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检验中运用快速检验技术的价值评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8
/ 2

微生物检验中运用快速检验技术的价值评估

刘双娟

常宁市中医医院  421500

【摘要】目的:评估微生物检验中运用快速检验技术的价值。方法:研究时间定在2023年01月-2024年01月,选取此时段我院接收的感染性疾病患者120例展开分析,按照随机抽样分组法平均分租,60例/组,均进行微生物检验,且参照组应用常规检验技术,实践组应用快速检验技术。评析、处理二组的出具结果时间、阳性检出率。结果:经过检验后,实践组的出具结果时间短于参照组(P<0.05);实践组的阳性检出率与参照组对比差异无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微生物检验时,应用快速检验技术可在保障阳性检出率的同时缩短出具结果时间,建议研究使用。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快速检验技术;出具结果时间;阳性检出率

感染性疾病是指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引起的疾病,以发热、肌肉疼痛、乏力、食欲下降、纳差等为主要表现,如未积极治疗,随病情不断进展,可引起多组织器官功能障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早期发现并确诊、展开科学治疗的效果更理想。因此,为感染性疾病患者实施适宜诊断方式十分必要。微生物检验是诊断感染性疾病的常用方法,可有效检出致病微生物,便于临床进行针对性治疗,促进患者恢复健康状态,但不同检验技术的效果可能有所差异[1]。本文对微生物检验中运用快速检验技术的价值进行评估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23.01-2024.01期间我院接收的感染性疾病患者中选取120例进行分析,以随机抽样分组法平均分组,组名即参照组、实践组,各有60例患者。参照组:男/女=34/26,年龄由低至高为36-62岁,平均(49.17±4.29)岁;病程由低至高为2-12d,平均(7.08±1.55)d。实践组:男/女=33/27,年龄由低至高为37-61岁,平均(48.91±5.13)岁;病程由低至高为2-12d,平均(6.89±1.61)d。评析、处理二组的基础信息,波动性较弱(P>0.05)。

1.2 方法

二组患者均进行微生物检验,但应用不同检验技术。

参照组应用常规检验技术,主要是对标本进行细菌培养,之后予以适宜染色处理,最终进行化学鉴定,得到相关检查结果。

实践组应用快速检验技术,具体如下:①蛋白质指纹图谱技术:主要是根据已经的病原微生物蛋白质图谱进行分析,以此确定病原微生物感染情况,具体包括样品的制备和预处理、蛋白质的分离和富集、蛋白质的消化和肽段的分离、质谱分析和数据处理四个步骤。②免疫学凝集反应:主要是设定适宜的环境,让病原微生物的抗原颗粒与特异性抗体进行结合,产生凝集块,从而得到相关数据。③分子生物学技术:以基因克隆为例,具体包括收集基因信息、设计引物、PCR、回收目的片段、与载体连接,取得连接产物、用感受态细胞做转化、接菌、阳性克隆鉴定(酶切法或PCR)、质粒抽提、质粒测序、测序结果分析、克隆信息输入数据库、质粒实物保存等步骤,进而得到病原微生物的相关信息,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参考依据。

1.3 观察指标

(1)记录二组的出具结果时间。

(2)统计二组的阳性检出率:共涉及沙门菌、霍乱弧菌、肺炎链球菌三种病原菌,阳性检出率(%)=[(沙门菌检出例数+霍乱弧菌检出例数+肺炎链球菌检出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进行二组数据分析处理,其中出具结果时间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执行t检验;阳性检出率使用(n%)表示,执行X2检验。评析、处理二组研究数据,波动性较强(P<0.05)。

  1. 结果

2.1 对比二组的出具结果时间

检验后,实践组的出具结果时间短于参照组(P<0.05),如表1。

表1  二组的出具结果时间对比(

组别

例数(n)

出具结果时间(h)

实践组

60

1.95±0.34

参照组

60

45.19±2.68

t值

-

123.9822

P值

-

0.0000

2.2 对比二组的阳性检出率

检验后,实践组的阳性检出率略高于参照组,但差异无意义(P<0.05),如表2。

表2  二组的阳性检出率对比(n%)

组别

例数(n)

沙门菌(%)

霍乱弧菌(%)

肺炎链球菌(%)

阳性检出率(%)

实践组

60

22(36.67)

13(21.67)

23(38.33)

58(96.67)

参照组

60

24(40.00)

12(20.00)

21(35.00)

57(95.00)

X2

-

-

-

-

0.2087

P值

-

-

-

-

0.6477

  1. 讨论

感染性疾病是一类危害人们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早确诊、早治疗是影响治疗效果与预后恢复的关键。在临床诊断时,以微生物检验较为多用,能够测定患者提供样本中微生物的种类与数量,为日后治疗作可靠参考。以往常规检验技术主要是对标本进行病原微生物培养,通过观察菌落的生长情况,识别微生物的种类,找出致病菌并进行针对性治疗,但此法操作复杂、影响因素较多,且耗时较长,不适用于急症患者,易使患者错失最佳治疗时机[2]。快速检验技术是近年来新兴起的微生物检验方式,包括蛋白质指纹图谱技术、免疫学凝集反应、分子生物学技术几种,具有操作简便、耗时短、敏感度高、影响因素少的优势,已经广泛用于临床诊断工作中,且取得良好应用前景

[3]。经此法检验后,不仅可以保障微生物的阳性检出率,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还可大大缩短检验时长,加快检验效率,减少患者等待时间,避免延误治疗时机,诊断价值较高。本研究结果表明,实践组检验后的出具结果时间短于参照组(P<0.05)。二组检验后的阳性检出率对比差异无意义(P>0.05)。

综上所述,将快速检验技术用于微生物检验中可获得较高的阳性检出率,且加快检验效率,缩短出具结果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皮颖,聂红星,幸情.宫颈炎症感染不同微生物检验方法的效果及其对并发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研究[J].医学信息,2023,36(24):140-143.

[2]肖霄.快速检验技术在微生物检验中的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2,20(06):107-109.

[3]王丹,李平,郝俊峰.快速检验技术在微生物检验中的效果观察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外医疗,2020,39(21):190-192+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