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情感障碍:从病因到治疗的全方位解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2
/ 2

双相情感障碍:从病因到治疗的全方位解析

惠义琴

宜宾乐龄精神病医院  重症精神科  四川宜宾  644000

双相情感障碍作为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造成了严重影响,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随着近年来精神医学研究的进展,对于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与治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更有效的方法。本文旨在全方位解析双相情感障碍,从病因到治疗,系统地探讨该疾病的相关内容。

一、双相情感障碍病因分析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复杂的精神障碍疾病,其发病机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遗传因素被认为是双相情感障碍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大量的家庭研究和遗传学研究表明,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往往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遗传因素在其发病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特别是双亲或一级亲属中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其子女患病的风险明显高于一般人群。

此外,神经生物学因素也对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研究发现,与正常人群相比,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在神经递质系统、神经回路以及脑区功能方面存在明显异常。尤其是儿茶酚胺系统和谷氨酸系统的异常活动与双相情感障碍的发作密切相关,这为精准调控神经递质水平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方向。

除了遗传和神经生物学因素外,环境因素也对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生起到一定作用。生活事件、心理社会压力、药物滥用等环境因素与双相情感障碍的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特别是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的个体更容易受到环境刺激的影响,进而引发情绪波动和发作。

二、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与评估

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与评估是确诊和治疗该疾病的关键步骤之一。临床诊断标准主要参考国际精神障碍诊断分类手册(DSM-5)和国际疾病分类(ICD-10)的相关标准。根据这些标准,对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需要考虑患者的症状持续时间、情绪波动的频率和严重程度等因素。典型的双相情感障碍包括情绪高涨期和抑郁期,诊断过程中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类似症状的精神和身体疾病,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评估工具在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和病情评估中起着重要作用。常用的评估工具包括哈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曼尼汉氏情绪评定量表(MRS)、双相情感障碍量表(YMR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等。这些评估工具结合临床症状和客观指标,有助于医生全面了解患者的情绪状态、睡眠质量等方面的情况,从而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和监测疾病的病程变化。

三、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方法

(一)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双相情感障碍的主要治疗手段,通常包括心境稳定剂、抗精神病药物和抗抑郁药物等。常用的心境稳定剂包括碳酸锂、丙戊酸盐和卡马西平,其中碳酸锂常被用于双相I型急性躁狂或轻躁狂发作的治疗。对于难治性病例,可联合应用不同的心境稳定剂,或加用增效剂。

抗精神病药物则主要用于控制情绪高涨期的症状,如氯氮平、利培酮等。在治疗早期阶段,可以短期联用心境稳定剂和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

对于抑郁症状严重的患者,拉莫三嗪是首选的抗抑郁药物,但需在充分使用心境稳定剂的前提下合理应用。同时,需谨慎选择抗抑郁药物,以免诱发转躁狂或快速循环发作。

综合治疗方案中,还可考虑增效剂的应用,如钙通道拮抗剂、甲状腺激素和5-HTIA受体拮抗剂等,与经典心境稳定剂联合应用,对于难治性患者可能产生更好的效果。

在使用药物治疗时,需注意个体化治疗方案,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和反应,选择合适的药物类型和剂量,以及严密监测患者的病情和不良反应。

(二)心理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CBT):通认知行为疗法(CBT)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心理疾病的心理治疗方法。对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CBT主要通过帮助患者认识和改变消极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来减少情绪波动和情绪症状的频率和严重程度。通过与治疗师的交流和合作,患者学会了解情绪波动的触发因素,学会通过积极的思维和行为习惯来调节情绪,从而提高应对压力和情绪管理的能力。

亲密关系治疗:亲密关系治疗是针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及其家庭成员的治疗方法。该治疗旨在通过改善沟通、增进理解和支持,减少家庭冲突和压力,有助于维护患者的稳定状态和减少复发风险。治疗过程中,家庭成员可以共同探讨双相情感障碍对家庭生活和关系的影响,学会有效的沟通和应对策略,增进亲密关系,提升家庭的支持系统。

生物反馈治疗:生物反馈治疗利用生物反馈技术监测患者的生理指标,如心率、皮肤电阻等,帮助患者学会自我调节身体和情绪状态的方法,提高情绪稳定性和应对能力。通过反馈机制,患者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生理反应与情绪状态之间的关系,学会通过呼吸控制、放松技巧等方法来调节情绪和压力水平,从而改善情绪波动和减少情绪症状的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

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在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药物可以有效控制症状、预防复发,而心理治疗则可以帮助患者改变不良的心理行为模式、增强心理韧性,两者结合使用可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然而,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包括病情严重程度、病史、并发症和个体心理特点等因素的综合考量,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徐小明,何卫亮,汪敏捷.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自杀态度和心境障碍对其自知力水平的影响[J].健康研究,2024,44(01):52-55+61.DOI:10.19890/j.cnki.issn1674-6449.2024.01.012.

[2]王华,刘伟,朱文礼等.双相情感障碍自知力水平与冲动攻击行为的关系及复发因素[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24,40(02):214-218.DOI:10.13463/j.cnki.cczyy.2024.02.020.

[3]魏敏,朱金雅,李玉华.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干预对青年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心理健康水平、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海南医学,2024,35(03):416-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