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竞争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7
/ 3

地方政府竞争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鲍文静

(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 400067)

摘要:本文基于2010年至2021年全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考察了地方政府竞争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联系。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竞争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U”型关系,即地方政府竞争初期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抑制作用,但随着地方政府竞争能力增加到一定阈值时,其促进作用逐渐显现。异质性检验表明,东部地区由于经济基础优势其抑制作用最弱,而在创新水平较低地区,地方政府竞争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作用释放更明显。

关键词:地方政府竞争;经济高质量发展;U型关系

一、引言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新时期,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加之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转型成为国家发展的当务之急。党的十九大提出了经济要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向的发展理念,中国经济要从高速增长逐渐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这就意味着发展方式要从"数量追赶"转向"质量追赶"[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依赖于中央政府主导下的地方政府竞争机制[2],因此在中国的发展进程中,地方政府的竞争日益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焦点。地方政府间“为增长而竞争”的互动格局使地方官员迫于晋升压力而采取财政生产性支出偏向、环境规制弱化以及污染产业集聚等政策[3],环境政策的目的也只是为了争夺流动性要素和固化本地资源,并没有解决环境问题[4]。随着国家经济转型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一新形势对地方政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地方政府在抢占先机、谋求经济增长的同时,也面临着如何在竞争中实现更为可持续和高质量的发展的难题。因此,本文旨在探究地方政府竞争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利用2010年至2021年全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力图为理解地方政府竞争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提供新的视角,为改善现有的地方政府竞争策略, 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建议。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和 “高速增长”的模式相比,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更侧向于发展的质量,以可持续的方式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多方面需要,是高质量发展的本质性特征[5]。分税制以来,各地政府在官员晋升锦标赛模式下以GDP为目标展开了激烈竞争[6],为了吸引资源,各地政府通过先征后返、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方式进行逐底竞争,导致低税率地区入驻大量污染企业,降低整个区域的环境质量[7],并且当地政府为了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增长可能会出现地方保护主义,这将导致地区之间的行政壁垒、市场壁垒增加,不同地区之间过度投资和重复建设导致地方债务不断扩张[8]。但是另有研究表明,地方政府竞争会导致财政支出倾向于增加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这种基础设施投资将为地区大规模生产创造了条件,最终激发企业进行技术创新进行绿色转型[9],当地方政府具备足够的竞争优势时,政府官员将不再盲目地追寻粗犷的增长,而是打造一种鼓励创新和绿色发展的商业环境,以推动可持续的绿色生态发展[3]。因此本文提出假说:

H1a:政府竞争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呈U形关系

H1b:政府竞争将抑制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

本文以2010-2021年全国30个省份(剔除西藏、港澳台地区)数据为样本,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以及各省市的统计公报,对于缺失值本文采用线性插值法进行补充。

(二)变量定义及解释

1.被解释变量,经济高质量发展(HQD)。本文根据以往文献,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出发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用熵值法得到最终结果,如表1所示。

1经济高质量发展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指标定义

指标属性

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

创新

创新水平

专利授权量

研发水平

RD内部研发支出/GDP

教育水平

每十万人在校学生人数

经济水平

人均GDP

协调

城乡协调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

区域协调

各省GDP/GDP

绿色

污染物排放

二氧化硫排放量

废气排放量/GDP

环境保护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污水处理率

开放

对外开放程度

进出口总额/GDP

外资投资

外商投资总额/GDP

共享

公共福利

人均道路面积

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

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量

生活水平

城镇人均消费支出/农村人均消费支出

2.解释变量,地方政府竞争(GC)。本文借鉴缪小林等(2017[15]的方法,用经济赶超水平作为衡量地方政府竞争程度的代理变量。

GC=

3.控制变量。本文选取的控制变量主要包括城镇化水平(UL),科技投入水平(FTE),产业聚集度(ED)和金融发展水平(FD)。城镇化水平使用城镇年末总人口占年末总人口的比重衡量,使用当年财政科技支出占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来衡量科技投入水平,产业聚集度使用就业人员数与行政区划面积的比值来衡量,金融发展水平以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与GDP的比值来衡量。

(三)模型设定

根据上述理论分析,本文建立如下模型:

其中,下标

it分别为地区和年份,U为随机扰动项。若一次性系数显著为负,二次项系数显著为正,说明地方政府竞争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呈“U”型关系。

四、实证分析

(一)基准回归分析

2列示了政府地方政府竞争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检验结果。第(1)列和第(2)列表明地方政府竞争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是显著为负的,说明地方政府竞争抑制了当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由第(3)列和第(4)列可知,地方政府竞争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在1%的置信水平上依然显著为负,而地方政府竞争的二次项在1%的置信水平上显著为正,表明政府竞争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呈“U”型特征,结果初步验证了假说1a

2基准回归结果

(1)

(2)

(3)

(4)

(5)

HQD

HQD

HQD

HQD

HQD2

GC

-0.0110**

-0.0037*

-0.0373***

-0.0204***

-0.0911***

(0.0048)

(0.0019)

(0.0054)

(0.0053)

(0.0312)

GC2

0.0018***

0.0011***

0.0038**

(0.0003)

(0.0003)

(0.0019)

UL

0.4066***

0.3490***

0.412***

(0.1010)

(0.1009)

(0.5886)

FTE

2.6587***

2.4041***

12.9871***

(0.3369)

(0.3403)

(1.9860)

ED

-0.0995

-0.2839

2.8101

(0.4228)

(0.4198)

(2.4500)

FD

-0.0001

-0.0000

-0.0002

(0.0002)

(0.0002)

(0.0013)

_cons

0.3231***

0.0319

0.3879***

0.1134*

0.8655**

(0.0240)

(0.0604)

(0.0163)

(0.0643)

(0.3751)

N

360

360

360

360

360

r2

0.5128

0.6299

0.5513

0.6426

0.8074

year

YES

YES

YES

YES

YES

province

YES

YES

YES

YES

YES

注:括号内是标准误,*、**、***分别表示10%、5%、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下同。

(二)稳健性检验

为了验证本文结论的稳健性,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省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重新测算,将其作为被解释变量(HQD2),进行稳健性回归。由(5)列可知,稳健性检验得出的结论与前文基本一致,进一步验证了我们的研究结论的可靠性。

(三)异质性分析

1.区域位置异质性。本文将全国划分为东、中、西三个区域进行异质性检验,结果如表所示。中部地区系数均显著,说明中部地区的政府竞争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U”型关系。

2.创新水平异质性。本文用实用型专利申请数与专利总申请数的占比来衡量地区的创新水平[10]来进行异质性检验,检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3异质性检验结果

(1)

(2)

(3)

(4)

(5)

东部

中部

西部

INNO>50%

INNO<50%

GC

-0.0180

0.0331***

-0.0061

-0.0188**

-0.0361***

(0.0117)

(0.0095)

(0.0144)

(0.0095)

(0.0083)

GC2

0.0013**

0.0019**

0.0003

0.0005

0.0019***

(0.0006)

(0.0008)

(0.0008)

(0.0007)

(0.0004)

UL

0.2798*

0.9450***

0.4434

0.3892**

0.4562***

(0.1563)

(0.1681)

(0.3846)

(0.1692)

(0.1358)

FTE

2.1782***

2.1547***

1.3404

0.9505

3.1226***

(0.4929)

(0.3689)

(1.3443)

(0.7122)

(0.3953)

ED

0.1268

-0.1810

-8.2880

-0.1786

-1.0246

(0.4386)

(1.8008)

(13.1074)

(0.5426)

(0.8576)

FD

-0.0028

-0.0000

-0.0075

-0.0000

0.0197**

(0.0118)

(0.0001)

(0.0155)

(0.0002)

(0.0090)

_cons

0.2227*

-0.1443

0.0512

0.1390

0.0557

(0.1177)

(0.0872)

(0.1877)

(0.1022)

(0.0869)

N

132

96

132

180

180

r2

0.7508

0.9235

0.4587

0.5776

0.7969

year

YES

YES

YES

YES

YES

province

YES

YES

YES

YES

YES

五、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文结合我国2010-2021年全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对地方政府竞争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考察,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地方政府竞争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U”型关系。第二,地方政府竞争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有着显著的区域异质性。第三,随着创新能力的提高,地方政府竞争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逐渐显现。

(二)政策建议

针对以上结论,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优化地方政府竞争政策,建立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的地方政府竞争制度。制定更明确的官员考核体系,不再 “以GDP论英雄”。

第二,根据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需求,实行差异化区域政策,提升欠发达地区的整体经济水平。

第三,加强创新驱动,推动产业升级。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财政支持,设立专项基金用于资助企业开展研发活动,提高技术创新的转化率。

参考文献:

[1]王一鸣.百年大变局、高质量发展与构建新发展格局[J].管理世界, 2020(12): 1-13.

[2]傅强,朱浩.中央政府主导下的地方政府竞争机制——解释中国经济增长的制度视角[J]. 公共管理学报, 2013(01): 19-30+138.

[3]孙杰刚, 杨军.地方政府竞争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J].经济问题, 202311): 114-121.

[4]杨海生.地方政府竞争与环境政策——来自中国省份数据的证据[J].南方经济,2008(6):15-30.

[5]金碚.关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学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 2018(04): 5-18.

[6]周黎安.中国地方官员的晋升锦标赛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 2007(07): 36-50.

[7]周林意,朱德米.地方政府税收竞争、邻近效应与环境污染[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8(06): 140-148.

[8]冯曦明,张仁杰.税收竞争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把薪助火”抑或“遇事掣肘”?[J]. 财政科学, 2021(10): 32-48.

[9]蔡晓慧,茹玉骢.地方政府基础设施投资会抑制企业技术创新吗?——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的经验研究[J].管理世界, 2016(11): 32-52.

[10]黎文靖,郑曼妮.实质性创新还是策略性创新?——宏观产业政策对微观企业创新的影响[J].经济研究,2016(04):6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