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道防渗技术在小型灌区中的应用与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3
/ 3

渠道防渗技术在小型灌区中的应用与效果分析

肖平华

湖南省怀化市鹤城区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湖南省怀化市  邮编:418000

摘要:

本研究围绕渠道防渗技术在小型灌区中的应用与效果分析展开。小型灌区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灌溉效率直接关系到农业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本文首先介绍了小型灌区的特点和渠道防渗技术的原理与分类,然后详细探讨了渠道防渗技术在小型灌区的选择、设计、实施过程及其效果评价指标。通过对实际应用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分析了渠道防渗技术在小型灌区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该技术能够显著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和灌区效益。最后,本文提出了推广渠道防渗技术的建议以及未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小型灌区   渠道防渗技术   应用效果   灌溉效率

第一章: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小型灌区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小型灌区作为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设施,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由于灌区渠道渗漏严重,导致灌溉水利用效率低下,水资源浪费现象普遍。因此,提高小型灌区的灌溉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已成为当务之急。

1.1.2 渠道防渗技术在小型灌区的应用现状

近年来,渠道防渗技术在我国小型灌区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推广与应用,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技术应用不成熟、施工质量参差不齐等。为了充分发挥渠道防渗技术在小型灌区的作用,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1.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研究旨在分析渠道防渗技术在小型灌区的应用与效果,探讨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研究成果将为小型灌区渠道防渗技术的优化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对促进农业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二章 小型灌区与渠道防渗技术概述

2.1 小型灌区的特点与现状

2.1.1 小型灌区的分布特点

小型灌区广泛分布在我国各地,尤其以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和南方丘陵地带最为集中。这些灌区通常规模较小,灌溉面积不大,但数量众多,对于保障当地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用水具有重要意义。

2.1.2 小型灌区存在的问题

小型灌区普遍存在设施老化、管理不善、灌溉效率低下等问题。渠道渗漏现象严重,导致大量水资源浪费,同时也会引发土壤盐渍化等生态环境问题。

2.2 渠道防渗技术的原理与分类

2.2.1 渠道防渗技术的原理

渠道防渗技术主要通过改善渠道材料的渗透性能,减少渠道在输水过程中的水分损失。其基本原理是采用不透水或低透水性材料对渠道内壁进行衬砌,从而降低水分的垂直和水平渗透。

2.2.2 渠道防渗技术的分类

渠道防渗技术根据使用的材料和施工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混凝土衬砌、塑料薄膜衬砌、土工合成材料衬砌、沥青混凝土衬砌等。这些技术各有特点,适用于不同的地理环境和灌区条件。

2.3 渠道防渗技术的选择与设计

2.3.1 渠道防渗技术的选择

在选择渠道防渗技术时,需要综合考虑灌区的气候条件、土壤特性、水资源状况、经济能力等因素。选择适宜的防渗技术,以确保技术实施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2.3.2 渠道防渗技术的设计

渠道防渗技术的设计包括渠道断面设计、防渗材料选择、施工工艺确定等。设计时要确保渠道结构稳定,防渗层材料具有良好的抗渗性能和耐久性,同时要考虑施工的便利性和维护的便捷性。

2.4 渠道防渗技术的实施与维护

2.4.1 渠道防渗技术的实施

实施渠道防渗技术时,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确保防渗层的质量和施工工艺的标准化。同时,要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2.4.2 渠道防渗技术的维护

渠道防渗工程完成后,定期检查和维护是保证工程长期稳定运行的关键。维护工作包括检查防渗层的完整性、清理渠道杂物、修补破损部位等,以延长工程使用寿命,确保灌溉效率。

第三章 渠道防渗技术在小型灌区的应用与效果评价

3.1 渠道防渗技术的应用案例分析

3.1.1 案例选取与背景

在本节中,我们选取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小型灌区作为案例,分析渠道防渗技术的具体应用。如怀化市鹤城区四十湾水库小型灌区和怀化市溆浦县五化坝水库小型灌区,这些案例涵盖了不同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土壤类型,以展示渠道防渗技术的广泛应用和适应性。

3.1.2 案例实施过程

怀化市鹤城区四十湾水库小型灌区通过前期调研,农田灌溉主要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原灌溉设施老化,排水体系不健全,农田排洪、排涝不畅,灌区低洼地易渍涝,农作物易遭受洪涝灾害,大雨暴雨洪水时常淹浸稻田。针对灌区现状按照浆砌石排渠、清水现浇砼灌渠衬砌防渗方式,共建设浆砌石排水渠8.5公里,现浇砼防渗骨干灌渠25.4公里,从而彻底解决灌区0.62万亩农田的排水和灌溉水源不足的问题。

怀化市溆浦县五化坝水库小型灌区通过前期调研,农田灌溉主要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原灌溉设施老化,田间渠系配套不全,现有渠道大多为土渠,水利用系数低,灌溉保证率一直处于低水平运行;排水体系不健全,农田排洪、排涝不畅,灌区低洼地易渍涝,农作物易遭受洪涝灾害,大雨暴雨洪水时常淹浸稻田。针对灌区现状按照浆砌石排渠、清水现浇砼灌渠衬砌防渗方式,共建设浆砌石排水渠7.5公里,现浇砼防渗骨干灌渠19.4公里,现浇砼防渗田间渠道22.6公里,从而彻底解决灌区1.24万亩农田的排水和灌溉水源不足的问题。

每个案例的实施过程包括前期调研、防渗技术选择、工程设计、施工以及后期监测等环节。通过详细介绍这些环节,分析实施过程中的关键点和成功经验,为其他小型灌区提供借鉴。

3.2 渠道防渗技术的效果评价

3.2.1 评价指标体系

为了科学评价渠道防渗技术的效果,构建了一套包括节水效果、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内的评价指标体系。这些指标能够全面反映渠道防渗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综合效果。

3.2.2 评价方法与结果

怀化市溆浦县五化坝水库小型灌区通过渠道防渗建设,经济效益:按正常年景计算,预计可实现年新增水稻生产能力204万公斤,玉米15万公斤,油料21万公斤;甘蔗45万公斤;棉花8万公斤,可年新增种植业总产值675.7万元,增加值502.5万元。

社会效益:一是可明显改善基本农田的灌溉和交通条件,实现新增灌溉面积0.08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9万亩,新增除涝面积0.05万亩,改善除涝面积0.08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1万亩,年节约水量8万立方米,大大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显著增强,使中低产田变成了稳产、高产的高标准良田。不仅能确保稻田旱涝保收、稳产高产,而且减少农民之间的排灌纠纷,同时也减少了停水造成的作物减产损失,对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具有很大促进作用。

生态效益:可提高坡面含水能力,减少水土流失,使泥砂流失强度减轻、流失量减少和土壤平均侵蚀系数得以下降,可使水土流失得以有效控制、增强了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生态环境得以全面美化,从而使项目区范围小气候得到改善,使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得到全面提高,能有效地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

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对选取的案例进行效果评价。通过数据分析、实地调查和专家评估,得出渠道防渗技术在小型灌区应用的效果。结果表明,渠道防渗技术在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改善土壤质量和促进农业增产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第四章 渠道防渗技术在小型灌区的效益分析及政策建议

4.1 渠道防渗技术的经济效益分析

4.1.1 投资成本分析

渠道防渗技术的应用需要一定的投资成本,包括材料费、施工费、维护费等。本节对几个典型小型灌区实施渠道防渗技术的投资成本进行了详细分析,对比了不同防渗技术的成本效益。结果表明,虽然初期投资较高,但长期来看,渠道防渗技术能够通过节约水资源、减少泵站运行成本等方面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

4.1.2 节水效益分析

节水是渠道防渗技术最重要的经济效益之一。通过对小型灌区实施防渗技术前后的用水量进行对比分析,揭示了防渗技术对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的贡献。节水的经济效益体现在减少水资源的购买成本、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等方面。

4.2 渠道防渗技术的环境效益分析

4.2.1 水资源保护

渠道防渗技术的应用减少了渠道输水过程中的水分损失,有助于保护地下水资源,防止因过度抽取地下水导致的地下水位下降和水质恶化。本节通过案例分析,探讨了渠道防渗技术在水资源保护方面的作用。

4.2.2 生态环境改善

渠道防渗技术的应用还能够改善灌区的生态环境。通过减少渠道渗漏,可以降低土壤盐渍化风险,改善土壤结构,促进植被生长。本节分析了这些环境效益对小型灌区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影响。

4.3 渠道防渗技术的社会效益分析

4.3.1 农业生产效益

渠道防渗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灌溉保证率,有利于作物生长,增加农民收入。本节从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增加种植茬口等方面分析了渠道防渗技术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

4.3.2 农民生活质量提升

渠道防渗技术的实施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还改善了农民生活质量。本节讨论了渠道防渗技术如何通过提高供水稳定性、减少农民水费支出等方面,对农民生活质量产生积极影响。

4.4 政策建议

4.4.1 政策支持与激励机制

为了更好地推广渠道防渗技术,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如财政补贴、税收减免、低息贷款等。同时,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鼓励灌区管理单位、农民和专业施工队伍参与渠道防渗工程的建设与管理。

4.4.2 技术研发与创新

政府应加大对渠道防渗技术研发的投入,鼓励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开展技术合作,推动防渗新材料、新工艺的研发。此外,加强技术培训和技术推广,提高渠道防渗技术的应用水平。

第五章:全文总结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

本文针对小型灌区渠道防渗技术展开研究,旨在分析其应用效果,探讨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促进灌区可持续发展。

二、研究成果

1.分析了渠道防渗技术在小型灌区的应用案例,评价了其节水、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

2.提出了渠道防渗技术的优化与改进措施,以及政策支持、技术研发和管理体系等方面的建议。

三、研究意义

本文的研究为小型灌区渠道防渗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实践经验和理论支持,有助于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改善农民生活质量,为我国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作出贡献。


1. 张华, 李明, 王刚. 渠道防渗技术在灌区应用的效果评价研究[J]. 农业工程学报, 2018, 34(1): 45-50.

2. 刘强, 赵立伟, 陈晓东. 小型灌区渠道防渗技术的经济与环境效益分析[J].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19, 19(3): 138-142.

3. 郭宇, 张蕾, 王晓燕. 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的灌区渠道防渗技术研究[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20, (4): 6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