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建筑施工图设计的优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9
/ 2

民用建筑施工图设计的优化研究

林海洲

珑图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佛山 528000

摘要:建筑施工图在建筑工程建设期间占据重要地位,作为指导施工的重要理论文件之一,其很大程度上建筑施工的效率、成本、质量和安全。而当前,建筑行业对建筑的质量、能耗、成本等方面的要求日益提高。在此背景下,进行建筑施工图设计优化势在必行。基于此,本文将以民用建筑为研究对象,简要分析民用建筑施工图设计优化的具体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民用建筑;施工图设计;优化

引言

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高品质高质量的民用建筑不断拔地而起,这与前期高质量的民用建筑施工图设计有着重要联系。然而,相关研究数据表明,民用建筑施工图设计环节,容易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与限制,致使施工图设计质量不尽如人意,由此就会对后期民用建筑施工产生一定影响,阻碍着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针对这种情况,相关设计人员需要深入分析当前民用建筑施工图设计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采用有效措施加以优化改进,以此来提升民用建筑施工图设计质量。

1 优化标识设计

民用建筑施工图中,标识至关重要,其可以为相关人员提供清晰的指引和信息,从而确保施工过程高效顺利、质量可控、安全可靠。基于标识的重要性,在施工图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加强对各种标识的重要性,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以及平面图的相关内容来优化标识设计。

为此,设计人员在施工图设计中,首先需要做好各种关键施工信息的标识。在此期间,设计人员需要合理选择及应用独特的形状和图形特征来做好施工图中各个构件或设备的标记,以便施工人员可以清晰、准确地从施工图中识别、辨别构件、设备的种类。除符号标识外,设计人员还应当做好文字标识。文字标识应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避免使用模棱两可或容易引发歧义的描述。此外,还需要重视图例表示。图例应清晰列出所有使用的符号、颜色和线型,并对其进行解释和说明,以帮助施工人员准确理解,从而避免因误解而导致的错误施工。其次,由于民用建筑通常建设于城市中心地区或人流量较大的区域,以满足人们的居住、工作、商业、娱乐、教育、医疗等需求。正因如此,在民用建筑施工图设计时,设计人员还需要做好周边交通、人文环境的标识。为此,在平面图中,设计人员需要清晰标识拟建项目现场周边的道路网络,包括但不限于主干道、支路、交叉口等,以帮助施工单位了解施工场地与周边交通的联系,从而合理规划施工进出口以及施工交通流线。还应当详细、清晰地标注附近的交通标志和信号,如临时交通标志、限速标志,以此来在保证工程顺利推进的同时,减少对周边交通的影响。同时,由于民用建筑工程施工难免会对周边居民造成影响,因而平面图中还需要标识出附近的建筑,如商业区、居民区,学校等等。对于学校、医院这类对噪声要求较高的建筑,应当着重标明,以便施工单位制定相应的防噪防扬尘等环境污染控制措施,从而减少对周边居民和设施造成不必要的干扰。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由于民用建筑施工图版面通常较小,在进行标识时,设计人员需要合理控制文字标识、图示标识的内容、尺寸大小及位置,以免内容过于繁琐、拥挤而影响施工人员快速、准确获取其中的信息。

2 优化重点部位设计

民用建筑中存在诸多重点部位,其对于建筑的安全性、稳固性、功能性等方面具有较为显著的影响。而以往民用建筑施工图设计人员在开展这些重点部位设计时,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此时就会对民用建筑整体产生一定影响。针对这种情况,相关设计人员就需要从实际出发,合理采取有效措施来优化这些重点部位的设计。

以屋面变形缝为例,其是民用建筑中的一个重要结构部位,承担着减少屋面因温度变化、风荷载等引起的热胀冷缩和变形所带来的应力对结构损坏的重任。而当前,民用建筑屋面变形缝设计时,设计人员通常选择成品铝材及预制混凝土盖板。其中预制混凝土盖板虽然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久性,可以长期承受屋面变形引起的应力和压力,但是其自重较大,容易损坏下隔离层,且施工成本较高。而成品铝材自重相对较小,但抗变形性不太理想。对此,设计人员可以将现浇混凝土悬挑构件应用于屋面变形缝中。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提升预制混凝土盖板的密实度,同时也能够有效防止损坏隔离层。除此之外,由于其防渗水性能相对更强,因此使用时间往往更长。除屋面变形缝外,电梯也是现代民用建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构件之一。在进行地下室公共部分的电梯设计时,设计人员若是按照常规思路确定电梯地面标高以及地下室地面标高,此时就会导致电梯基坑底部标高与地下室地面标高存在较大差距,若此时将电梯基坑承台也纳入考虑范围内,那么就会进一步增加两者之间的差距。这样不仅会增加土方开挖的作业量,进而增加相应的施工成本,同时也会增加土方作业难度及施工风险。对此,在施工图设计中,设计人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减少降低公共部分层高或增加公共部分标高,尽可能地缩小电梯基坑底部标高与地下室地面标高的差值,从而减少土方开挖深度,降低施工难度和安全隐患,并控制工程成本。也可以充分考虑地下室结构的特点,如地形地势和地下管线布置等,合理设计电梯基坑的位置和深度,以此来减少土方开挖量。

3 强化BIM技术的应用

以往在进行民用建筑施工图设计时,设计人员往往通过CAD等软件来完成平面图、立面图、细部图等一系列图纸的设计。这样不仅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同时还容易出现偏差和错误。且一旦需要调整某些图纸中的部分内容,在修改相关图纸时,很容易出现疏漏,从而大袄子平面图、立面图、细部图内容不一致,给后续施工造成影响。针对这种情况,在民用建筑施工图设计时,设计人员应当加强对BIM技术的重视,并将其合理运用于具体的图纸设计中,以此来提升设计质量与效率。

为此,在施工图设计中,设计人员可以将相关设计图纸导入BIM软件中,生成对应的建筑模型。然后就可以按照需求,输入相应的设置及标注规则。此时BIM软件就会自动识别建筑模型中的各种元素,并一一生成对应的标注。例如BIM软件在测量建筑模型后,可以显示构件中各个模型的尺寸,如长度、宽度、高度等。同时还可以测量建筑模型中构件之间的夹角,如门窗的开启角度、楼梯的倾斜角度等,并自动完成相应的角度标记。此外,也可以根据建筑模型中构件的属性信息,为其自动生成材料标注,显示墙体、地板、窗户等构件所用的材料。这样既保证了标注的效率,也能保证标注的准确性,避免因人为疏漏和错误而影响后续施工。此外,在施工图出图阶段,当设计人员需要进行内容修改时,只需要在模型中修改对应部分,之后BIM模型就会自动更新变更后的部分。同时也会自动更新与之相关的图纸及对应内容,如尺寸、标注等信息,既减少了设计修改的工作量,也保证了平立剖及细部图内容的一致性。

4 总结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对民用建筑要求的不断提升,进行施工图优化势在必行。对此,在实际的施工图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立足于实际,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来优化施工图设计质量,为后续高品质高效率工程施工活动的开展提供有力指导。

参考文献

[1]李恒.民用建筑施工图的设计优化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3,(01):83-85.

[2]罗佳.当前民用建筑施工图设计中的常见问题与思考[J].四川水泥,2021,(07):177-178.

[3]范宇晨.关于民用建筑施工图的设计优化的研究[J].建材与装饰,

2020,(06):90-91.

[4]谭惠云.民用建筑施工图的设计优化探讨[J].低碳世界,2019,9(0

2):180-181.

[5]卢超,于静.分析民用建筑施工图的设计优化[J].建材与装饰,201

8,(32):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