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胸痛中心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应用的疗效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6
/ 2

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胸痛中心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应用的疗效评价

东延

陕西省人民医院   陕西省西安市   710000

摘要:目的:探讨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胸痛中心的效果。方法:依据随机分组法将本院在2020年11月-2022年11月期间收治的60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分成两组,涉及研究组、对照组,分别有30例。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予以研究组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胸痛中心干预,评价两组急救处置指标、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患者,研究组抢救时间、心梗三联时间、心电图完成时间、发病至溶栓时间均较短,护理满意度较高,差异具有价值(P<0.05)。结论: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运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胸痛中心具有显著效果,可提升抢救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胸痛中心;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疗效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它是由于冠状动脉的完全阻塞导致心肌缺血和坏死所引起的。正常情况下,心肌收缩时心电图上的ST段(即QRS波群与T波之间的水平线段)应该是等电位线,但是若冠状动脉发生完全性或近乎完全性的阻塞时,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心肌开始出现缺血和坏死的情况。在心肌缺血、坏死过程中,心电图上的ST段可持续性抬高,ST段抬高通常意味着冠状动脉的血流阻塞严重,并且心肌组织已经受到了严重的损害。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具有出汗、恶心呕吐、胸痛、困难等症状,发病后需积极就医,以免威胁机体生命安全[1]。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胸痛中心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电子医疗系统来提高胸痛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效率的医疗机构。为明确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胸痛中心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本文纳入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遴选医院诊治的60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纳为研究对象,经随机分组法分组,其中30例为对照组,剩余30例为研究组。对照组年龄是48-79岁,均龄(63.53±2.91)岁;女性11例,男性19例。研究组年龄是49-78岁,均龄(63.57±2.84)岁;女性10例,男性20例。比较两组资料未见统计学价值(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入院后快速评估病情后遵医嘱落实相关检查,确诊后予以积极救治工作,配合医生开展相关护理措施,例如完成心电图检查、开放静脉通路、吸氧等。

研究组实施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胸痛中心干预,由信息科工程师、药房药师、心内科监护室医生、心内科医生、心血管专科护士以及介入科医生共同组建胸痛中心干预小组,全部组员均具备5年以上经验。具体干预措施为:(1)胸痛中心护理流程。以胸痛中心概念为基础,研发云端护理软件,实现相关护理及管理工作。监测患者病情、定位患者位置、呼叫急救车辆、提供紧急指导等功能。通过与急救中心和医疗服务的实时连接,可以更迅速地响应患者的急救需求。(2)优化入院流程。护士对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或疑似患者进行入院评估,通过云端护理管理程序按照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合理安排就诊顺序,并进行医疗资源的配置。对于需要立即就诊的患者,护理人员可点击“一键通知”按钮通知心内科医生,心内科医生通过电话通知多学科团队的其他科室,为患者进行全面会诊做好准备。(3)完善检查。护士负责仔细审查医生下达的医嘱,并将其及时转化为实际操作,遵医嘱安排患者进行各项检查,如心电图、血液检查、心血管影像等,以便及时获取必要的诊断信息。依据检查结果组织胸痛中心小组成员进行紧急在线会议,通过远端护理管理软件讨论并制定会议,完成后告知家属,对患者实施相关处理。(4)专科护理。根据入院评估结果,护士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涉及监测患者的心电图、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确保患者在紧急情况下得到迅速的治疗,同时注意与家属做好沟通解释工作。(5)远程监控。为患者建立云端健康档案,主要涉及患者基本信息、住院病历等内容,由小组成员进行管理,实时监测患者病情,详细记录数据,同时为其制定康复计划,指导患者院外康复工作。

1.3观察指标

(1)急救处置指标。比较组间抢救时间、心梗三联时间、心电图完成时间、发病至溶栓时间。(2)护理满意度情况。以自制问卷表(100分)评价,包括不满意(0-59分)、非常满意(90-100分)、一般满意(66-89分)。

1.4统计学处理

所用数据处理软件为SPSS23.0,其中计量资料通过“±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通过“[n/(%)]”表示,以“”检验,P<0.05表示组间差异明显。

2结果

2.1急救处置指标分析

研究组抢救时间、心梗三联时间、心电图完成时间、发病至溶栓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具有价值(P<0.05),见表1。

表1:急救处置指标分析(±s,min)

组别

抢救时间

心梗三联时间

心电图完成时间

发病至溶栓时间

研究组(n=30)

42.03±9.18

20.17±2.83

5.29±1.71

124.83±26.04

对照组(n=30)

57.49±10.04

36.27±2.73

7.83±2.05

183.28±29.73

t

--

--

--

4.026

P

--

--

--

0.044

2.2护理满意度分析

表2显示,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价值(P<0.05)

表2:护理满意度分析[n/(%)]

组别

不满意

一般满意

非常满意

满意度

研究组(n=30)

1

9

20

29(96.77)

对照组(n=30)

6

11

13

24(80.65)

--

--

--

4.043

P

--

--

--

0.044

3讨论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通常是由冠状动脉血流受阻引起的心血管疾病,最常见的原因是冠脉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病后可出现胸痛、大汗淋漓、呼吸急促、恶心、呕吐等症状,需积极进行救治。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胸痛中心中,使用电子健康记录系统(EHR)和电子门诊系统(EMR)等数字化工具,实现医疗数据的即时共享和交流。医务人员可以通过这些系统迅速获取患者的病史、实验室结果、影像学检查等相关信息,帮助做出快速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2]。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胸痛中心通过数字化工具的运用和医疗资源的整合,提高了对胸痛患者的管理效率和治疗质量,缩短了诊断和治疗的时间,减少了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和死亡风险,对挽救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生命具有重要价值。

综上所述,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运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胸痛中心具有显著效果,可提升抢救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丽,李妹芳,傅娟.基于胸痛中心建设构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多学科随访体系及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23,30(28):61-65.

[2]于佳.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胸痛中心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19(10):11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