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药脐灸法配合常规西药治疗RE的随机对比试验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3
/ 2

隔药脐灸法配合常规西药治疗RE的随机对比试验

孙山 王高峰 于亚萍通讯作者

龙口南山养生谷肿瘤医院   山东    265700

[摘要]目的:研究隔药脐灸法用于放射性肠炎(Radiation Enteritis,RE)患者常规治疗中的干预意义。方法:随机性划分我院60例RE患者至对照组(30例,口服西药盐酸洛哌丁胺胶囊与甲硝唑片)与治疗组(30例,口服西药盐酸洛哌丁胺胶囊与甲硝唑片,并联用中医隔药脐灸法),随后对比相应数据指标,以明确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差异性。结果:经对比,治疗组临床干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隔药脐灸法这类中医传统外治疗法对RE的治疗十分有利,将其与盐酸洛哌丁胺胶囊等西药联合应用,则充分发挥了两者各自存在的优势性,以进一步巩固疗效。

关键词:放射性肠炎(RE);隔药脐灸法;中西医联合治疗;临床干预总有效率

放疗在对肿瘤细胞组织进行照射期间,往往不可避免损害胃肠道功能以引发相应疾病,RE便是其中之一,即小肠结肠、直肠血管组织因放射性刺激呈现闭塞或纤维化病变,使患者伴随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检查可见黏膜出血红肿、溃烂等现象,对患者而言十分不利,严重降低其生活质量,有患者会因此无法耐受放疗而被动中断治疗,为疾病的持续恶化埋下隐患[1]。祖国传统医学中并无RE病名,但结合患者症状表现往往将RE归类于“泄泻”、“痢疾”、“便血”、“腹痛”等范畴,于治疗方面应充分强调扶正祛邪,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干预原则,以与患者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病机相对应[2]。本研究以中西医结合疗法(隔药脐灸法)为重点予以分析,并与西医疗法进行对比,现进行以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22年1月份至2023年8月份期间收治的60例RE患者,依据患者就诊顺序随机划分至对照组(30例)与治疗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经内镜检查确诊。对照组:男女比例13:17,年龄(58.74±5.05)岁;治疗组:男女比例15:15,年龄(58.85±5.09)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无较为明显差异(P>0.05),有继续研究必要性。

1.2方法

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入组后均接受常规化治疗,意在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等现象,随后两组患者服用盐酸洛哌丁胺胶囊(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H10910085),2粒/次,3次/d;甲硝唑片[金日制药(中国)有限公司,H20003083],2粒/次,3次/d。于此基础上,另为治疗组患者采取隔药脐灸法,即选择陈皮、砂仁、乌梅、炒白术、补骨脂、肉豆蔻、五味子等药材处理为粉末状,取3g备用,并用温开水将面粉调制为周长15cm左右,厚度2cm左右的面圈,要求面圈中间空隙可对应患者脐孔。在此基础上,协助患者仰卧,充分暴露脐部皮肤,并以75%乙醇棉球予以消毒,再将提前所准备好的面圈置于神厥穴并填满药粉,随后将艾柱置于药粉上点燃,施灸6壮为宜。治疗结束后,将面圈撤下,常规清理脐周皮肤,选择无菌敷贴对脐中药粉予以固定,24h后自行取下即可。

1.3观察指标

①临床干预总有效率[依据《大肠疾病诊断与治疗进展[3]》、功能状态评分标准(KPS)及大便常规化验结果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予以判定,患者自觉症状体征有显著改善,中医症候积分、大便常规积分下降幅度≥70%,KPS积分增加≥10分即显效;自觉症状体征有所改善,上述积分下降幅度≥30%,KPS积分增加或减少10分以内即有效;未达到上述判定标准即无效]。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经SPSS22.0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对比,治疗组患者临床干预总有效率更高(P<0.05),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临床干预总有效率对比[n,(%)]

组别

例数

临床显效率(%)

临床有效率(%)

临床无效率(%)

总有效率(%)

对照组

30

8(26.67%)

15(50%)

7(23.33%)

23(76.67%)

治疗组

30

12(40%)

15(50%)

3(10%)

27(90%)

χ2

-

3.998

0.001

6.397

6.397

P

-

0.046

1.001

0.011

0.011

3讨论

像腹盆腔、腹膜后恶性肿瘤尽早开展放疗对疾病控制较为有利,即利用高能射线对肿瘤细胞组织予以照射,如α射线、β射线、γ射线等,从而损伤肿瘤细胞DNA以干扰其增殖,在尽可能保护重要器官正常生理功能的同时达到治疗目的,这也是目前恶性肿瘤的重要干预手段之一。如今我国临床医疗领域日新月异,在此背景下,放射治疗设备、计算机处理技术亦得以不断发展,使各类新型放疗技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但放疗所致的一系列并发症也是临床中十分棘手的问题,像RE在放疗患者中有较高的发病率,中医学者认为,RE的病理因素可概括为“火、瘀、毒”,急性期多以纳差、乏力、腹泻为主要症状表现,认为因疾病长久性对人体正气予以损耗,以致气血两虚,脏腑运化失常而诱发疾病,而慢性期则以脾肾本虚为主要病理,因腹泻日久导致脾肾失调,固涩不足,以致上述症状日益加重

[4]

另一方面,放射线在中医学中属“火毒”,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所记载:“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火。[5]”中医学者认为“火毒”可导致脾胃受损,腑气雍滞,以诱发上述症状,应扶正祛邪,急则治标,缓则治本,进而达到治疗目的。隔药脐灸法可追溯至殷商时期,属中医传统疗法之一,因人体脐部皮肤较为薄弱并有高度敏感性,于此部位隔药灸可借助艾火纯阳热力,促使药物投入肌肤,以充分发挥药效,达到调理脏腑功能、调和气血、疏通经络的目的。现如今,中医临床愈发重视脐疗,因其操作便捷、疗效明确、且价格低廉、安全性较高,恶性肿瘤患者本就机体状态脆弱,采取隔药脐灸法也不易出现相应的不良反应,提高了患者治疗依从性。本次研究当中,治疗组患者在服用常规西药的同时,接受了隔药脐灸法,经对比,此组患者临床干预总有效率为90%,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明显(P<0.05)。由此可见,在临床中推广隔药脐灸法,不仅有效缓解患者症状体征,更是积极响应了国家号召,促进中医发展,为改善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隔药脐灸法用于RE患者常规治疗中意义确切,这亦验证了祖国传统医学的优势性,有效改善了患者症状体征与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秦晓艳,曹璐畅,李杰. 基于"脏腑别通"理论从肝论治放射性肠炎[J]. 陕西中医,2023,44(4):487-489,494.

[2]郑凯峰,袁祖国,陈俊. 黄连素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预防性治疗急性放射性肠炎的疗效观察[J]. 现代实用医学,2023,35(11):1468-1469.

[3]项平,保志军.大肠疾病诊断与治疗进展[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

[4]王美红,李建媛. 腹针结合艾灸治疗宫颈癌放射性肠炎1例[J]. 中国民间疗法,2019,27(1):93,98.

[5]王蕾,宋先璐,孔嘉欣,等. 放射性肠炎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J]. 医药前沿,2023,13(16):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