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急诊护理在主动脉夹层患者中的应用及对其急救效果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9
/ 2

系统性急诊护理在主动脉夹层患者中的应用及对其急救效果的影响

张莞婷高玲

乐山市人民医院  急诊科 邮编:614000

摘要:目的:分系统性急诊护理在主动脉夹层患者中的应用及对其急救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诊治的主动脉夹层患者60例,通过抽签法将其分成两组,即试验组(30例)和常规组(30例)。对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给予试验组系统性急诊护理,对比组间急救效果、救治时间、心理状态、生命体征、满意度。结果:试验组的急救效果和常规组相比较好;试验组的救治时间和常规组相比较短;护理后,试验组的心理状态优于常规组;护理后,试验组的生命体征和常规组相比较好;试验组的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主动脉夹层患者实施系统性急诊护理,不但可以提高急救效果,缩短救治时间,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和生命体征,对满意度的提升也有着积极影响。

关键词:系统性急诊护理;主动脉夹层患者;应用;急救效果;影响

引言

主动脉夹层(AD)具有起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的特点,患者多表现为突发胸部剧烈疼痛,若未及时诊治,48 h内死亡率高达50%。高血压是AD的主要病因,手术是AD的主要治疗方式,但患者术后若未能有效控制血压,可能会导致AD再次复发。因此需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促进患者建立健康行为。常规护理以控制疾病进展为主,对患者健康行为、心理干预多以口头指导为主,措施单一,缺乏针对性,护理效果欠佳。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诊治的主动脉夹层患者60例,实施抽签法展开分组处理,将其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常规组年龄45~78岁,中位(56.51±3.01)岁;男19例,女11例;病程2~16h,均值(9.51±1.05)h。试验组年龄44~79岁,中位(56.34±2.47)岁;男20例,女10例;病程1~14h,均值(9.47±1.12)h。分析两组资料可知,P>0.05,组间差异不显著,可进行比较。纳入标准:①患者病程未超过24h。②患者符合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标准。③患者临床资料完整。④患者均为自愿参与研究,并有知情同意权。⑤本次研究经伦理委员会同意。排除标准:①患者存在认知或精神异常。②患者为慢性或外伤性主动脉夹层。③患者依从性差。

1.2方法 

参照组手术治疗后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手术治疗后进行集束化护理,具体方法如下:(1)组建集束化护理干预小组:以护士长作为集束化护理小组组长,邀请科室主治医生以及科室资深护理人员作为小组成员,护士长需要带来护理人员一起参与集束化护理培训及考核。(2)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①术后睡眠护理干预: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和其睡眠情况存在密切关系,在其手术治疗后,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其睡眠干预,执行各项护理操作注意动作轻柔,尽量避免夜间操作,同时将各种仪器设备运作声音调小,降低夜间输注液体的更换,根据患者实际睡眠情况可以遵从医嘱对其进行药物助眠,以尽量提高其睡眠质量,同时护理人员还需要每天对患者进行自主觉醒试验。②术后镇痛护理干预:在患者意识清醒后,护理人员每天需要及时通过视觉疼痛模拟评分量表(VAS)对患者疼痛情况展开评估,每天评估五至六次,根据患者疼痛程度不同对其进行针对性疼痛护理干预,在非药物性疼痛干预效果欠佳时,可以对患者进行三阶梯药物止痛。③术后谵妄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可以借助PRE-DELIRIC谵妄预测模型对患者手术治疗后的谵妄状态变化进行监测,谵妄风险高者需要保持二十四小时监测,并且观察患者血压以及心率变化,观察患者血清离子变化,如果其表达水平明显上升,需要安排患者进行无盐饮食,并且协助其适量饮用纯净水。④术后早期活动护理干预:为降低患者深静脉血栓以及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护理人员需要及时为其制定早期活动护理方案,例如在其卧床期间协助其展开被动肢体活动,并且对其受压部位进行适当按摩,后续根据其康复情况指导其展开床边坐起以及站立训练等,同时在其下床活动时护理人员需要做好其安全管理,并且将各管路固定好,观察患者有无不适症状,若有需要及时暂停活动并处理。观察指标与研究中的一致。

2结果

2.1两组急救效果对比

试验组救治成功率为96.67%(29/30),常规组为80.00%(24/30),差异明显(χ2=4.043,

P=0.044<0.05)。

2.2两组心理状态比较

护理前,组间心理状态没有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试验组的心理状态和常规组相比明显较好(P<0.05)。

2.3两组生命体征比较

护理前,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常规组相比较稳定(P<0.05)。

3讨论

主动脉夹层是由于内膜破口的血液进入血管壁而形成,在主动脉内高压血液的作用下,夹层可逐渐向远端延伸,可累及主动脉重要的分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心肌梗死、脑梗死等,甚至死亡。因此,及时明确诊断并给予合理的治疗可能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或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大部分患者都能在发病12h内得到明确诊断,但也有30.3%的患者超过12h才能得到明确诊断。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老年(≥65岁)、高中以下文化程度、家中发病、自行就诊、无痛及合并呼吸困难均是AAD确诊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主动脉夹层发病时的主要症状是撕裂样疼痛,疼痛部位与夹层累及的位置有关,因此容易与其他胸痛、腹痛疾病混淆,导致被延误诊断。若以胸痛为主,则容易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混淆,而后者比AAD更为常见 。若以腹痛为主,则容易与急性胰腺炎、胃肠穿孔等急腹症混淆。部分患者在发病时出现休克或呼吸困难的症状,这些问题更常提示心脏疾病 。本研究中,老年患者在确诊延迟的患者中的比例相对更高,而老年患者也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性胰腺炎和胃肠穿孔等疾病的高发人群,而在临床接诊时通常优先考虑与患者年龄相对应的常见病,导致容易延误诊断AAD。然而,及时明确诊断还与患者的就医行为有密切的关系。本研究显示,文化程度与AAD患者的及时确诊有关。这是因为文化程度与患者的认知能力有关,也在一定程度上与患者的经济收入有关,而患者是否能及时就医与其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和经济能力明显相关 。本研究发现,家中发病和自行就诊也会增加AAD确诊延迟的风险,这与其他类似研究的结果 基本一致。分析原因为患者在家中发病时通常会存在暂时忍耐的心态,而且家中与公共场合相比,可能还存在到达医院的交通条件的差异。自行就诊的患者可能局限于医学知识和医疗资源的了解,在选择合适的医疗机构时会出现偏差,而通过救护车途径就诊的患者基于急救人员的判断可能会被送往更合适的医院,从而缩短了就诊时间,避免延误病情。本研究中,部分患者以其他症状为主诉就医,没有诉说疼痛的症状,在临床中极易误导医务人员。 研究中,主诉疼痛的AAD患者发病至确诊的时间为10h,而没有主诉疼痛的患者AAD患者发病至确诊的时间为29h。 痛AAD患者的中位确诊时间为34h,而有疼痛表现的AAD患者的中位确诊时间为19h。 研究结果亦显示,主诉疼痛的AAD患者入院至确诊的时间为0.5h,而没有主诉疼痛的患者入院至确诊的时间为2.0h。 的研究却没有显示出无痛与延迟确诊有关,可能与该研究纳入的样本量偏小有关。

综上所述,给予主动脉夹层患者系统性急诊护理,不但可以提高急救效果和救治效率,促进患者恢复,还可以缓解其负面情绪,稳定其生命体征,提高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刘晓云.逐步肺复张在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低氧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2022,44(19):2985-2987.

[2]韩菡.舒适护理干预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9,10(A01):399-400.

[3]何彩南.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在临床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装备,2021,18(1):98-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