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六观"背景下交通运输企业的安全管理现状及应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9
/ 3

"安全六观"背景下交通运输企业的安全管理现状及应对

陈冰倩

苏交安江苏安全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江苏南京 210000

摘要: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企业面临的安全生产压力和风险也在积聚,发生重特大事故的概率较高。为贯彻“安全六观”,企业必须从树立安全理念、完善法规制度、加大技术投入和风险防控等方面着手,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长效管理机制,坚决守牢安全底线,才能确保行业安全高效运行。

关键词:安全六观;交通运输;安全管理;法规制度;技术投入

引言:随着经济建设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交通运输业也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在高质量发展要求下,交通运输企业必须树立“安全六观”,即生命至上、红线意识、底线思维、全过程管理、责任担当和最严管控,从安全理念、法规制度、技术应用和风险防控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增强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消除一切事故隐患,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行业安全可持续发展。

一、交通运输企业面临的安全风险

(一)运输网络结构复杂

我国交通运输网络分布广泛,公路、铁路、水路、航空运输以及管道运输参差交织,构成一个结构复杂的大系统。这些运输方式之间既相互连接又相互制约。例如,铁路运输依赖公路进行预运和终端运输;水路运输需要公路或铁路进行补充;航空运输也同样需要其他运输方式进行衔接。这种错综复杂的运输网络,使得企业的安全管理难度加大,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接口衔接是事故的易发区,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会产生连锁反应,造成更大范围的安全事故。此外,我国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比较薄弱,运力不足、老化设备、容量紧张等问题较为普遍,这些都会增加系统运营风险。交通主通道存在瓶颈,导致运输过程中经常出现堵塞。终端配套设施不完善,无法有效应对交通流量激增的情况。监控、通信、导航等现代化手段还没有完全普及,一些运输过程的监管依然比较粗放。这些因素叠加,大大提高了我国交通运输企业的安全生产风险。

(二)管理模式相对滞后

当前,我国交通运输企业中,仍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安全管理模式相对滞后,主要表现在:第一,安全理念淡化。部分企业仍有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倾向,重生产轻安全,忽视员工的安全培训与教育。有个别企业甚至以牺牲环境与安全条件为代价去廉价运输、争抢运量。这种错误倾向如果长期不改,必然埋下安全生产的隐患。第二,责任制不健全。企业内部安全管理责任没有真正落实到岗到人,制度执行不力。安全管理职能部门与生产部门之间没有形成有效制衡,事故发生后互相推诿,导致问题得不到整改。第三,预案不完善。企业应急预案与实际应对能力脱节,对突发情况应对经验不足。第四,监管不严密。对重要岗位和重大隐患的监管手段单一,监管中有死角。管理制度执行和隐患排查不到位。这些问题使得企业安全生产形势总体较为严峻。必须更新管理理念,真正把每个员工的安全和健康置于第一位,完善责任制度,健全应急预案,强化监管,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杜绝重大事故隐患。要建立员工安全教育长效机制,营造全员安全文化氛围。要将安全指标纳入到企业经营考核当中。还要通过现场督导检查、诚信体系建设等措施压实企业和个人的安全生产责任。同时,要鼓励员工举报违规行为,设置举报奖励,形成安全合力。

(三)多种风险交织叠加

交通运输企业面临的安全风险可以概括为四类:一是系统性风险。如交通网络容量约束、节点堵塞等引发的连锁反应风险。这类风险主要与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总体落后的状态有关。二是随机性风险。如自然灾害、恶劣天气等不可控风险。这类风险与气候变化趋势加剧等外部环境变化密切相关。三是人为风险。如操作错误、违规行为等人的不安全行为引发的事故。这类风险主要取决于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四是管理风险。如决策失误、监管不力等管理漏洞导致的风险。这些风险类型相互交织,叠加放大效应明显,增加了防范和应对的难度。比如,恶劣天气加剧了运输压力,运输链条上的人为操作失误概率就会增加,引发事故;管理和监管的失职又无法及时发现并防止这一问题。可以说,这些风险都是系统性的,必须综合应对。

二、树立“安全六观”,加强安全理念建设

(一)生命至上,安全第一

交通运输企业必须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把职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置于第一位,不惜一切代价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要坚决杜绝发生重大伤亡事故,防微杜渐,消除事故隐患。企业领导必须带头践行生命至上理念,与基层员工站在一起,与他们生死与共、荣辱与共,共同守护安全生产这道防线。

要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全面提升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置水平。优化组织架构,成立专职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公司全局的安全规划、标准建设、改进提升、事故调查等工作。加大对基层一线安全管理人员的培养力度,丰富他们的专业知识与应急处置技能。配备专业化的安全监测设备与应急救援装备,确保能快速而有效地响应事故。此外,要定期开展多形式的安全教育培训,培育员工的安全意识,使他们养成规范安全操作的习惯,从源头上减少事故的发生。

在发展过程中必须优先考虑安全问题,不断增强安全意识,严格执行各项安全规程制度,确保“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落到实处。要定期组织各类专项安全大检查、大整治,以对标世界一流企业的标准,全面排查安全隐患。一旦发现问题,必须第一时间停工整改,决不能拿员工生命开玩笑。同时加强员工的经济激励,与安全目标的完成挂钩,使员工自身利益同安全工作结合。

(二)严守安全红线

交通运输企业必须牢记安全红线,严格执行安全规定,杜绝违章行为。要标出生产运营中的各种风险点,制定针对性的管理措施。这需要企业安全管理部门牵头,会同相关业务部门,对工作流程进行全面梳理,找出易发事故的业务环节,确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与监督检查机制。对于新业务新工艺的风险评估更要提前介入,从设计阶段就要设置必要的安全防护装置。

重点区域和重要岗位要设置必要的安全装置与监控报警系统,切实防止人身伤亡事故。这方面要重点抓好系统接口与交汇点区域的设置,防止事故的蔓延与放大。一旦监测数据接近警戒线,要立即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比如,设置科学合理的运输通行容量的红线,严防超载超限。运输过程中要设置必要的报警装置,避免超速、疲劳驾驶等人为操作失误。对于风险程度较大的业务,要在技术上设置相应的防护与制动装置,最大限度减少人的操作误差。对于重要业务环节,要设置严密的把关监督机制,层层落实责任,层层监督检查,做到全覆盖无死角。要建立完善的数据统计与分析体系,重点关注高风险环节的运行情况。同时要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专项督导,确保所有制度措施落到实处。此外还要建立风险预警机制与应急处置预案,对标国际标准,做到迅速而科学的事故响应。

(三)管牢安全底线

交通运输企业必须坚决守牢安全底线。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实行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与事故责任倒查追究制,压紧压实企业主要负责人和相关业务部门的责任。各级领导和安全管理人员要真正把自己的政治前途和事业命运同基层职工的生命安全绑在一起。同时要加强对一线安全生产的管控,第一时间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严防死守,绝不让事故发生、蔓延和升级。这需要建立严密高效的安全监督体系,从上至下层层把关,确保安全管理没有死角,风险有效控制,隐患及时治理。一旦出现违规操作、事故隐患等情况,要第一时间果断处置,坚决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比如设置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对重大风险行为进行严厉制止。此外要建立风险评估与预警机制,对系统中的各种风险点进行动态监测,找出薄弱环节,优化完善安全防线。

三、健全法规制度,严格过程管理

(一)完善监管长效机制

交通运输企业必须建立健全监管长效机制,实现对安全生产工作的全面监督检查。要明确专门监管部门和监管人员,配备必要的监测设备,确保监管工作的专业化和制度化。监管部门要独立于其他业务部门之外,直接向企业最高负责人汇报工作。监管人员要从安全生产管理专业选择适任人选,或通过培训取得相应资格,确保具备科学的监管意识与能力。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监管方案,覆盖运输的各个环节,重点监测事故多发区段和重要业务流程,防止监管的盲点。比如,对载客运输要全程跟踪监控,防止超载、疲劳驾驶等行为;对危险化学品运输更是要从始至终对整个流程进行严密监管。此外还要建立监管执法和责任追究的有效机制,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制定相应的惩戒措施,比如罚款、停职检查、开除公职等。一旦发生重大人身伤亡事故,必须立即启动责任追究程序,依法依规处理相关责任人。

(二)严格操作规程制度

交通运输企业要深入开展安全生产规程制度建设,严格规范操作流程,杜绝违章违规行为。各类业务部门要针对应急预案和任务制定配套的业务规程。这些规程要非常详细和具体,覆盖本部门各项运营性事务中的每一个环节,明确操作要求,设置相应责任主体。比如站场作业要制定货物装卸流程、设备使用规程、作业区域设置标准等,使整个活动过程可控可依。业务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规程开展工作,遵守标准化流程,杜绝随意变通操作。同时对规程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检查人员要严格考核业务人员的日常行为是否符合规程要求。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更新完善相关规程。此外,企业还要加强对业务人员的培训教育,使他们理解各项规程的重要性,增强依规办事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建立严密的考核机制,使业务人员的表现与奖惩直接挂钩。形成强大的制度执行合力。

(三)加大事故惩戒力度

对于引发重大事故的企业和责任人,交通运输部门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绝不姑息。要建立健全事故责任认定和处理的长效机制,快速公正归责,严厉处罚。明确事故评定标准与处理方案,根据事故性质和后果严重程度,依法依规实施不同层级的处分。并及时向社会公示处理结果,接受公众监督。同时将事故责任认定情况与区域监管考核直接挂钩。相关监管人员要承担连带责任。对于性质恶劣、情节严重的事故,要依法从严从重处理,以儆效尤。将相关企事业单位列入重点监管对象,定期开展执法检查,督促整改。此外,还要建立完善的社会公众舆论监督机制,接受媒体舆论监督,防止渎职、包庇现象的出现。形成系统性的事故防范与处置合力,不断促进行业安全生产水平提高。

四、加大技术投入,提升安全防控能力

(一)运用数字化管理手段

交通运输企业要大力推进数字化、信息化建设,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手段,实现对安全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监管。通过搭建统一的信息平台,使企业领导可以随时掌握第一手资料,全面了解基层安全生产动态。建立数据汇聚系统,连接监控设备、传感器等信息采集终端,汇集各类基础数据,上传至云端数据库,进行存储、整理和分析处理。同时开发智能分析系统,辅助管理人员进行科学决策。同时也可以利用数字化手段进行事故风险预警、隐患智能识别等,提高监管的针对性与有效性。运用可视化的数字化监控系统,识别异常迹象,进行风险提示。辅之以人工智能预测技术,根据大量历史数据与实时监测数据,对系统中事故发生概率进行动态计算,找出最易出问题的区域环节。此外数字系统还可以自动生成专项检查计划,引导监管资源高效配置。建立起智能化的安全防控体系。

(二)建设智慧安检系统

要加大投入,构建立体化的智慧安全检测系统,实现对运输过程的全面监测。重要节点要安装视频监控、传感器、信号采集设备等,让系统可以自动对运输工具、设备设施的工作状态进行检测,找出异常情况,进行预警。配备红外热像仪等设备,对运行中的机械设备、电力系统进行全时段监测,测量温度、电压等运行参数。一旦超出安全阈值,立即报警启动应急预案。同时要开发专用软件,通过对各类数据的综合分析判断,实现对安全生产动态和风险的准确预测。运用机器学习算法,提高系统的自我迭代和进化能力。收集事故现场的影像、信号等多源异构数据,从中总结事故发生的模式,建立精确的预测模型。实现重大事故隐患和发生概率的准确评估,为企业安全生产决策提供依据。

结束语:综上所述,交通运输企业要全面贯彻落实“安全六观”,从树立安全理念、健全法规制度、加强技术应用等方面着力,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体系,强化过程管控,确保运输安全。只有不断增强安全意识,严密监管,严肃问责,持之以恒抓好安全生产这篇文章,才能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实现交通运输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马丁.交通运输企业安全教育培训现状和原因调查研究[J].交通企业管理,2024,39(01):100-103.

[2]文军,朱琳,刘朱敏讷等.国内航空安全研究现状及趋势可视化分析[J/OL].交通运输研究,2023,(06):66-77[2024-01-24]

[3]陈兵.内河水上交通安全管理优化路径探讨[J].中国航务周刊,2024,(02):51-53.

[4]何斌.基于“安全六观”背景下的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理念体系与实践应用探讨[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18,32(02):91-94.

[5]交通部构建交通运输安全六大体系[J].中国安防,2015,(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