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对降低手术病理标本缺陷率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3
/ 2

品管圈活动对降低手术病理标本缺陷率的效果分析

王梦茹 杨绪侠  高红

江苏省泗洪医院手术室 江苏宿迁223900

【摘要】目的:探讨在手术室病理标本管理中,引入品管圈活动(QCC)对降低标本缺陷率的管理机制。方法:成立品管圈,运用品管手法查找手术室病理标本留置不规范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并进行QCC管理。其中A阶段(2022.01-2022.08,未开展QCC活动);B阶段(2022.09-2023.05,开展QCC活动),比较不同阶段管理效果。结果:B阶段下标本缺陷率为8%,A阶段为18%;B阶段下护理质量水平及医生满意度均高于A阶段(P<0.05)。结论:手术室病理标本与手术患者的安全与诊疗息息相关,相关管理工作在其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品管圈活动开展后有利于优化手术病理标本留置流程,进一步保障患者安全,为手术成功保驾护航,也可提高手术病理标本管理质量

【关键词】手术室;手术病理标本;品管圈;护理质量;满意度

当前在医学技术不断发展背景之下,病理检查在诸多疾病的应用中愈发广泛。这也要求相关工作者要强化好对手术病理标本的全程管理工作,因一旦标本在传递过程中出现损坏、混淆及丢失等表现,则会对诊断结果准确性造成一定影响,严重时甚至将出现医疗纠纷[1]。常规的管理模式虽然也有着一定管理效果,但不足之处在于开展时不能集合工作人员的意见,可能导致所制定的制度出现可实行性不强的情况[2]。为规避上述情况,笔者则是引入了QCC管理理念进行支持,先召集所有工作人员,分析在实际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探寻问题产生原因后在制定出干预对策进行整改。本次研究在开展后,也获得了较为可观的应用成效,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所组建的QCC圈成员由手术室5名护士构成,3名护士及2名护师构成,由护士长委派具有领导力的高级别护士为组长,负责工作流程执行。

2方法

2.1主题选定

①问题识别:根据问题的重要性、急迫性、上级政策指导及圈员解决能力进行评分。采用5分(非常重要)、3分(一般)、1分(不重要)的评分法。综合评估后,选定“降低手术病理标本缺陷率”为本次活动主题。活动周期:2022.09-2023.04,共29周;为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制定了详细的活动计划表,同时绘制甘特图清晰呈现活动开展要点。

2.2现状把握及原因分析收集

2022年10月3日—2022年10月23日手术病理标本资料,结果显示:查检150例,其中标本处置不到位10例,标本信息登记不全7例,标本较多分不清5例,标本袋破损3例,标本液不足及标本信息登记错误各1例。最终汇总主要原因见表1,最终根据表格设定整改重点在病理单填写不规范、标本固定不及时、标本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3大方面,管理时按照(80/20)原则进行管理,提升效率:

表1:手术标本管理问题主要原因

问题产生环节

问题产生原因描述

标本登记与申请

病理申请单填写有误或不全

标本袋质量

标本袋质量差导致漏液

管理制度执行

标本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

标本标签与记录

标本袋标签填写不规范

人员培训

标本管理人员培训不到位

标本送检流程

送检流程中忽视了手术医生双核对签名

标本处理

标本固定不及时

标本类型

特殊标本多

2.3目标设定及对策拟定

根据所存在主要问题,设定目标值最终阶段为7.94%拟定对策为:①优化标本登记送检流程,标本柜重新划分区域,标识醒目;②根据手术的种类提前在手术间准备好大小不等的标本袋并注明信息;③修订标本送检质量评价标准,要求手术室护士人人知晓并有效执行,正确清晰的填写病理单,采取实名制双签字,定期督查。

2.4制订标准化操作流程

①制定标准化流程,并开展全员培训工作;流程方面需确保其标准化,同时保证每一步操作都有明确的规定及指导,通过干预后,确保每位员工均可充分理解其管理的标准化流程;②质量控制:护士长负责对标本管理各环节均进行抽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在管理全过程中建立问题反馈机制,采用PDCA的思想,持续优化管理标本开展流程。

2.5观察指标

A、B两阶段手术病理标本管理缺陷情况。护理质量及医生满意度(所纳入评估医生20例,评估护士5例)。

3结果

①管理缺陷情况:B阶段,管理缺陷总数:7例标本处置不到位:4例信息登记不全:3例标本混淆:3例标本袋破损:1例标本液不足:1例;B阶段缺陷率:8%VSA阶段缺陷率:18%。将数据带入公式,最终结果:目标值:7.94%目标达成率:99.41%进步率:55.56%

护理质量及医生满意度:B阶段护理质量评分95分,A阶段90分;B阶段医生满意度98分,A阶段85分,B阶段下护理质量水平及医生满意度均高于A阶段(P<0.05)。

图1圈员综合能力雷达图

4讨论

4.1确保手术病理标本管理安全

QCC管理问题识别与发现规律较为完善:这一步骤可帮助管理者回顾整个管理流程,明确各环节的工作重点,这也能够使得管理者明确每个环节的关联性,早期发现潜在问题。本次干预中引入了数据驱动的方式,通过收集不同阶段下手术病理管理的的相关数据,能够更为客观的管理当前临床管理现状,将问题产生原因及产生缓解准确识别,上述数据均可为后续活动整改提供可观参考。仅仅识靠识别问题是不足的,本次干预中将“甘特图与80/20问题解决”模式共同应用到原因剖析的流程中来,这两类问题识别工具有着可视化及明确性的特点,在原因剖析的过程中,其中提供了详细的任务规划及时间管理内容;而借助80/20原则对问题侧重点进行明确,能够关注到影响护理质量的关键问题,确保在短时间内做出更加有效及明智的决策

[3];上述两类手段,可帮助团队成员更好的了解自身的责任及任务,通过参与及绘制该白偶的更新,利于团队成员间对问题剖析的高效进行。在管理过程开展的过程中,护士长可通过实时更新甘特图并对比计划进度与实际进度间的差别,继而发现潜在问题并制定优化措施,这也利于后期问题整改模式的持续优化。在管理实际执行过程中,本次干预中通过制定严格登记与申请流程、提升标本袋质量、强化制度执行等诸多方面作为支持,强化培训,有效提升了操作规范性水平。同时在效果监控这一维度,则是采用了数据监控,定期分析手术病理标本管理数据;督导检查,确保对策执行与持续改进;建立问题反馈机制,促进问题及时解决的手段,有效提升了护理管理质量水平。最终结果也能证实本次干预的有效性,标本缺陷率显著降低。

4.2增强护理队伍的综合能力,改善医疗安全,提高医疗服务满意度

具体改善的原因可归纳为以下4大方面:①管理模式灵活:QCC促使护理管理从以物为中心转变为以人为中心,激发了护士的主动性和责任感。②提升护士的解决问题能力:通过QCC,护士学会了用科学工具和手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专业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③激发护士的参与意识:品管圈为护士提供了参与管理和改进的平台,增强了其对质量管理的认同感和责任感,激发了工作热情[4]。④管理内容动态优化:品管圈强调持续改进,通过定期检查和及时处理问题,不断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综上,手术室病理标本与手术患者的安全与诊疗息息相关,相关管理工作在其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品管圈活动开展后有利于优化手术病理标本留置流程,进一步保障患者安全,为手术成功保驾护航,也可提高手术病理标本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廖松林,温祥云病理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2013,(8):102-103.

[2]吴跃仙手术室病理标本管理流程的分析与再造[J].护理与康复,2009,4(5):132.

[3]刘庭芳,刘勇中国医院品管圈操作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3.

[4]舒冬利,陆利萍.手术标本的程序化管理[J].护理杂志2011,27(36):546-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