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6
/ 2

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朱永芬

昆明市西山区人民医院   云南 昆明  650100

【摘要】  目的  探究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23年1月至2023年6月骨科住院的60例患者为例,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均30例,分别实施常规管理、风险管理,对比风险事件、护理纠纷投诉情况和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情况。结果 研究组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护理纠纷投诉率均比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护理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能降低风险事件及护理纠纷投诉发生率,可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使用价值较高,建议推广实施。

【关键词】风险管理护理管理应用效果;患者满意度

护理风险是指存在护理过程中的所有不确定的危险因素,均可直接或间接造成病人死亡或损害的一切不安全事件。护理风险管理是一种护理管理程序,是对现在或潜在的护理风险的识别,评价和处理,以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及风险事件对患者、护理人员、医院的危害及经济损失。医疗卫生水平提升使人们对护理质量有了更高要求,但是随之而来护理风险逐渐增多,对患者疾病治疗安全产生消极影响。既往常规护理管理模式中重视基础护理管理、环节管理,风险管理意识淡薄,为此,需要积极对其进行优化与改进。风险管理模式为现代化重要管理内容,能够基于患者护理管理需求,融入风险管理内容,降低风险事件和护理纠纷发生率,提升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满意度[1]。基于此,研究选择本院骨科60例住院患者,对风险管理可行性价值进行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23年1月至2023年6月就医的60例患者为例,随机分成对照组,研究组,均30例。对照组:男/女=15/15,年龄20-78岁,平均(50.12±2.41)岁。研究组:男/女=16/14,年龄23-75岁,平均(50.15±2.40)岁。对比两组资料具有同质性,P>0.05。本研究经过我院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审批。参与研究患者知[1][2][3]晓研究内容。纳入标准:[4]本院骨科住院患者;具备正常视听交流能力;数据资料完整。排除标准:精神障碍疾病;存在严重脏器器质性损伤;拒绝医学观察。

1.3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程序,严格按照科室的相关要求实施管理内容。

研究组,采用风险管理程序,内容:(1)风险培训,对科室护理人员实施护理风险相关知识培训,提高风险意识,培训护理风险应急程序,患者急救技术,提高抗风险护理技能。对本组患者进行住院患者风险相关知识及预防措施培训。(2)优化护理风险管理体制,科室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实行二级质控,护士长担任组长,2名二级护士担任副组长,组员为全科护理人员。制定护理风险管理制度,范防程序、监控流程,加强护理风险的分析、评估、控制和监测,范防于未然。护理风险管理小组负责对科室护理安全管理全面检查,重点检查各项核心制度、护理常规等规范的落实情况。对科室存在护理风险评估,指导责任护士采取有效的预防性干预措施,保证护理风险管理内容完全落实。制定危重患者、围手术期患者风险评估,包括病情风险评估、日常生活能力评估、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导管护理风险评估、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疼痛评分等。(3)制定紧急意外情况的应急预案和处理程序,定期组织护士培训及演练,提高护士应急事件处理能力。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配置护理人员,重视护理人员弹性排班,责任护士加强巡视,主动询问患者需求,并做好患者床旁交接班工作。(4)把握重点环节,强化风险管理做好重点护士、重点患者、重点时段、重点环节、药品管理、并发症预防等管理,及时发现现存的、潜在的风险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规避。(5)风险管理持续改进的措施,注重精细管理、持续管理、对住院患者全程管理、全员参与、指标监测、信息反馈、信息化质控。运用PDCA循环不断完善持续改进。

1.4观察指标 

对比风险事件、护理投诉情况和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情况。由相同人员分别记录两组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和护理纠纷投诉情况。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使用满意度问卷调查,问卷选项包括:满意(a),基本满意(b),不满意(c),满意度=(a+b)/30*100%。

1.5统计学分析 

用SPSS22.0统计学处理数据,以[n(%)]描述定性资料,χ2检验,以(x_±s)描述定量资料,P<0.05差异明显。

2结果

2.1两组风险事件、护理纠纷投诉情况

研究组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护理纠纷投诉率均比对照组低,P<0.05,见表1。

表1两组风险事件、护理纠纷投诉情况[n(%)]

组别

例数

风险事件发生率

护理纠纷投诉率

对照组

30

8(26.67)

7(23.33)

研究组

30

1(3.33)

1(3.33)

χ2

-

6.405

5.192

P

-

0.011

0.023

2.2两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情况

研究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2。

表2两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情况[n(%)]

组别

例数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对照组

30

9(30.00)

12(40.00)

9(30.00)

21(70.00)

研究组

30

12(40)

16(53.33)

2(6.67)

28(93.33)

χ2

-

-

-

-

5.455

P

-

-

-

-

<0.05

3讨论

护理安全是保证患者安全的关键。而患者从疾病、治疗、手术到康复这段时间具有特殊性,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极易导致患者出现各种不良情况,增加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出现,影响科室护理质量,降低临床护理效果。这一背景下,需要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内容及程序的优化创新。既往常规护理管理内容缺乏多方位及全程化精细管理,实施效果并不明显。风险管理以风险防控为主要目的的护理管理模式,对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护理纠纷投诉率有显著价值。

胡菊青,黄小艳[2]学者在报道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在二次剖宫产术后,研究发现,使用风险管理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4.54%,比常规护理管理模式20.45%发生率更低,提示风险管理能够降低风险事件,保证患者安全,对患者疾病康复有显著价值。此次研究发现研究组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护理纠纷投诉率均比对照组低,P<0.05,究其原因,护理风险能够渗透在患者临床护理全过程多方位,如强化护理人员护理风险防范意识,优化风险管理相关制度和程序,加强巡视和主动服务,合理配备人力资源,认真执行床头交接班工作,强化护理风险的预防,利用良好的护患沟通保证护理服务,实施避免护理纠纷投诉情况出现[3]。此外,从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角度分析,护理风险管理能够对患者疾病治疗中现存的和潜在的风险及时识别,正确评估,及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可降低患者疾病治疗中的痛苦,预防并发症,实现风险规避的同时保证患者安全。与既往护理管理相比,融入风险管理的内容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需求,使患者在疾病治疗中干扰因素减少,提升就医体验。此次研究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研究样本少,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进行优化完善,保证研究结果更具可说服性。

综上所述,护理管理中融入风险管理内容,能够实现护理风险规避,降低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护理纠纷投诉率,让患者更加认可临床护理工作,增加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建议推广实施。

参考文献

[1]张琪,魏丹,高玥珊,等. 风险管理联合精准护理在老年慢性疾病患者躯体功能维护及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23,54(4):804-810.

[2]胡菊青,黄小艳. 护理风险管理对剖宫产后再妊娠孕妇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 血栓与止血学,2022,28(3):1067-1068.

[3]凌佩瑶,高桂英,邹芸,等. 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在腹膜透析相关感染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22,22(4):402-407.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