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规划及学校建筑设计的探索与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6
/ 2

校园规划及学校建筑设计的探索与思考

王晶

湖南省教育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湖南 长沙 410000

摘要:当前,中国教育事业持续发展,公众对教育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学校的核心职责在于教育人,故校园建设需体现整体的精神风貌。校园建筑设计需遵循特定原则,形式应当符合功能需求。校园建筑能体现教育观念和办学宗旨,因此,设计之初需明确校园的定位。本文探讨了校园规划和学校建筑的生态景观设计,提出了相应的建筑设计策略。

关键词:校园规划;学校;建筑设计

引言

近年来,我国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加深,校园规划与建筑设计也日益受到关注。学校作为培养社会精英的基地,其规划和建筑应贴合教育的基本功能,强调生态环境的建设,创造优质的人文环境,以实现育人的目标。

1校园规划及学校建筑设计的特点

1.1设计生态化

校园建筑充满活力,承载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学校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关键作用,校园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通过精心的规划和设计,可以强化这些特质,增强校园的亲和力,舒缓学生的学习压力,创造更宜人的学习环境。这种设计方法创建了室内外多样化的空间,鼓励学生的自主活动,为培养高质量人才提供了理想的外部条件。随着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低碳理念"深入人心,校园规划和建筑也应响应这一趋势,注重生态性。在设计学校时,应考虑学生的生活习惯,道路规划和交通线路应以学生的需求为中心。

1.2设计现代化

通过现代化的校园规划和建筑,可以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缩短与国际标准的差距,更好地培养技术型人才。因此,设计时需设立独立的现代化功能区,各功能区应有序排列,景观和道路设计应反映各自特色并保持和谐,同时引入现代设施,确保校园网络的畅通,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现代化的校园规划和建筑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石。

1.3设计人文化

与普通的建筑物相比,小学建设除了要有美学上的要求之外,更要把学校的设计定位于教育和生活,把学校的文化融入到建筑中,帮助老师进行教学活动。学校是师生生活和工作的地方,把学校的文化和建筑融合在一起,可以增强学校的人文氛围。为了让学校生在闲暇之余得到更多的休闲和休闲,所以在学校的建筑设计中,要加强对空间的层次和归属的重视,达到人性化的设计目的。校园规划与学校建筑的营造,有着浓厚的人文氛围,可以潜移默化地感染到学生的内心,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生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和人格。

2校园规划及学校建筑设计中的问题

2.1规划设计不符合实际

一些中小学在规划和设计上存在着不合理之处,给周边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当前,一些“面子工程”还在我们的校园中出现,一些学校更多的关注于校园建设的大小与数目,而将用地的大小确定下来。但是随着校园建设的增多,势必会导致校园的生态容量和环境容量的下降,从而对地区的环境造成一定的危害。一些中小学建筑没有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规划,没有注意到细部的问题,没有对原始的生态环境进行详细的剖析,对原有的生态环境进行随意的改变,以环境为代价来美化学校的外部形象,这是不明智的。只关注短期的收益,而忽视长期的收益,缺乏战略远见。由于国土方面的限制,有些学校的建设在设计时没有对用地的合理利用进行足够的分析,同时也没有将建筑学的理论运用到实际当中,导致了学校的总体布局非常混乱。不仅造成了大量的建筑物的承载力,而且在造成了大量的土地资源之后,还会破坏了学校的生态平衡,对学校的长远发展也是不利的。

2.2人文气息缺乏

校园是保证学生们的学习、生活需求的重要地方,但是目前一些学校的建设只注重追求高档,而忽略了学校原有的凝聚力,使得在学校里,老师和学生们都没有感觉到学校的独特文化。这就造成了教师和学生的凝聚力不强,制约了整个校园的发展。

2.3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一些学校为了突出自己的价值,没有提升总体规划的质量,学校的特色就是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由于校舍建设数量庞大、对用地使用的重视和过分集中的规划,使得校园内的环境品质也将大幅下降。在生态化的设计中,一些院校将会进行专题性的设计,而忽略了室内的园林景观,在施工上也较为程式化。尽管学校的规划空间得到了很好的美化,但事实上却是对整个学校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损害。

3校园规划与学校建筑设计的改进策略

3.1 提高规划布局的合理性

采用“核心-三轴”构架来规划校园,其中:“核心”代表教学楼、办公楼和实验楼围合的公共广场,是校园的核心聚集地;“三轴”指校园主景观轴和次级轴线,以主入口为起点,连同入口广场和中心广场构建。沿着轴线设置多功能走廊,涵盖活动、互动和休息功能,形成校园活力的核心地带。轴线划分出教学、生活和活动三个区域。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涉及与教师和同学的交流,设计中应增设休闲交流空间,如路边长凳、花坛座位等。这样的交流空间有助于学生放松心情,减轻学习压力,同时也便于他们迅速进入学习状态,提高课堂效率。这些空间通常具有一定的私密性,使得教学建筑的空间序列更为多样和生动[4]。

3.2 注入规划设计的人文内涵

校园建筑可采用现代风格,以体现教育传统并延续城市文化脉络,同时在继承与创新中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教学区的建筑设计以矩形结构为主,排列整齐,轴线对称,展现学术的庄重和活力。景观设计应选用恰当的元素以强化教育意义,反映出学校的人文特质。例如,设立刻有“厚德载物”等标语的景观石,以增强校园的文化教育价值,支持学校的教育目标。此外,可利用教学楼入口或走廊等人流密集处展示名人名言或伟人传记,激发学生的进取心,间接服务于教学。再者,建筑设计应注重实用性而非仅追求美观。随着教育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至关重要。学生思维活跃,一个突发的想法可能成为他们学习的关键。因此,学校建筑应设置小型黑板,分布在校园各处,方便学生随时记录他们的灵感。

3.3渗透生态环保理念

学校的园林要素比较单一,主要是以植被和建筑物为主,但是为了保证环境保护的思想在学校的建设中得到贯彻,学校的设计应该以这个地区原来的绿化环境为基础,进行设计和改造,才能使环境保护和建筑相融合。在学校的建筑创作中,营造出多种类型的生态园林,并对学习、生活和运动等方面进行了科学的安排。但要指出,绿化并不意味着过分绿化和降低能源消耗,必须根据学校的实际需求,对其进行合理的改造。例如将太阳能电池装置安装在学校各个大楼的屋顶上,这样就可以在白天需要电力的时候,利用太阳能电池来提供电力,从而降低对外部电力的需要。这样的改造既可以提高学校的环境保护成效,又可以提高学校的教学价值,让同学们在每天的生活中认识到节约能源、绿色环保的重要性。

结束语

当前,学校的规划与建筑设计的要求都是与时代相适应的,因此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必须对其进行持续的探讨与研究,努力使整个校园的总体规划更为科学,注重对建筑物本身的空间进行设计,突出学校的历史人文内涵,营造更加人性化、实践性更强的校园空间。给同学们带来了更为舒适的学习氛围,以此来保障教育的品质。

参考文献:

[1]陈炽君.校园规划及学校建筑设计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工业A,2022(5):13-16.

[2]龚秋望.当代校园设计中交往空间初探--南京市立贤小学扩建设计的思考[J].建筑与装饰,2021(30):91-94.

[3]黄世豪.中小学校园规划与建筑设计研究———以中山市长江小学为例[J].建材与装饰,2021(029):64-65.

[4]程晓喜,屈小羽,王钰,等.探索碳硅合一的高校校园规划设计新要点[J].世界建筑,2022(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