、标准的抢救环境,促进急诊抢救工作效率与质量同步提升,有效降低危险事件发生率,为保障患者生命健康做出贡献。

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依旧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配合应用人性化护理模式,经过比较,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也具有更高的护理满意度。究其原因,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观察组患者联合应用人性化护理模式,通过对患者病情、心理及睡眠状况进行评估,能够获得精准的评估结果,从而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有利于提升护理工作的针对性。同时,围绕个体化护理方案,对患者及其家属开展健康教育,告知其病情状况、治疗过程及护理配合要点,有利于纠正患者健康认知,从而提升患者护理配合度

[4]。此外,结合科学的心理护理与睡眠干预,能够减轻患者心理压力,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有利于改善患者睡眠状况。

综上所述,将人性化护理应用于急诊科患者护理期间,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睡眠状况,巩固临床救治效果,有利于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持续研究推广。

参考文献

[1]洪燕蝶,林阿娟,黄美雀.人性化护理模式改善急诊科患者睡眠质量的效果观察[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3,10(09):2011-2013+2017.

[2]陈晓凤,朱文婷,阙敏,等.人性化护理模式改善急诊科患者睡眠质量的效果观察[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2,9(02):327-328+331.

[3]张亚楠.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满意度分析[J].黑龙江中医药,2022,51(02):307-309.

[4]舒慧敏.人性化护理干预模式应用于急诊科急救患者护理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25):183-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