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肥胖结直肠癌患者的效果及对胃肠激素,机体循环功能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8
/ 2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肥胖结直肠癌患者的效果及对胃肠激素,机体循环功能的影响

许泽宇

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  陕西西安  710000

摘要目的:临床分析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肥胖结直肠癌患者的效果及对胃肠激素,机体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于2020年2月-2023年12月收治的40例肥胖结直肠癌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20例,给予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与对照组(20例,给予传统开腹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手术指标、胃肠激素水平、机体循环功能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肥胖结直肠癌患者有着较高疗效,可改善胃肠激素水平及机体循环功能,且并发症较少。

关键词: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肥胖结直肠癌;胃肠激素;机体循环功能;影响

     在全球范围内,结直肠癌是位列第三位的恶性肿瘤,其发病与年龄、性别、地区、饮食有关。其中长期处于极轻体力活动是结直肠癌的诱发因素,由于体力活动较少,容易肥胖,肠道蠕动较少,进而延长了肠道与粪便中致癌物质的接触时间,从而增加此病发病率。手术是治疗结直肠癌的重要举措,可有效根除恶性肿瘤,预防局部复发[1]。尤其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在结直肠癌患者中得到应用,可清晰解剖组织结构,清扫淋巴结,促进胃肠功能早日恢复。本文现将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40例肥胖结直肠癌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时间来源于我院自2020年2月-2023年12月,纳入标准:①经临床病理确诊为结直肠癌;②符合医学伦理会标准,均知情同意;③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术前感染;②患有严重心肝肾功能性疾病者;③术前进行放疗或者化疗者;④精神疾病患者;⑤年老体弱者,难以忍受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41-70)岁,平均年龄(59.13±2.68)岁;实验组: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龄(400-72)岁,平均年龄(58.27±2.90)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腹结直肠癌手术。术前进行胃肠减压,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度平衡失调。术前做好胃肠道准备工作,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清洁消毒腹部皮肤,行15CM的正中切口,以此处作为手术入路。采用高频电刀,在回结肠动脉投影处,切开肠系膜,清扫系膜根部及系膜内的淋巴结,再切除结肠癌病灶,采用吻合器吻合结直肠。在距离肿瘤5厘米处,进行常规腹腔引流。

实验组:给予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术前,口服泻剂,做好肠道灭菌处理。行全身麻醉,腹腔压力13-16mmHg。若为女性患者,需采用悬吊子宫,确保操作孔手术视野。术中沿着右侧腹膜切开直至直肠部位,再返回到右侧腹膜。露出肠系膜下动脉,采用血管夹将其关闭,清理结缔组织,分离肠管阻断。整个手术过程应保证无菌操作。

1.3观察指标

 1.3.1手术指标

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

 1.3.2胃肠激素水平

术前及术后7日,抽取3-5ml静脉血,2小时内离心操作,分离上层血清待检。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胃泌素、胃动素、血管活性肠肽。

 1.3.3机体循环功能

记录术前、摘除肿瘤时、术毕的心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表示两组数据检测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见下表1所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者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更短,P<0.05,有统计学意义。

表1 手术指标(±s)

组别

手术时间

(min)

术中出血量(ml)

术后进食时间(日)

排气时间(日)

住院时间

(日)

实验组(n=20)

227.17±21.58

61.18±29.68

5.16±0.38

2.28±0.91

11.78±1.90

对照组(n=20)

184.27±20.84

149.82±28.77

6.17±0.27

3.55±0.16

15.66±1.04

t

9.475

14.562

20.911

19.345

18.733

P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2.2两组患者胃肠激素水平比较

     见下表2所示:术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胃肠激素水平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日,实验组患者的胃泌素、胃动素及血管活性肠肽改善程度更小,P<0.05,有统计学意义。

表2 胃肠激素水平(±s)

组别

胃泌素(ng/L)

胃动素(ng/L)

血管活性肠肽(ng/L)

   术前

术后

7日

  术前

术后

7日

  术前

术后

7日

实验组(n=20)

193.15±21.04

189.78±6.17

295.36±21.03

291.45±30.81

243.51±21.05

250.86±19.89

对照组(n=20)

194.56±20.56

170.16±5.46

295.73±20.94

266.58±30.15

244.85±21.04

280.34±18.05

t

1.562

11.672

2.341

14.362

1.567

17.845

P

0.144

0.001

0.563

0.001

0.522

0.001

   2.3两组患者机体循环功能比较

见下表3所示:术前,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心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两组患者的机体循环功能与术前相比,改善幅度较小,P<0.05,有统计学意义。

表3 机体循环功能(±s)

组别

心率(次/分)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kPa)

术前

摘除肿瘤时

术毕

术前

摘除肿瘤时

术毕

实验组(n=20)

76.16±5.89

93.68±5.72

75.17±5.72

4.16±0.25

4.55±0.15

4.16±0.23

对照组(n=20)

76.17±5.90

95.18±5.60

77.15±5.03

4.03±0.14

5.67±0.24

4.40±0.51

t

1.244

17.672

19.834

1.045

19.893

22.562

P

0.107

0.001

0.001

0.672

0.001

0.001

3、讨论

肥胖结直肠癌者的腹腔堆积较多脂肪组织,容易影响解剖结构,导致视野暴露较差,增加了手术难度。开腹手术是临床常用手术之一,由于操作中需要大面积分离组织,牵拉腹腔脂肪组织,进而损伤正常胃肠组织,降低了生活质量,无法满足患者需求。而腹腔镜结直肠癌术操作相对较简单,可减轻局部组织损伤,减少术中出血量[2]。且该手术是在腹腔镜直视下进行手术操作,可提高视野清晰度,进而降低了操作难度。更为重要的是腹腔镜手术时间较短,在操作中无需牵拉腹腔组织,进而避免胃肠激素水平的降低引起的胃肠动力减弱,最终促进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此次数据调查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患者术后胃肠激素水平低于对照组。此次数据调查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机体循环功能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改善幅度较小。主要是因为腹腔镜根治术中腹内压升高,使腹膜处于伸展状态,刺激信号经脊髓传导到大脑皮层,激活了机体腺轴,引起脏器功能变化。且腹腔镜术后放气后,机体循环功能得到恢复,进而对患者术后恢复影响相对较小[3]

综上所述,腹腔镜结直肠癌术治疗肥胖结直肠癌可取得显著疗效,建议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善忠,李进权. 完全腹腔镜三角吻合技术在结直肠癌手术消化道重建中的应用[J]. 实用癌症杂志,2022,37(12):2040-2042.

[2]何承斌,戴武林,陈秋妹.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比较[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3,17(8):30-33.

[3]刘波,吴乔联,张权昌. 腹腔镜以及开腹手术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的影响[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24,45(1):143-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