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常规性护理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2
/ 2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常规性护理分析

何靓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 238000

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探究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常规性护理措施。方法  研究时间确定为2023年1月-2024年1月,将该期间我院收治的30例患者作为对象,患者经检查确定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全部患者采用中医常规性护理,对比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和生存质量。结果  护理后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数据差异显著(P<0.05);护理后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护理前,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治疗中,采用中医常规性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不良心理状态,提高生存质量,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常规性护理

关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其是一种全身性慢性炎症疾病,病症主要表现在掌指关节等身体部位[1]。临床中,为加强疾病治疗效果,常常辅之以相关护理干预措施。近年来,中医常规性护理干预的应用备受关注。为探究中医常规性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本次研究以我院收治的3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为对象,报道内容整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确定为2023年1月-2024年1月,选取该时间段内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为对象,样本量为30例。其中包括18例男性,12例女性,患者平均年龄为(52.46±3.71)岁。入选标准:患者临床资料完整;可保持正常沟通。排除标准:患者存在肝肾功能障碍;存在血液系统疾病;存在恶性肿瘤。

1.2方法

全部患者均予以中医常规性护理,内容主要如下:(1)情志干预。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而言,因疾病治疗时间较长,疾病发作产生的疼痛感也会给患者的生活与工作造成影响[2]。此种情况下,部分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对此,疾病治疗期间,应给予患者情志干预,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加强患者疾病治疗的信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从而获取更好的治疗效果;(2)健康教育。告知患者应保持室内新鲜的空气,结合天气变化的情况,及时增减衣物。组织专题讲座,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加强患者的疾病认知。与此同时,向患者讲解中医常规性护理的内容,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告知患者定期复查,并根据病情的变化,对其治疗方案做出调整[3];(3)饮食指导。患者应保持定时定量饮食,避免食用具有刺激性的食物,同时应做好维生素D和钙的补充。若是病情反复发作,可适当使用枸杞、鱼油等[4];(4)用药护理。给予患者相应叮嘱,遵照医嘱服用相关药物,切不可擅自增加或减少药物的使用量。对患者进行监督,要求其按时服用药物,叮嘱患者不宜过于轻信偏方的治疗作用,以免给疾病的治疗造成不利影响。用药期间,对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并告知患者定期检查肝肾功能[5];(5)中药熏蒸。中药熏蒸可以作为患者疾病治疗期间的一种辅助治疗方法,结合患者病情的不同,应用不同中药。在药物被煮沸后,产生蒸汽,并具有一定温度,被皮肤吸收后,进入患者机体发挥作用,可促进患者机体的新陈代谢,使其关节疼痛的症状得到一定缓解,加强治疗效果。针对熏蒸的时间,通常约为30min,避免因熏蒸时间过长,导致其出现头晕等问题;(6)运动锻炼。治疗期间,患者也应进行适当强度的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关节功能,有效规避肌肉萎缩的发生[6]。对患者加以指导,在运动时,手部不宜用力,可以让其进行瑜伽等一些强度相对偏低的运动,随着病情的逐渐好转可适当延长运动的时间。

1.3观察指标

(1)心理状态评分。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2)生存质量。应用中文版健康调查简表(SF-36)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软件对研究数据加以分析,计量资料心理状态评分和生存质量评分以(±s)表示,t检验;P<0.05表示数据之间存在明显差异,统计学有意义。

2.结果

2.1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对比

护理后心理状态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数据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对比(±s,分)

时间

SAS评分

SDS评分

护理前(n=30)

59.13±2.25

60.15±2.27

护理后(n=30)

40.25±2.17

40.56±2.08

t

38.199

40.242

P

0.000

0.000

2.2患者护理前后生存质量评分对比

在生存质量评分上,护理后更高,且差异显著(P<0.05)。数据如表2所示。

表2 患者护理前后生存质量评分对比(±s,分)

时间

总分

生理功能

生命活力

社交能力

精神健康

护理前(n=30)

61.11±8.25

58.12±6.71

54.36±5.22

67.13±3.74

61.15±8.30

护理后(n=30)

82.08±6.12

79.23±4.55

74.72±6.13

79.35±6.81

79.40±7.72

t

12.911

17.415

15.993

9.947

10.183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3.讨论

在中医学中,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痹症”,认为是机体受到寒气和湿气等的侵袭所致。类风湿性关节炎为难治性疾病,患者在短时间内无法获取有效治疗效果,常常导致各种不良情绪问题,给疾病的治疗造成影响。因此,疾病治疗期间,辅之以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探究中医常规性护理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存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主要是由于护理工作的开展中,加强同患者的沟通,对患者进行情绪干预和健康教育,减轻了患者心中的顾虑。给予患者饮食指导,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给予用药指导,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性。通过中药熏蒸和运动锻炼的方式,有助于患者机体的血液循环,缓解疾病症状,使其疼痛度有所减轻,如此更为利于患者进行肢体活动,加速康复进程,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中医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可有效缓解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提高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毛鸿筱,唐锐,祁万君等.中医护理技术在不同证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疗养医学,2023,32(05):497-499.

[2]谢仪,项凯莉,冯娇娇等.中医护理对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2,10(27):134-136.

[3]周姣媚,刘新影,郭敬.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实践[J].北京中医药,2022,41(04):468-469.

[4]周芬,刘丹,梁青鑫等.类风湿关节炎常见适宜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关键点的构建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21,21(10):717-720+746.

[5]胡小芳,郑聪,宋利梅.中医护理方案对尪痹病人临床症状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全科护理,2020,18(34):4799-4800.

[6]潘梦蝶.细节护理对中药涂擦联合督脉隔物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痛证患者的价值分析[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0,27(09):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