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生态保护的意义及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5
/ 2

林业生态保护的意义及策略研究

努尔布生·海依沙

652723197807150374

摘要:林下经济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林业资源过度利用和不合理开发的问题,不仅导致林业资源覆盖面积逐渐减少,也造成了林业生态系统失衡。在林业发展过程中,林下经济产业和林业生态系统应实现共同发展,在保证其能够满足林下经济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形成较好的林业生态系统,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林业生态保护;意义;策略

引言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显著和碳中和理念的普及,“双碳”政策作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战略工具,正引领着全国各行各业朝着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迈进。在这一大背景下,林业生态经济的协调发展成为极为重要的议题之一,特别是对于拥有丰富林业资源的地区。

1林业生态保护的意义

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碳汇之一,通过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调节全球气候变化。然而,大面积森林砍伐和破坏导致了大量的二氧化碳释放,加剧了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中国也意识到这一问题,并且提出了“双碳”目标,也就是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林业生态修复工作可以通过植树造林和森林保护来增加森林碳储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保持气候稳定,并且尽早达到“双碳”目标,这对于国内社会现代化发展、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价值。

2林业生态保护现状

2.1林业资源管理和生态功能区保护

在绿色发展理念的引领下,许多国家和地区制定了相应的林业资源管理政策和法规,加强了对林地、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然而,非法砍伐、滥伐和盗伐等问题仍然存在,森林资源利用不合理,导致生态破坏和生物多样性丧失。许多国家已经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加强对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然而,部分地区生态功能区划定不够科学,保护措施不够严格,导致生态系统受到新的威胁和破坏。

2.2林火病虫害防治与良种推广

林火和病虫害是林业生态保护的重要问题。一些地区加强了对林火和病虫害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推广了绿色防治技术。然而,林火频发和病虫害暴发仍然时有发生,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损害。一些国家和地区加强了对林木良种的收集、保育和繁育工作,推动优良林木品种的推广和应用。然而,林木良种资源仍然有限,林木质量和抗病虫害能力有待提高。

2.3科技创新和社会广泛参与

林业科技的创新和应用对于林业生态保护至关重要。一些地区加大了对林业科技研发的投入,推广了一些绿色技术和创新成果。然而,科技研发和技术应用仍存在滞后现象,与实际需求和挑战不完全匹配。绿色发展理念要求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一些地区开展了相关的社会参与和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了公众对林业生态保护的关注度。然而,社会参与程度和宣传教育水平仍然有待提升。

3林业生态保护策略

3.1构建科学有效的林业生态保护体系

完善林业政策和法规框架是构建有效保护体系的基础。政策制定者在制定林业政策和法规时,应基于科学的研究和全面的数据分析。政策和法规应涵盖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灾害预防和管理,以及社区参与等多个方面。政策的制定应具有前瞻性和适应性,能够应对气候变化等新兴挑战。法规的执行和监督机制也需加强,确保法规得到有效实施并适时进行调整和完善。强化科学研究与技术支持是确保林业生态保护体系有效性的关键。政府和私营部门加大对林业科学研究的投入,特别是在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森林资源监测、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森林生态恢复等领域的研究。科学研究的成果应用于指导林业政策的制定和实践操作,以确保林业活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3.2加大政策的支持与引导

制定健全的法律法规,明确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和义务,规范林业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这些法律法规应该包括对森林资源的保护、森林砍伐的管理、生态修复的要求等内容,以确保林业活动在符合生态环境保护原则的前提下进行。政府也可以加大对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和林业经济建设的财政支持力度,通过资金投入支持生态修复、林业科研、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工作。这不仅可以提升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水平,还可以促进林业经济的发展。鼓励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开展绿色金融业务,为符合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标准的林业项目提供贷款支持和融资保障。这有助于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和林业经济建设中来。另外,政府应加强对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和林业经济建设的监管与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砍伐、滥伐滥植等违法行为,维护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健康。同时,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也有助于规范市场秩序,提升林业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3.3把握林下经济发展方向

林下经济产业发展要基于林业生态建设的基础上进行,林业区域可圈地饲养禽类,不仅能够扩大林下经济产业覆盖面积,还能够充分保护好森林资源,避免过度开发和使用森林资源、给林业持续稳定发展造成较大的威胁。实现林下经济产业多样化,开发食用植物以及菌类林下经济产业,并构建完善的林下经济产业模式。林下畜牧养殖要以圈养的方式为主,注意要避免大规模林间散养畜牧,有助于保证林间生态环境。如果所在区域地下水丰富,可利用区域环境开展林蛙养殖,采取挖沟引水等措施创造合适的林蛙养殖环境,不仅能够提高林业经济效益,还能够达到调节林业生态环境的目的。林业家禽类养殖可选择幼林地,提高林下经济产出的基础上,家禽粪便能够为幼树木提供充足养分,保证林木能够迅速增长。林间采伐地较为适合发展食用菌产业,充分利用现有森林资源,提高林间抚育管理水平。重点开发林下中药种植,不仅能充分利用现有森林资源,还可提高林业产业经济效益,借助现有林地种植大黄、三七等名贵中药材,中药材需连续采挖,挖掘后要做好土壤回填,注意应限制中药材采挖时间。

3.4采用创新技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一点在林业生态保护工作中亦是如此,各类先进技术的采用,有利于修复工作事半功倍,并且避免工作人员在这一过程中出现负担。首先,可以加强和推广遥感技术在林业生态保护中的应用。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航空或卫星获取大范围的地表信息,包括植被指数、土地利用类型等。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了解林地的生态状况,指导生态保护工作的开展。例如,利用遥感技术可以监测林地退化程度,以便针对性地制定林地治理措施。另外,还可以推广空间信息技术在林业生态保护中的应用。空间信息技术可以整合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技术,实现对林地资源的精准管理和监测。例如,利用空间信息技术可以制作林地数据库,记录林地的位置、面积、树种等信息,并实时更新,方便进行林地资源的管理和调度,再加上一些先进无人机设施的应用,可以促使相关工作开展更加事半功倍。

结语

在当前工业化日益加深的时代背景下,构建和谐的、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人类长远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林业生态保护工作的开展必须深入分析问题,追根溯源,对症下药,全面推进林业生态保护工作,确保生态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同步推进。

参考文献

[1]吴熹樵.天然林保护与林业生态保护策略分析[J].造纸装备及材料,2023,52(9):128-130.

[2]罗贤宇,贾珍珍,王艺筱,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林业高质量发展[J].林业经济问题,2022,42(4):337-344.

[3]张晓云.生态保护红线下的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发展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