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与加强环境保护的措施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8
/ 2

环境保护与加强环境保护的措施探讨

张本磊

山东省宁阳县水利工程公司

370830198406106174 山东省泰安市  271400

摘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而环境应急工作是保障生态环境安全,防止各类生态环境风险积聚扩散,做好应对任何形式生态环境风险挑战的准备,是推进生态环境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谋求经济发展的模式并不适用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也不适应我国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要求。本文旨在对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进行深入地分析与探讨,为城市决策者、研究者及社会公众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以推动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工作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加强;环境保护;措施

引言

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首先,城市是人类活动的中心,大量的人口、工业和交通等活动集中在城市中,因此城市的生态环境状况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其次,城市的能源消耗、废物排放及水资源利用等问题,对全球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只有在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全球才能实现可持续的未来。因此,我们必须共同努力,制定和实施更加科学和可行的政策措施,推动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实现。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建设出环境友好型的城市,为人们创造一个更加宜居、繁荣和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1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分析

在现代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一方面不能走高能耗、高排放、高浪费的传统路线,另一方面,不能直接照搬照抄其他国家的发展模式,有关人员要根据我国的国情,结合我国各个地区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开展建设工作,符合当地城市发展的实际要求。与此同时,有关人员需要强调集约型、可持续发展型、人本型的城市建设方向。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有关人员要树立正确认识,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更好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新型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联系的。从理论方面来看,新型城市建设势必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不良影响,会改变周围的生态环境现状,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加大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也会影响树木资源、水资源的利用和新型城市建设工作的开展。所以,在传统城市建设过程中,会带来各项生态环境破坏的现象,影响各项工作的开展。

2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

2.1民众环保观念淡薄,可持续发展意识不足

思想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有怎样的意识便会造就怎样的行为。在推进可持续战略、深化城市环保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大部分民众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不足,未能深刻意识到生活环境状态对于自身健康、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作用。且具体表现在生活工作、工业生产的方方面面,小到随手扔垃圾、不进行垃圾分类,大到随意排放工业废水、废气。还有部分民众虽在城市环保工作推动期间受到熏陶,但却未能落实于行动当中。当民众整体可持续发展意识不足、环保观念淡薄时,就很难建立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有机体,无法真正取得环保成效。

2.2环保技术相对落后,缺乏可持续发展支撑

随着城市发展进程加快,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很多尖锐矛盾在处理过程中,要想实现全面根治、优化解决目标,还需依托先进的科技力量及生态环保技术支撑。然而纵观实际状况,可以发现,我国在环保科技方面仍存在短板和不足之处。其中包含很多现实原因,比如:创新科技人才引入度不足、环保科研体系建设不够完善、环保科技成果应用度较低、环保设备竞争力薄弱等等。若社会各领域未能从环保科技方面持续发力,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将会越积越多,从而影响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

2.3环保资金支持较低,可持续发展之路受阻

在过去,城市各领域仅以“发展”为着眼点,未能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虽积累了大量原始资金,逐步实现了城市建设的远大目标,但由此付出的代价是导致城市环境被污染,城市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要想切实堵住生态“漏洞”,需要加大资金投入,从而保障人力、科技力量获得全面支持。然而在现当代城市环保工作中,部分领域投入的资金较少,致使生态问题难以得到解决,城市环境维护和生态发展仍存在很多不达标之处,同时使得可持续发展之路频频受阻。

3环境保护与加强环境保护的措施

3.1积极构建和完善生态环境制度体系

为了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优化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必须全面开展经济制度的改革,有利于保证生存要素向着生产要素的转化,保证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因此,要想发挥出生态环境的作用,必须积极构建全新的制度框架,将生态环境作为一种新的生产要素来开展全新的规制管理工作,纳入现行的市场运行机制中,从而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其次,有关部门要依照法律来做好环境监管,积极做好城市建设过程中的环境质量评估,及时把握当地环境质量的主要影响,保证工作效果。有关部门还需要开展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区、饮用水保护区的环境监测,把握周围的具体情况。与此同时,相关部门需要完善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保证资源高效利用的法律法规,有效地避免无法可依的情况。还需要制定相应的标准,对于高污染、高消耗的项目要制定更高的、更严格的准入标准,全面制定产品的强制性效能指标,积极修改主要效能行业的节能设计标准、建筑节能指标等等。

3.2加强生态保护和恢复

加强生态保护和恢复工作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措施。应加强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包括湿地、森林、水体等。通过扩大保护区域、建立生物多样性走廊和生态廊道,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连通性。同时,应积极开展植树造林、湿地恢复等生态修复工作,增加绿地覆盖率,增强城市的生态功能。倡导低碳出行和节能减排是降低城市碳排放、改善空气质量的重要举措。应推广和改善公共交通系统,提供便捷、高效的公共交通服务,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步行和骑行出行。此外,应加强对能源使用的管理,推动能源的高效利用,加快发展清洁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3.3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的专项资金投入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当地政府在这方面投入的资金是一定的,如果不能及时跟进资金,积极开展污染问题治理的话,后续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制约当地经济的发展。为了科学解决生态环境的问题,相关部门要加大资金的投入,政府部门在每年的财政预算中,要着重考虑该问题,合理安排该项的资金预算,将专项资金运用到现代生态环境的保护方面。同时,相关部门需要增加生态环境的保护资金,加大整体的工作力度,资金需要具体投入到以下几个方面:相关部门需要制定保护生态环境的激励策略,运用资金补助、现金奖励等各种举措来对积极开展环保工作的企业进行鼓励,并做好奖励资金的落实工作,保证激励企业可以在之后的环保工作中发挥榜样带头作用。通过加大资金的投入可以保证相应的环保设施正常使用,从而解决各项问题,保证污水处理效果,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

结束语

总而言之,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上升,城市内部的生态环境也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城市生态环境管理工作需要政府以及多方主体共同参与、共同管理,一起去解决城市内部存在的环境问题。在遵循管理工作原则的基础上,立足于城市环境的具体需求,去优化利用能源资源,促使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和管理,利于城市经济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耀基.关于城市生态环境管理原则分析及路径探讨[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2,3(15):151-153.

[2]刘延泉.浅议城市生态环境管理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应用[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1,2(5):48-49.

[3]吴澜.智慧生态城市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2(17):129-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