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情志理论在肿瘤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5
/ 2

中医情志理论在肿瘤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张楠

宁夏中医医院暨中医研究院  宁夏银川  750001

摘要中医情志理论在肿瘤护理中的应用已经展现出重要的作用,情绪调理、心理疏导和治疗手段,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量和治疗效果。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往往面临着严峻的心理挑战,情绪的波动会直接影响疾病的发展和治疗效果。中医情志理论强调情绪与人体健康的密切关系,提出通过调理情志、调适心态以及相关治疗手段来改善患者的身心状态。本文首先概述中医情志理论,再分析中医情志理论在肿瘤护理中的应用以及发展方向和前景。

关键词中医情志理论肿瘤护理应用分析

引言

    中医情志理论是中医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强调情绪和精神状态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在肿瘤护理中,患者常常面临着身心双重的考验,情绪波动对治疗和康复有着重要影响。因此运用中医情志理论进行肿瘤护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中医情志理论概述

1.中医情志理论的起源

    中医情志理论的起源可以追溯至古代中国的《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经典之一,其中有《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对情志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有着深入的探讨和阐述。在《素问》中,有关于情志对身体健康的影响的论述,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提到“喜怒不节,五脏乃惑”,说明情绪的不稳定会影响五脏的健康;《素问·异法方宜论》中也有关于情志因素导致疾病的论述。在《灵枢》中,对情志与脏腑功能的联系进行了详细地阐述,《灵枢·本神》中提到“喜则和,怒则条”,强调喜怒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2.中医情志理论的基本概念

    中医认为七情(喜、怒、思、忧、悲、恐、惊)与五脏(心、肝、脾、肺、肾)相对应,不同的情志会影响到对应的脏腑,进而影响身体的健康,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悲伤肺、恐伤肾、惊伤心。情志的变化可以影响人体的气血运行,喜乐可以舒展气机,使气血和畅,愉悦心情有利于气血的调畅,而悲伤则易伤气、忧思易伤脾、惊易伤肾。中医认为情志的失调会导致疾病的发生,长期的抑郁会导致气滞血瘀然后发生疼痛疾病,过度的愤怒会导致肝火上升而引发头痛、眩晕等症状。

3.中医情志理论在肿瘤护理中的理论依据

    中医认为情志和身体健康密切相关,长期的愤怒、忧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会影响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增加机体对癌细胞的抵抗力下降,所以在肿瘤患者的护理中,中医强调通过情志调理来帮助患者调整心态,保持乐观的情绪,有利于提高免疫功能,对抗肿瘤。中医认为长期的抑郁、忧虑等情绪状态会导致气滞血瘀,影响机体的气血循环,在肿瘤患者的护理中,中医强调通过情志舒畅的方法来促进气血畅通,有利于改善机体的内环境,提高抵抗力。根据中医的脏腑理论,不同的负面情绪对应着不同的脏腑,比如愤怒易伤肝,忧虑易伤脾等,在肿瘤护理中,中医会根据患者的情绪状况,结合具体病情进行针对性的脏腑调理,来辅助治疗。

二、中医情志理论在肿瘤护理中的应用

1.心理疏导

    根据中医情志理论,人体的情绪状态对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肿瘤患者往往面对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情绪困扰,中医强调通过心理疏导来帮助患者调整情绪,减轻焦虑和抑郁,可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力,促进患者康复。中医重视情志平衡的重要性,认为人的情绪应该保持平和稳定,通过与患者进行交流和引导,帮助他们理解自己的情绪变化,认识到情绪对健康的重要影响,学会调整和平衡自己的情绪。中医认为针灸可以调节人体经络和脏腑功能,从而影响情绪状态,针灸可以用于调理气血,舒缓情绪,减轻焦虑和抑郁,提高患者心理状态。中医草药具有调节情绪作用,针对患者的具体情绪特点和体质状况,中医医生会开具相应的草药调理处方,帮助患者平复情绪,缓解压力。

2.调理脏腑

    中医认为肺主气,与悲伤情绪相关,针对患者存在的悲伤、忧虑等情绪,可以通过中药、针灸方法来调节气机,平抚情绪,有助于改善呼吸功能,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情志不舒畅会伤肺,所以中医会通过心理疏导等方法,帮助患者宣泄情绪,缓解情绪紧张,舒畅心情,患者还要适当地进行呼吸训练、气功气定、冥想等,这些都可以帮助患者舒情绪,改善肺脏功能。中医中有“肺主润”,合理的饮食调理有助于滋润肺脏,中医会根据患者的体质特点和情绪状况,调配适当的饮食,可以多吃梨、百合等滋润肺脏的食物,达到调理情志的目的。中医认为,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让肺脏得到锻炼,有助于舒缓情绪和改善肺脏功能,例如散步、太极气功等缓和的运动形式可以帮助患者调节情绪,保持肺脏健康。

3.营养调理

    中医认为情志与脏腑之间有密切关系,不同的情绪会影响人体的消化吸收和营养代谢,在肿瘤护理中,中医会根据患者的情绪状态和病情特点,进行相应的营养调理,来促进患者的身体康复、提高患者的免疫力。根据中医理论,患者的情绪状态和体质特点会影响对不同食物的消化吸收,正因如此,中医针对患者的情绪状态和病情特点,制定了有针对性的饮食方案。对于情绪抑郁的患者,推荐食用具有疏肝解郁作用的食物,如山药、玉米等,可以调节情绪;对于脾胃虚弱的患者,可以推荐易消化、滋补的食物,如小米粥、淮山等,来补养脾胃。中医药膳是将药物与食物相结合,制成具有特定药用价值的食品,通过药膳调理可以起到调整情绪、滋补脏腑的作用,针对肿瘤患者的情绪和体质特点,中医医生会开具相应的药膳处方,如大枣茯苓饮、党参白术鸡汤等,这样可以达到调理情志、增强体质的目的。中医草药对于调理情绪、改善体质有着较好的效果,针对不同的情绪状态和病情特点,中医医生会开具适合的中药处方,如调和气血、养阴清热等,帮助患者恢复情绪平和、调整体质。

4.运动调理

    根据中医理论,情志运动人体气血,情志不畅则气血瘀滞,长此以往容易诱发疾病,对肿瘤患者来说,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调节情绪、增强体质,对康复有积极作用。中医认为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疏通经络、调畅气血,有助于缓解情绪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例如,气功、太极拳等缓和的运动形式对于舒缓情绪、增强体魄都有积极作用。适度的运动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加速代谢,有利于提高肿瘤患者的免疫力,抵抗疾病。肿瘤治疗过程中常伴随着一定的副作用,如乏力、食欲不振等,适当的运动可以改善这些症状,增加身体的舒适感,对缓解治疗相关症状有一定帮助。对于已经完成治疗的肿瘤患者,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恢复体力,促进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三、展望中医情志理论在肿瘤护理中的发展方向和前景

    随着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重视和对中医情志理论的深入研究,通过整合中医情志理论和现代理学、神经科学等领域研究成果,可以针对不同的肿瘤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情志调理方案,来满足患者的特定情绪状态和心理需求。将中医情志理论纳入肿瘤护理的临床实践指南中,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具体的操作指导和实施路径,使中医情志理论的应用更加规范和系统化。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心理治疗APP、远程心理咨询平台等方式,将中医情志理论与便捷的科技手段相结合,为更多的肿瘤患者提供定制化的心理健康服务。加强中医护理人员与心理医生、神经科学家、临床药剂学家等跨学科合作与研究,共同探索中医情理论在肿瘤护理中的深层次机制和优势,推动中医情志理论的应用和发展。通过中医情志理论的综合应用,可以帮助肿瘤患者更好地应对治疗过程中的心理压力,提高生存质量,提升治疗效果。

四、结束语

    中医情志理论在肿瘤中的应用,体现了中医学综合治疗特点,强调情志的重要性,通过情志疏导、调理患者的情绪,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治疗效果。在未来的临床工作中,我们应该进一步深化中医情志理论在肿瘤护理中的探究和实践,为肿瘤患者提供更加全面、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袁选举,邓守恒.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19(09):2232-2234.

[2]周文芳.中医情志辨证护理对恶性肿瘤患者情绪及健康行为的影响[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8,38 (12):97100.

[3]赵艳,周文静,中医情志护理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效果[J].光明中医,2019,34(2):158-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