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畜牧兽医动物疫病的诊治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0
/ 2

基层畜牧兽医动物疫病的诊治方法

林乙鸣

茂名市电白区博贺动物卫生监督所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基层畜牧兽医动物疫病的诊治方法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基层畜牧兽医;动物疫病;诊治方法

一、基层畜牧兽医动物疫病诊治工作概述

基层畜牧兽医动物疫病诊治工作,主要就是负责进行畜牧业动物疫病的防控。(1)在实际工作中全面调查分析动物疫病的发生特点,按照实际情况进行畜牧业动物疫病的预防,一旦出现突发性的疫病,要快速及时进行处理,维护畜牧业动物的健康。(2)在日常工作中定期进行基层动物健康情况的检查,填写记录表,掌握各类动物不同时间段的健康状况,同时,按照要求为动物注射疫苗,预防疫病的发生。(3)基层畜牧兽医工作人员还需按照当地区域的实际状况,分析动物疫病诊治的热点问题和前沿问题,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准确分析当前动物疫病防控的不足和问题,制定完善的方案计划,有效解决问题。另外,基层畜牧兽医工作人员还需进行各类动物疫病防控技术的研发和防控方法的研究,为提升动物疫病的防控效果提供保障。

二、疫病初步判断

1.发病指示

当疫病发生时,为了保证对疫病的治疗,以及有效的疫病控制,需要首先根据以前的临床诊断以及相关的检查结果,找到病灶所在,确定发病部位。病灶在有明显特征时,应作为主要疫病因素。

2.感染性

为了避免给家畜养殖业带来较大的影响和损失,在对疫病做出初步判断时,必须判断疫病是否具有传染性,然后才能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所以,首先要结合动物的发病规模和数量的先后变化规律,判断该动物疾病是否具有传染性。如果动物的数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具有传染性,如果两个因子的变化规律和时间成正比,那么这种动物疾病就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3.病毒或细菌

对疫病的性质进行检验,是随后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和方案的重要依据,所以要判断疫病是否具有传染性,需根据其分为病毒性还是细菌性。检验过程中需参考现场检验结果,结合临床试验资料及周边动物病史等因素,初步判断疾病类型,为保证判断的可靠性,还需用抗菌药物进行验证。此外,通过对专业资料的查询,更好地了解病毒性、细菌性疫病的发病特点,进一步判断疫病的种类,制定更具针对性地诊断诊断方法。

4.可疑疾病

因为动物性疾病的发病因素很多,而且许多动物疫病在临床表现和症状上都有一定的相似性,诊断比较困难,难以做到准确地区分动物的疫病种类,由于存在一定程度的误判,所以在现场检查诊断时,不仅要对其进行诊断,还要对不能明确病因的病例进行解剖检验,与此同时,基层兽医需要严格记录整个诊疗过程的信息,将各种检验结果与最后的鉴定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采用多种检验方法,排除部分疑点,尽量避免出现误判现象,从而提高诊疗计划的使用效果。

三、动物疫病的诊断方法

1.调查养殖区域周边情况

气温的不正常变化、恶劣的养殖环境以及周边地区曾发生过类似疫病都是导致动物疫病出现的重要原因,基层畜牧兽医在诊断疫病时不能忽视这些因素的调查。因此,兽医需对养殖周边环境进行实地勘察,查找有关资料分析近期该地区的气温变化情况,并通过询问养殖户了解针对近期感染疫病的动物是否已采取严格的防疫措施,疫病发生的具体情况以及周边是否曾出现类似疫病,从而为兽医后续采取治疗手段提供有力依据。

2.进行现场调查

周边情况调查详尽后,基层畜牧兽医还需要对养殖现场进行调查。采取询问养殖户的方式掌握疫病动物的症状、数量、时间以及饲养的方式、养殖现场的消毒情况、是否接种等有关的患病动物的详细信息。此外,采取明确的诊断方法过后,兽医需将治疗药物及其用后效果做好记录工作,以做到有据可依。

3.临床检查

实施临床检测诊断动物疫病时需要遵循由总体到具体、由静态到动态的原则。静态观察时兽医需要在不惊动患病动物的情况下,按照由远及近的原则对动物的行为表现进行观察,比如动物的呼吸声音、站卧姿势等,同时还要分析动物的发病比例。动态观察需要将正常动物与患病动物进行分离对比,观察患病动物在动态过程中其行为表现、体征变化与正常动物的不同之处。此外,还需要对疫病动物进行仔细检查,例如,查看动物淋巴部位是否存在明显变化、触摸皮肤检查动物是否存在肿块、硬块等问题,从而提高动物疫病诊断的准确度。

4.病理解剖

实施此项工作时兽医应选择濒死动物或刚刚死亡的动物,观察该类动物各个器官部分是否存在异物、寄生虫以及是否出现出血、坏死等问题。重点关注疫病动物是否存在特征性病变,从而为后续用药提供依据。

四、动物疫病的治疗方法

为降低基层畜牧兽医误判或错判时间的发生率,对疫病动物实施治疗时兽医需按照“三步走”的原则进行恰当处理。(1)用药阶段,兽医在此阶段需要根据先前诊断结果给予疫病动物有效且足量的药物,并实施观察动物的用药情况,验证该治疗是否具有正确性。(2)如果试治有效,兽医需要对药物用量进行合理调整,增大治疗范围及力度,同时要求养殖户必须要做好卫生消毒工作,喂食营养价值的饲料,提高动物对疫病的抵抗力。(3)如果试治无效或实效性较低,兽医需要推翻此前错误的诊断结果,进行重新诊断并治疗,如果超出自身能力范围之外,兽医需向养殖户说明情况并寻求有关技术部门的帮助。

此外,基层畜牧兽医在发现动物出现重大疫病时应严格按照我国《动物防疫法》的规定进行上报,树立较强的报告意识,经向当地动物防疫部门报告后合力采取有效控制动物疫病的措施,使疫病的传播范围和传播速度得到快速、及时的阻断,将损失降到最低。同时,畜牧兽医为切实提高自身专业技能水平,提高用药的准确性和实效性,在进行动物疫病诊治工作时应做好行医记录,从实际案例中吸取教训,做好分析、研究和总结工作,不断积累经验,从而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应对动物疫病发生的方案。可以根据不同症状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从而在出现类似动物疫病时能够采取科学合理的诊治方法予以有效解决,提高治疗的有效性。

五、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有效措施

1.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

结合有关动物防疫规定,完善现阶段疫病防控制度,制定动物疫病防控方案,需要有关部门落实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形成优化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提高动物防疫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在实施防疫工作过程中,需要保质、保量放的完成工作,管理者需要明确防疫工作的责任,把每个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落实到位,确保防疫工作效果。并且完善巡查体系,提高疫情监控力度,做好有关应急方案等。

2.做好饲料管理工作

在养殖过程中,需要查看动物饮食状况,安排有关人员记录动物日常饮食、状态及排泄情况,一旦动物发生疫病,能第一时间发现,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避免发生感染扩大的情况。与此同时,有关工作人员还需要给动物适当投喂饲料,如长时间产蛋的母鸡,如果状态不是特别好,需要投喂一些营养丰富的物质,为动物补充体力,确保动物健康。

3.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如果要促进畜牧养殖业的持续发展,在必要时需要对其适当投入资金,动物疫病治疗工作也不例外。为了有效治理动物疫情问题,离不开资金支持。现阶段,很多地区动物疫病发生概率依旧很高,甚至还会出现很多新型的动物疾病,这就需要加大疫苗研发力度,加强对疾病的管控,这些方面必然需要政府加大资金投入,这样才能为更好地开展动物疾病的管控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促进畜牧养殖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欧昆.基层畜牧兽医工作常见问题探析[J].现代畜牧科技,2021(10):22~24.

[2]陈生权.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措施浅析[J].畜禽业,2021,32(09):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