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航空制造企业如何提升产品防护质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6
/ 2

浅谈航空制造企业如何提升产品防护质量

张维斌  张皓彧 林雨辰 张庆雨

中航西安飞机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陕西省 西安市 710089

摘要:科研生产型企业,航空业务方面主要承担两类任务:一是新品预研和型号研制,二是定型产品批量生产。产品具有多品种小批量、过程复杂离散、高技术高风险等特点。作为飞机附件产品供应商,企业在任务不断增大、技术难度越来越大、交付周期越来越紧、客户要求越来越高,而人力资源能力、装备能力、技术水平能力不足情况下,企业亟需快速提升制造能力以满足高新装备配套需求、适应市场竞争。基于此,通过对航空制造企业产品防护的现状分析,识别关键影响因素,设计产品防护提升方案。因防护需求多样化,防护工作量大等客观因素导致产品防护成为行业难题。

关键词:航空制造;产品防护 ;质量管理 

随着航空科技发展和航空产品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质量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质量不仅是航空产品在战争中克敌制胜的法宝、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也是航空产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航空制造企业因生产流程长、零件周转频繁,导致生产过程中,因产品防护不当导致的故障居高不下,零部件磕碰划伤轻则影响产品美观,重则发生质量事故,造成产品报废,因此在如何在各个环节中减少甚至是避免磕碰划伤,保证产品质量,是航空制造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航空产品质量的概述

促进航天产品的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是提高航天产品质量的有效手段。在航天产品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加强每一环节的质量检验工作,并且对质量检验工作的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可靠性数据分析和统计,这样才能为航空产品质量改进提出有效的数据信息支持,进而保证航空产品的整体质量和安全。由此可见。航空产品可靠性管理在质量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对航空产品零件或者结构进行质量识别、评估、处理和监督,采取有效方式对航空产品现有的质量进行评估,为航空产品质量的改进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从而保证航空产品在航天事业中的实际性能发挥,促进我国航空事业的健康发展。

产品防护是对产品在制造过程和最终交付时采取保护的措施,包括标识、搬运、包装、贮存和保护,防止其损坏、变质或误用,确保产品的符合性。公司质量目标要求,要全面开展质量提升工程,显著降低产品表面质量问题,用户满意度指数保持 95 以上,但是长期以来,产品防护不到位的现象在专业厂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普遍存在,由于装卸保护不当、运输保护不当、存储保护不当,导致零件磕碰伤、产品摔划伤时有发生,由此导致返工、返修甚至报废,造成经济损失,影响交付进度。 提升产品防护质量,降低因产品防护不当导致的实物故障,对于降低产品表面质量,提高用户满意度有着积极意义,是实现公司质量目标的重要举措。

二、产品防护质量提升管理措施

为全面系统解决产品防护问题,实现产品全流程防护,切实提高产品防护质量,成立专项组,围绕产品防护质量提升,开展产品防护的系统分析与改善,基于产品的分簇分类,确定防护改善重点,分步有计划地组织改善,主要从工位器具改善、区域优化调整、标准作业推行、管理监督等方面组织实施。

1、成立专职团队,落实产品防护责任。产品物流过程复杂,参与物流作业的人员较多,项目通过对产品物流过程进行梳理、分解,理清各物流段的产品交接界面,明确产品物流防护的责任。根据物流过程的划分,建立相对应的物流作业团队,实施产品防护团队责任制,将产品防护责任落实到团队,在团队内部分工明确,进而将产品防护责任落实到个人。成立产品防护专职团队,负责外部物流的产品防护及防护改善工作,负责表处零件的资料清理、表面检查、产品防护,使用周转箱实现集装单元化,提高周转效率及周转防护质量。同时防护专职团队根据现场防护需求,开展防护改善工作,制作防护器具,持续提升后端产品防护质量。

2、开展防护宣传,强化产品防护意识。在产品的周转过程中,管理要求与技术措施缺一不可,二者相辅相成。企业的领导者和管理层具备产品的防护意识非常重要,了解产品防护工作的规律和特点是做好表面防护工作的关键。通过建章立制加强员工意识,确保产品周转防护的要求得到贯彻,是解决周转件损伤的而重要途径。充分发挥一把手责任制,落实并分解责任,使全员具备产品防护意识。选树典型,加强宣传,重视榜样作用,通过开展评选产品防护先进集体、产品防护先进个人等活动,让产品防护意识深入人心。

3、建立监督机制,养成产品防护习惯。通过不断监督管理,促进员工形成良好的产品防护习惯,增强员工的产品防护意识,形成产品防护的长效机制。成立产品防护专项检查小组,制定产品防护的检查标准,对检查人员进行专项培训,确保检查人员熟悉零件防护的具体要求,每周对生产现场的防护情况进行查,围绕产品存储、周转过程的防护情况是否符合防护要求,不于不合规的现象当面指出进行整改,检查结果进行通报,通过不断的检查整改,从而督促员工养成良好的产品防护习惯。

4、设计评价指标,形成防护长效机制。基于产品防护改善成果固化,设计产品防护评价指标分别从产品防护过程、结果、围绕产品防护开展的小革等维度进行评价。产品防护结果维度的数据来源质控组故障统计;过程数据来源于专项组定期开展的产品防护专项检查通报,小改小革由各班组每月自主申报,专项审核通过后给予相应加分。每月对各班组的产品防护工作进行评价排序,并在考核例会上进行通报,同时并纳入班组绩效考核指标,以绩效评价为导向,促使员工关注产品防护工作,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通过指标牵引,形成产品防护的长效机制。

5、构建标准体系,规范员工防护操作。构建产品防护的标准化体系,以标准指导员工作业行为、规范操作,消除因人员操作不当导致的产品防护质量问题。运输功能:制定物流周转运输规范包括采用何种运输手段,如何确保运输时间,如何保障货物安全等;仓储功能 - 包括堆放、管理、保管、保养、维护等,包括如何既要确保供应又要缩短存储时间;包装功能:制定产品存储保护标准(半成品、成品)+ 产品周转保护标准(内部流转、外部流转),针对特殊材料、特殊结构的零件组织编写相应的专用标准,如:达索蒙皮保护标准、787方向舵保护标准、蜂窝保护标准,对运输、保管、包装、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动进行衔接的中间环节,包括装卸搬运方式、装卸搬运工具、配置和效率等;配送功能:构建了一套系统性的防护标准体系,以分捡、配货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特殊运输方式,目的是使客户或服务对象最大限度地减少库存或做到零库存;梳理防护业务流程,对前期已有的标准进行整合优化,对空白域组织编写相应的标准,针对一般防护组织编写产品防护通用标准,如:产品存储保护标准(半成品、成品),产品周转保护标准(内部流转、外部流转),针对特殊材料、特殊结构的零件组织编写相应的专用标准,并组织生产性班组长进行贯标培训,在中心 / 专业厂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产品防护氛围,通过标准规范员工工作行为,提升全员产品防护意识。

综上所述,航空产品质量是航空企业的生存之本和立足之源。有效的航空产品质量和可靠性管理将会使企业的航空产品绝对的竞争优势,该类技术与管理措施对于解决工位器具种类多、防护不到位、流通困难等问题,实现工位器具在工序、转运、库房和配送中的通用和标准化,提高物流效益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

[1] 国家宏观质量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课题组. 质量竞争力研究与应用[M]. 中国计量出版社,2020.

[2] 程虹,李清泉.我国航空企业质量系统构建体系与测评研究[J]. 管理世界,2019(1).

[3] 汪建,卢晨,郭政. 航空企业质量系统构建分析和实证研究. 科技进步与对策[J]. 2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