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族舞蹈表演技巧之我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3
/ 2

浅谈民族舞蹈表演技巧之我见

阿拉玛斯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乌兰牧骑

【摘要】:舞蹈是中国艺术的组成部分,具有历史悠久和文化渊博的艺术特点,舞蹈具有深刻的意义,更是人们真实心理感受的呈现。其中,民族舞蹈素材生动,元素比较日常,在这一种表现形式下更能够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灵活多变的特点,民族舞蹈是文化意境和人类精神境界的表现,是我们需要学习并研究的重要内容。民族舞蹈凭借着内容丰富、风格独特的自身特点深受人民大众的喜爱。民族舞蹈具有自身的特色,有很大的技巧性,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并针对民族舞蹈表演技巧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民族舞蹈;表演技巧;情感表达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越来越丰富,艺术也成了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表演是一门优雅的艺术。民族舞蹈是民族特色的体现,民族舞蹈是区域发展所形成的文化内容,受到了地区的环境、风俗、文化等各方面元素的影响,在表演上具有很强的技巧性。民族舞蹈的技巧是传统舞蹈艺术发展中的沉淀,看似简单的舞蹈动作,却对舞者的身体协调能力和个人领悟能力有着很大的要求,更考验舞者基本功的深浅。民族舞蹈最为独特的地方就是技巧的运用,所以我们在发扬发展民族舞蹈技术的情况下要掌握舞蹈技巧,并不断地实践运用,实现民族舞蹈的继承和发展。

    一、民族舞蹈表演中技术运用的意义

   (一)有利于表演风格的体现

    我国的民族舞具有不同的生存环境,是在不同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下所产生的一个艺术文化,表演形式朴实无华,但是表演内容却十分的生动形象,其中,民族舞蹈表演中技术运用具有深刻含义,在民族舞蹈的表演过程中,大家能够发现民族舞蹈动作的优美与惊险,具有民族特色的情况下能够给舞蹈带来更深层的意义。民族舞的精髓就在于表演风格的不同,在舞蹈过程中我们将民族舞的技巧性和舞蹈风格相互统一,能够真正体现出民族特色,增加动作的记忆感,为观众带来更加直观和深刻的感受。民族舞蹈技巧的运用有利于体现民族舞蹈的表演风格,能够更深刻地给观众视觉上的体验。

    (二)有利于艺术形象的打造

    艺术形象是我们舞蹈表演的核心内容,如何在表演过程中体现出艺术形象是每一位舞蹈者和舞蹈研究者所关注的问题,艺术形象相当于舞蹈的灵魂,能够将舞蹈生活化、现实化,从而引起大家在观看时的共鸣。在民族舞蹈过程中融入舞蹈技巧能够更好地塑造民族舞的艺术形象,在舞蹈表演的时候要把握住这一段舞蹈的艺术形象,将技巧融入舞蹈表演中,通过灵活多变的形象展示来突出艺术形象的特点。

    (三)有利于表达艺术情感

    艺术情感是艺术表达的灵魂,如果能够在舞蹈的过程中实现灵魂的共鸣,那么就是我们舞者的骄傲,情感是艺术表达的根本目的,也是最引人注目、动人心魄的一部分,所以在表达艺术情感上,万千舞者从来没有放弃研究和钻研,其中在民族舞表演的时候,表演技巧有利于民族舞的艺术情感体现,在舞蹈表演过程中,舞蹈者会对舞蹈的技巧进行不断地研究和创新,并不断地丰富舞蹈语言,通过肢体动作来展现艺术情感,并将舞蹈中的情感传递给观众,引起情感的共鸣,这也是民族舞蹈的艺术魅力所在,以蒙古族舞蹈为例,蒙古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极具艺术性的民族,歌曲和舞蹈是民族发展的文化缩影,而蒙古族舞蹈几乎成了草原上的一大特色。蒙古族舞蹈节奏明朗,情义独特,从技巧上进行分析,大多是以快速的碎抖肩等动作来展现男女的优美和开朗,这些技巧性的动作在蒙古族舞蹈中出现,更能让大家感悟到舞蹈的真实情感。蒙古族舞蹈体现了马背民族的深厚文化,更体现了草原人民善良质朴的心灵,欢快热情的性格,刚强豪迈的个性,其中民族舞蹈表演的技巧具有极强的带动性,能够和观众实现情感的共鸣。

    二、中国民族舞蹈的技巧性

    民族舞蹈具有极强的舞蹈技巧,同样也是民族舞的风格特征的体现。中国民族舞蹈的技巧性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个是徒手动作技巧,一个是道具技巧,通过分析,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民族舞蹈的技巧特点。

   (一)徒手动作技巧

    徒手动作技巧是很多民族舞蹈的肢体技巧,我们所说的徒手动作就指的是在不拿道具的基础上运用肢体来进行舞蹈,徒手动作技巧能够更好地展现舞者的自身优势,突出舞者的舞蹈技巧性,当然对于舞者的肢体技巧也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比如我们在安徽花鼓灯中的盘鼓就属于徒手动作技巧的一部分,其中“满地抓”“豚跳”等动作都是由舞蹈者徒手完成的,依靠肢体动作来进行表演。

   (二)道具技巧

    道具技巧是民族舞最常见的一种技巧形式,这一类舞蹈技巧具有一定的民族特色,甚至有一些观众在看到道具的情况下就能猜到我们舞蹈的类型,比如辽南的高跷表演,要求舞者在高跷上进行动作表演,利用高跷做一些跳跃旋转的高难度动作,而在东北秧歌中会有手绢、扇子等一些道具的出现,尤其手绢的技术特点更是东北秧歌的一大特色,也是最有韵味的一个表演技巧,通过手绢的正反顶转、立转、抛转,来展现舞蹈的魅力。

    三、民族舞蹈技巧在表演中的运用

   (一)掌握舞蹈技巧特点

    民族舞蹈是在深厚的民族文化中成长起来的艺术文化,具有极强的地域观念和信仰。舞蹈文化是技巧和精神的结合,在民族舞表演过程中,我们要注重技巧特点的感悟,真正将形体训练和艺术内涵相互结合,在掌握民族舞蹈技巧的特点中首先要锻炼自己的身体协调性,然后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最后注重艺术表现力的全面提升。比如藏族舞蹈的男子铃舞中,舞者首先要掌握的就是“蹭、拖、踏”等12种基本的步伐,然后还要突出艺术特点,给表演带来欢快自由的特点,舞蹈艺术发展到现在,民族舞的表演艺术风格已经成为舞蹈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掌握舞蹈的动律

    舞蹈动律是民族舞技巧体现的最直观表现,民族舞的动力一般会有着一定的特点,动律是舞蹈表演最基础的技巧,所以我们要从最原始的动律中实现舞蹈的表演形式,比如在《长白祥云》这一舞蹈表演中,舞者应该根据舞蹈的特定情景进行表演,真正将祥云的形象和我们的舞蹈动作相互结合起来,从而展现舞蹈的魅力,在舞蹈动作中抻、顿、伸等动作都具有一定的动律,所以在舞蹈过程中我们掌握舞蹈的动律是掌握舞蹈技巧的重要表现。

   (三)关注舞蹈元素

    民族舞蹈具有较强的画面感和舞蹈意境的主要原因就是舞蹈元素的影响,其中舞蹈元素是组成民族舞蹈的重要内容,具有较强的记忆点,在舞蹈过程中我们应该关注舞蹈的综合元素,通过技术技巧的展现形成视觉冲击的画面感,在民族舞蹈中,每一个元素都是艺术的表达,所以我们关注舞蹈元素也是注重舞蹈情感展现的主要表现性内容。

   (四)注重营造舞蹈意境

    民族舞是一个艺术特色较强的舞蹈,其中营造舞蹈意境也是情感表达的表现形式,具有一定的民族特色,在艺术形式的展现过程中是和艺术情感相互结合的,其中技巧的运用能够营造舞蹈意境,在舞蹈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丰富舞蹈内涵传递舞蹈情感来营造舞蹈意境,这对舞者来说是一个更高的挑战。

    民族舞蹈技巧在舞蹈表演中独具特色,更是我们创新民族舞的重要途径,现代舞蹈快速发展,民族舞受到了极大的挑战,但同时,民族舞的舞蹈地位也逐步提高,所以我们在舞蹈过程中探索民族舞蹈风格和舞蹈技巧,是民族舞发展和继承的重要表现。

参考文献

[1]马露莎.探索云南民族地区舞蹈表演的技巧运用[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4(01):146.

[2]陈琳.民间舞技术技巧在民间舞蹈表演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06):21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