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护理干预在烧伤术后恐动症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6
/ 2

疼痛护理干预在烧伤术后恐动症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李亚 陆程倩

江苏省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江苏昆山 215300

摘要:目的 研究疼痛护理干预在烧伤术后恐动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23年1月~2024年1月我院收治的烧伤术后恐动症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疼痛护理,对比两组应用效果。结果 干预前,两组疼痛评分(VAS)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干预后疼痛值显著降低(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焦虑(SAS)、抑郁(SDS)评分相比差异不明显,干预后,SAS、SDS评分显著降低(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烧伤术后恐动症患者给予针对性疼痛护理,有效缓解负性情绪,减轻疼痛程度,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疼痛护理;烧伤;恐动症

烧伤是日常生活中突发性事件,当前临床上主要通过手术治疗来修复创面,但是由于烧伤后患者长期受到疼痛的折磨,从而产生严重的恐惧心理,易导致术后发生恐动症[1]。常规护理重点关注疾病控制,护理内容范围广泛,但是对于疼痛的护理缺乏针对性。疼痛护理关注患者疼痛情况,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来降低疼痛,提升舒适感和预后效果。为研究疼痛护理干预在烧伤术后恐动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本文对我院收治患者进行分组实验,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将2023年1月~2024年1月我院收治的烧伤术后出现恐动症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一般资料见表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术后病情稳定,发生恐动症;资料完整;对于研究知情,且自愿参与;意识清楚,可正常沟通。排除标准:术后合并其他严重并发症;术后需二次手术者;未完成研究或失访者。

表1 两组一般资料

研究组(n=20)

对照组(n=20)

t/χ2

p

性别

9

8

0.542

>0.05

11

12

年龄(岁)

43.42±6.58

44.07±6.21

1.053

>0.05

烧伤原因

火焰烧伤

7

6

0.698

>0.05

电烧伤

2

3

热液烫伤

5

4

热压伤

3

4

化学烧伤

3

3

烧伤程度

Ⅱ度

12

11

0.705

>0.05

Ⅲ度

8

9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主要内容为入院宣教,心理护理,基础护理,饮食指导和常规疼痛护理等。

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疼痛护理干预,主要内容为:(1)加强心理护理。①语言交流:真挚同患者交流,鼓励患者表达自身的疼痛体验和感受,积极鼓励和支持患者,向患者展示以往成功病例,树立信心;②非语言交流:通过轻握双手、抚摸肩膀、眼神交流等,使其感受到关爱和支持,建立良好医患关系。(2)针对性疼痛管理。①疼痛评估。入院后对采用疼痛量表(VAS)对患者开展疼痛评估,根据疼痛评分进行针对性护理。②VAS≤3分患者,协助处于舒适体位,并通过交流、播放音乐、视频等方式分散注意力,缓解疼痛,术前3d服用塞来昔布,每天疼痛评估一次。VAS值为3~5分患者,入院后给予曲马多镇痛,并每天评估两次。VAS≥6分患者,口服吗啡、异丙嗪等药物进行镇痛,并根据疼痛值实时调整剂量和方式,在镇痛处理后每个1h进行疼痛评估。(3)放松护理。协助患者处于舒适体位,保持病房干净、安静和舒适,播放舒缓的音乐,指导患者调整呼吸节奏,进行肌肉收缩、放松训练,缓解疼痛和心理压力。

1.3观察指标

    (1)干预前后疼痛评分,利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分值越高越疼痛;(2)干预前后负性情绪评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分值越高负性情绪越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干预前后VAS评分对比

干预前,两组VAS评分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干预后VAS值显著降低(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干预前后VAS评分对比

组别

干预前

干预后

t

p

研究组(n=20)

7.45±1.32

4.17±0.69

12.578

<0.05

对照组(n=20)

7.03±1.29

5.47±0.75

11.103

<0.05

t

0.354

8.653

p

>0.05

<0.05

2.2干预前后SAS、SDS评分对比

    干预前,两组SAS、SDS评分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干预后,SAS、SDS评分显著降低(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

表3 干预前后SAS、SDS评分对比

项目

试验组(n=50)

对照组(n=50)

t

p

SAS

干预前

63.28±5.27

64.05±5.43

0.165

>0.05

干预后

48.15±5.23

54.42±4.15

8.136

<0.05

t

12.765

9.034

p

<0.05

<0.05

SDS

干预前

62.61±4.36

62.72±4.31

0.050

>0.05

干预后

45.13±3.65

54.75±3.91

3.67

<0.05

t

13.162

8.254

p

<0.05

<0.05

3.讨论

恐动症在临床上是指患者因疼痛伤害,对于运动和活动产生过度恐惧的现象。尤其是对于烧伤患者,因长期受到剧烈疼痛折磨,导致心理压力严重,即使在术后也会过度重视疼痛,提升疼痛敏感性,极易产生术后恐动症[2]。为有效缓解心中压力和疼痛,促进术后康复,需及时给予患者针对性的疼痛护理。

本文研究中,研究组患者干预后疼痛评分相比于对照组改善更优,且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评分更低,充分说明了针对性疼痛护理可以有效缓解疼痛程度,改善负性情绪。郭艳,赵恒斌等[3]研究为烧伤患者实施集束化疼痛管理有效降低VAS、SAS和SDS值,提升生活质量。研究结果同本文相符。疼痛管理加强了患者心理护理,利用语言和非语言支持,使患者感受到关爱,缓解负性情绪和心中压力,重新树立战胜疼痛的信心,积极配合开展治疗和护理。对患者开展疼痛评估并给予针对性护理,有效缓解疼痛程度。通过放松护理不仅有助于缓解疼痛,同时经过放松训练,使得身心放松,心中压力得到疏导,减少对于疼痛的恐惧感。

综上所述,对于烧伤术后恐动症患者实施疼痛护理,有效缓解疼痛和心中压力,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王会会,李凌肖,赵贵美.烧伤整形患者术后康复期恐动症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2,29(10):147-150.

[2]梁艳,钟冰冰.护理干预在促进深度烧伤患者术后功能性恢复和降低疼痛程度中的作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9,26(08):214-216.

[3]郭艳,赵恒斌,张三妮.集束化疼痛护理对缓解烧伤患者康复期疼痛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2,28(07):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