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建地下室外墙后浇带防水施工技术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0
/ 2

房建地下室外墙后浇带防水施工技术分析

王勇

身份证号:330902199607022919

摘要:如今,社会已经利用大数据系统对我国地下室外墙施工中常见的渗水方式、可能渗漏的部位以及存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我国地下室外墙后浇带渗漏的具体方案,在严格执行方案的过程中,不断地与各种理论知识发生冲突。针对这一现状,对地下室外墙后浇带防水施工技术作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房建地下室;外墙后浇带;防水施工技术

引言

地下室外墙后浇带防水施工技术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现代城市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一技术本身就有针对性,防水效果极佳,成本更低,还能更有效地解决漏水问题。

1.探究在施工过程中渗水部位及其原因

1.1.穿墙管道渗水及原因

穿墙管道是建筑结构中的支撑,据资料分析,穿墙管道渗漏也占了很大一部分。也就是说,穿墙管道渗漏现象是很容易被发现的,那就是锈斑的出现。通过对其他建筑实际施工队伍的实地考察,发现通常造成穿墙管道渗漏的原因是施工过程中浇筑过程中出现的人工技术问题,也就是振捣不均匀,这就会导致穿墙管道内出现气泡、孔洞,从而导致高含水量时出现渗漏。另外,穿墙管道表面也有锈迹,由于化学和物理因素的影响,这些锈迹的出现往往都是在告诉施工人员,这条穿墙管道很快就会出现渗水,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并处理,那么这一问题就会一直隐藏下去,直到出现一系列坏因素。

1.2.后浇带裂缝漏水及原因

上面提到的渗水情况,实际上就是表明要对各种渗水、漏水情况进行更多地注意和分析。在众多类型中,有一种类型值得分析,即后浇带裂缝渗漏。地下室后浇带的裂缝是什么?其实用最简单的话来说,就是地下室后浇带中,新老墙的钢筋混凝土部分有交叉的地方。从这一点来看,裂缝出现的概率很大,甚至可以说是整个施工过程中最严重的一处。分析原因,其实就是建筑技术的问题,目前还没有很好地解决办法。而后浇带位于工程主体与单层钢结构的结合部,是工程建设中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2.防水施工技术要点

2.1.垫层施工

在基坑开挖和排水结束后,将开始铺设垫层,为下一步的防水施工提供基础条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本次垫层施工采用C15砼,垫层浇筑厚度为100mm。在这一环节,出于施工美观的需求,施工单位对阴阳角的平滑度也给予高度关注,以保证其成为圆角结构。因此,根据实际施工要求,在垫层施工时,用M5砂浆抹去15mm厚的灰层,便于施工。从而保证了垫层的施工质量,达到了建筑地下室防水的要求。

2.2.地下室外墙模板施工

在地下室外墙模板施工中,为兼顾施工效率和质量等多方面的要求,仍选用快易收口网模式进行施工作业。这种模式在混凝土浇筑后,各部分之间都将得到紧密相连,对于提高地下水外墙模板的整体力学性能更具优势作用。该施工方式更便捷,有助于确保更高水平的接缝强度。基于该快易收口网模板施工模式,在本次工程施工中,模板安装的整体施工流程如下:模板铺设→校正→后期辅助工作→预检。基于这一顺序,本次模板安装从内侧开始进行,并优先对非标准模板进行安装,以避免出现模板安装精度不足等施工问题。同时,考虑到本次工艺模式中后浇带外侧模板凸出,不容易支模板,很难保证模板垂直度、平整度的问题,因此施工单位针对模板垂直度和平整度指标,对后浇带模板的形状进行针对性调整,将规格为直径6.5mm的模板钢筋进行绑扎与焊接,将钢筋结构制作为“凹”型,再将模板钢筋与规格直径为8mm钢筋焊成一个整体骨架。在此基础上,再在凹形骨架的凸出一侧用扎丝绑扎上快易收口网模板,同时将凹凸部位模板加固区域特殊加固后,两侧向外延伸出1500mm的距离,确保突出部分与两侧具有较高的平整性与整体性,由此最终完成模板设计。

然后利用全站仪、水准仪等仪器对模板的垂直度、平整度进行实时监测,确认模板垂直度、平整度合格后,才开始搭设支撑系统等附属工程。在所有辅助工序完成后,再进行预检查。然后,模板安装完毕,检查拉中心线,检查每一根梁模具的中心位置是否对中;安装好平板模具后,要检查和调整标高,保证模板的安装质量满足要求。当模板安装完毕并检查无误后,为了进一步加强模板的强度,在模板的各个节点上进行焊接操作。鉴于该工程对环保的要求也很高,经过全面研究,决定采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方式,将焊接温度提高50℃,保证焊接材料充分熔化,避免残余的固态焊料滞留在焊缝内,形成气孔。

2.3.混凝土浇筑

在地下室外墙后浇带螺栓预埋环节完成后进行混凝土浇筑作业。本次使用强度等级为C30的防水混凝土材料进行浇筑。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压力较大,很明显导致收口网爆裂。因此施工单位采用分段浇筑模式,在混凝土浇筑顺序上,结合混凝土导墙形状,以每个浇筑带50cm的规格,自下而上进行混凝土浇筑作业,浇筑层厚度则控制为50mm,在每个浇筑带浇筑完成后,均等待其固化后再进行后续浇筑带的浇筑,以减轻混凝土压力,降低收易网爆裂的风险。同时,为避免浇筑中的混凝土结构内部出现过多的空腔区,由施工人员手持振动棒,深入混凝土层20cm左右的位置进行数次振捣作业。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由专人负责每日定时洒水养护,养护期设定为14d,同时为兼顾养护工作的便利性,搭设落地式“之”字形上人走道,用于人员上至工作面开展洒水养护作业。

2.4.防水保护层施工

待浇筑后的所有混凝土强度已达到设计值的90%后进行防水保护层施工作业。为兼顾施工进度和防水效果,在参考相关文献资料后,本次的防水施工采用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和防水卷材。施工步骤如下:首先,将涂料加热至150℃,然后使用喷枪将其均匀喷涂在屋顶表面。在喷涂过程中,确保喷嘴与施工面垂直,且喷涂过程不出现间断。此外,对于较狭窄和连接节点的部位,使用手工刮涂的方式,涂布厚度为2mm,每平方米的涂布用量为2.7kg。对于连接节点,采用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作为加强层,加强层的宽度为600mm,以加强防水效果。其次,在完成涂料喷涂后,进行卷材的铺设。首先,使用弹线法来确切地定位,然后沿着这个准确定位线逐渐展开卷材的全部宽度。从卷材的一端开始,轻轻揭起,然后逐步滚动将其铺设在所需的位置。此后进一步开始搭接,在搭接过程中,使用燃气喷灯提升涂盖层温度使之由固相变为液相。然后,立即将卷材牢固地固定在基层表面。在这个过程中,要确保喷灯火焰的角度与卷材和基层表面平行,同时将喷枪保持在距离交界处约300mm的位置,确保金属压辊充分发挥作用。施工完成的标志是当边缘的沥青开始挤出,表明防水层已经成功铺贴完成。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下室的空间利用率很高,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许多商业用途都充分利用了地下室的功能,所以对地下室的渗漏情况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这对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崔巍.地下室外墙后浇带混凝土导墙防水节点施工技术[J].工程机械与维修,2021,(05):162-163.

[2]王传禄.地下室后浇带预制超前止水板施工技术[J].砖瓦,2021,(07):162+164.

[3]洪伟堂.建筑工程地下防水施工质量控制对策[J].四川水泥,2020,(11):163-164.

[4]陈超宇.地下室外墙后浇带防水施工技术研究[J].江西建材,2018,(05):5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