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产地初加工技术要点刍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0
/ 2

中药材产地初加工技术要点刍议

王川

太极集团四川天诚制药有限公司   四川省绵阳市   621100

摘要:中医药在临床的应用日益广泛,且实际应用价值也得到了证实。与此同时,随着我国中药材栽培以及种植技术的发展,人工种植的中药材类型也在不断增多,对于种植并达到采收要求的中药材还需要在产地完成初加工,通过初加工技术的应用达到初步净化、有利于保存以及运输的目的。本文对不同中药材产地初加工技术要点、中药材干制技术、中药材新型干制技术展开分析,便于在中药材产地初加工中灵活选择,减少初加工对中药材质量的影响。

关键词:中药材;产地;初加工技术;要点

中药材是中药饮片制作、中成药加工制作以及相关中医适宜技术应用的基础,而从中药材种植到最终将其应用到疾病治疗是一个系统、复杂的过程。通常刚采摘的中药材会处于鲜活状态,而且采收期间中药材中可能混入泥土、树枝或者其他植物等杂质,鲜活的中药材也容易受到环境影响,使其出现霉变、腐烂,对中药材的药用价值、经济价值等产生影响[1]。基于上述分析,针对中药材需要在产地完成初加工,通过初加工对保证中药材的质量、提高中药材的利用率均有积极影响。本文通过对中药材产地初加工技术要点的分析,以为更多中草药在产地的初加工提供参考,为中药材销售、使用等创造有利条件。

1不同中药材产地初加工技术要点分析

考虑到不同中药材的药用部位存在差异,故而对不同中药材在产地采取的初加工技术也会有所不同,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1.1根与地下茎类药材的初加工技术

此类中药材的药用部分为根、地下茎类,其初加工包括对药材的清理以及分类,其中药材清理主要是将药材表面携带的泥土等杂质清除,并将根须、枝叶等非药用部分清除。

在药材分类方面,视情况刮去药材的外皮或者将其切成小片,比如葛根、商陆等质地坚硬,而且不易干燥,需要在药物尚处于新鲜的情况下完成切片,更好的干燥。针对丹皮、芍药等干燥后不易去皮的药材,也需要在药材新鲜时完成去皮;丹参需要多次干燥,针对天冬等含水量大的药物,切片前可通过开水将药物烫一遍,然后完成切片;部分药物为了保证药效的发挥,初加工中需要完成对药材的蒸煮[2]。需要结合药物分类与特点采取不同的初加工方法。

1.2种子类药材的初加工

较多药材的药用成分为种子,需要完成果实采摘后及时晾晒,使其达到干燥状态。部分药材在采集果实后,还需要将果实粉碎,取出其中的果核或者粉碎果核,然后晾晒处理,比如杏仁等。

1.3植株果实类药材

对于较多植株果实类药材可在完成果实采摘后直接晾晒,不过也要视情况而定,比如采摘的佛手、木瓜因为体积大,短时间内不易干燥,需要将其切片处理,然后干燥,提高干燥速度。对于陈皮、山茱萸等药材,其药用部分为果皮、果肉,需要根据药用部位的对药材进行去核或者去皮等处理;部分植株果实类药材在初加工时还需要进行烤制或者烟熏处理。

1.4花卉类药材的初加工

对于花卉类药材在完成采集后,视情况对部分药材可在低温条件下完成烘干,部分药材则可在阴凉通风条件下使其干燥。由于红花、玫瑰、金银花等花卉类药材使用的是花卉,所以在干燥过程中,应保证花朵的完整性,也需要保证花朵颜色的艳丽,还要避免其有效成分出现分解,保证其在干燥后依然存在相应的香气。个别花卉类药材在初加工时需要完成对花卉的蒸煮,然后再进行干燥处理[3]

1.5草类、叶类药材的处理

如果是草类、叶类药材,在完成药材采集后,需要在阴凉通风条件下让其干燥。未彻底干燥前,为了便于管理,可将药材捆成不同小捆,并在通风环境下使其阴干并最终达到完全干燥的状态。针对部分肉质药材,考虑到叶肉中含有较多的水分,需要通过开水将其烫一遍,将烫过后的药材置于通风条件下使其风干。

1.6皮类药材的初步处理

对于皮类药材需要在完成药材采收后,将其切成块状或者是片状,然后让其干燥。对于丹皮等药材,初步处理中需要去除栓皮。对于肉桂等药材,采收的药物需要通过开水烫过并叠放,保证其中的水分能够自然析出,在药材内皮层呈现出褐色时,继续对药材进行蒸煮,药材变软后将栓皮去除,然后干燥处理。

2中药材干制技术分析

不同中药材在采收后根据药用部位的不同采取相应的初加工技术方法,其中干燥也是不同中药材在初加工中应掌握的技术之一。

常规中药材干制技术较多,最常用的比如自然干燥技术,即将中草药晾晒到干净的地面上或者通过晾晒到芦苇席上,通过太阳光的照射使中药材达到干燥标准。自然干燥技术成本低、操作简单,能够较好的保留药材的有效成分,能够一次性完成较多药材的干燥。当然,并非所用的中药材都能采取自然干燥技术,比如部分植物药材具有挥发性、芳香性,其不能自然干燥。自然干燥技术在应用中有太阳光的照射,所以针对当归、细辛、沉香等部分容易出现变色药物以及太阳光下会引起药物成分分解等药材,此类药物在干燥中可选择阴干方法,即将药材置于阴凉、通风处,通过风的作用促进药材的干燥,避免太阳光对药材产生影响[4]

针对部分中药材在干燥中可使用烘干技术,即对中药材通过烘箱、干燥机等方法实现药材的干燥。烘干技术在应用不会受到气候、条件等影响,能够精准的调控干燥温度,保证中药材的干燥效果。不过烘干技术在应用中需要借助烘干设备,而且需要消耗一定的能量,如果使用的燃料是煤炭等,在加工过程中可产生有害气体,影响环境。

常规中药材干燥中也可选择器械干燥同硫磺干燥结合的技术方法,通过使用硫磺在密闭的环境中对中药材完成烤制或者浸泡处理,能够保证中药材的储存效果,降低后续发霉、出现病虫害的风险。当然硫磺在对中药材干燥过程中干燥效果、干燥速度都一般,且可能造成药材中有硫的残余,对后续中药材的使用产生影响。

3中药材新型干制技术分析

在技术、设备持续发展的背景下,中药材干制技术有了更多的选择,比如真空冻干技术、微波干燥技术、远红外线干燥技术等,不同技术在中药材初加工干制方面的应用效果有所不同。比如针对水丸、饮片等形式药材的初加工,可使用微波干燥技术,其有着更快的干燥速度,而且还能在干燥过程中杀灭药材中的有害细菌,保证中药材质量。在高质量药材加工方面,真空冻干技术的应用效果已经得到证实,其通过冻干技术与冷冻技术相结合,在中药材干燥过程中可最大程度的保留中药材外观、中药材有效成分,保证中药材质量。当然,真空冻干技术需要高精度的设备,而且在应用期间的能耗较大,无形中增加初加工成本,使其具体应用受到限制。对于体积较小的中药材在干燥过程中可使用远红外线干燥技术,能够更均匀的完成对药物的干燥,但是如果中药材体积过大,则其应用会受到限制,而且应用效果会受到影响[5]

4小结

中药材产地初加工技术在应用期间,需要考虑不同中药材的药用部位以及药材的特性,在完成中药材采收的基础上进行清理,将相关杂质清除,分类的基础上完成不同药材的处理。干制技术是中药材产地初加工中的重要技术之一,需要根据不同干制技术特点以及药材的特性灵活选择干制技术,实现对不同中药材的初加工。

参考文献

[1]凡迪,唐成林,刘佳慧,等.贵州中药材产地初加工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耕作与栽培,2023,43(05):146-149.

[2]朱忠,胡中盛,何娥英,等.浅谈辽细辛栽培及初加工技术[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3,(08):148-149.

[3]章丽,及华,李洪涛,等.金银花初加工技术研究进展[J].河北农业科学,2023,27(04):91-95.

[4]安海,侯晓杰,陈长红.玄参产地加工方法研究进展[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23,40(05):62-64.

[5]周丽娟.中药材的产地初加工技术[J].现代园艺,2021,44(13):96-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