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角下村庄层面的国土空间规划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6
/ 2

乡村振兴视角下村庄层面的国土空间规划

刘瑞华

恩施州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湖北省恩施州恩施市 445000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战略之一,旨在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这一背景下,国土空间规划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之一,为农村地区提供规范、有序、高效的国土空间支撑,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撑。在村庄层面开展国土空间规划,既是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举措,也是确保农村空间发展与城市空间协调发展的必要措施。

关键词:乡村振兴;国土空间规划;村庄层面

引言

现阶段,国土空间规划主要从全国、省、市、县、乡镇5个层面进行设计。合理保护空间资源和有效利用空间资源是国土空间规划的主要内容。应通过国土空间规划的制定、实施、管理和监督,进一步促进“多规融合”。

1.乡村振兴战略简述

乡村振兴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组织的全面振兴,通过城乡融合发展,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济制度,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文化兴盛之路,乡村善治之路和中国特色减贫之路,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从而推进我国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终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有效途径。但目前乡村振兴存在着土地资源低效利用,农村住房闲置,土地分割严重等问题;乡村生态环境因为管制手段力度不够,土地开发无序,导致“山、水、林、田、湖、草”遭到一定程度破坏;乡村产业发展模式较为单一,产业同质化严重,各产业融合发展欠佳,特色产业得不到充分的发展;乡村人口持续流出,乡村传统历史文化难以传承,乡村特色文化资源逐渐消失等问题亟待解决。

2.乡村振兴视角下村庄层面的国土空间规划的基本原则

2.1因地制宜原则

村庄层面的国土空间规划是一项具有复杂性、艰巨性的工程,必须要充分把握不同村庄的差异与发展方向,立足村庄实际,突出地域特征,从而实现人与自然、资源与环境、环境与经济的和谐发展。因地制宜原则要求村域国土空间规划必须进行适宜性评价,避免出现“一刀切、同质化”的问题,要科学规划村庄建设用地、林地、耕地以及产业用地,合理规划布局居民建筑,避免对村庄原有地理结构造成破坏。

2.2生态优先原则

村庄层面的国土空间规划必须要将生态文明放在首要位置,坚持适度开发、生态优先的基本原则。具体而言,应当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对村庄自然资源进行统一规划,尤其是林地、湿地资源,对已经遭到破坏的山体、森林等进行整治修复;二是坚守十八亿亩耕地红线,保护永久基本农田,严禁建设用地侵占耕地资源;三是注重保护村庄的特色景观、特色建筑、古树名木等,营造具有地域特色和独特风险的居住空间。

3.乡村振兴视角下村庄层面的国土空间规划应对策略

3.1优化乡村国土空间,促进乡村产业发展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需求和指引下,在村庄层面的国土空间规划中应统筹配置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使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有必要的保障。在实用性村庄规划中,本着因地制宜的规划原则,发掘村庄潜力,发挥村庄自然生态、历史文化和特色产业优势,优化村庄布局,对村内各类建设活动进行合理引导,提升人居环境质量;融合一、二、三产业,重点发展特色产业,提升产业创收能力,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国土空间规划应在村庄规划中注重“招贤纳士”(乡村规划师等),为村庄的发展出谋划策,使乡村层面的国土空间规划成果能够展现出村庄特色、历史文化和独特魅力,使乡村生活多姿多彩,成为宜居、宜乐、宜游的乐土,成为人们多样化生活需求选择的重要目的地,从而吸引外部人才、资金和资源的注入,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

3.2传承历史文化,建设文明乡风

乡村振兴应立足于最广大农村居民的切身利益,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让农民成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实现乡村振兴目标路上的重要参与者,让他们有知情、参与和决策的权力,保障农民朋友参与乡村振兴和国土空间规划的积极性,参与到走向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建设文化活动室、党组织生活室、活动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丰富农民业余文化活动,建设文明乡风,在乡村规划的编制过程中,组织农民、引导农民,提升农民的文化素质。努力将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成能够切实解决实际问题,让大多数农民满意的实用性规划,保障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具有广泛有力的群众支持和发展后劲。在村庄建设的过程中注重对彰显历史文化风貌特色建筑与景观的打造与宣传,加强对历史文化名村和建筑的保护利用,把历史文化融入到人们的生活、生产之中,对历史特色文化的宣传与传承做出贡献。

3.3强化规划建设支撑体系,保障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除了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还对综合防灾减灾做出了合理安排,以治理和预防为主,当灾难发生时能够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与生命线工程基本功能的正常使用。在空间整治方面,提出区域生态修复和土地综合整治要求,明确生态修复和土地整治的目标、任务和重点区域,构建完整的网络化生态安全格局,建立措施有力的自然保护体系,增加优质生态产品供给。主动积极实施村庄生态修复,安排生态修复和土地综合整治重点工程及其规模、布局和时序,提高生态空间的质量与完整性,盘活乡村建设用地存量,解决乡村生态环境差,农村住房闲置,土地分割严重等问题。结合防灾减灾规划,区域生态修复与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的实施,保障乡村生态宜居,村民安居乐业,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

3.4科学安排乡村国土空间,有序推进乡村建设

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视角出发,国土空间规划应始终贯彻生态文明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把不破坏乡村的山水格局,保护好乡村的田园风光和历史文化资源作为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是摸清资源利用上限和环境质量底线的手段,是进行国土空间科学配置的前提,是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和强化国土空间开发的底线约束的基本依据。以“双评价”结果为依据,在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构建生态保护格局,落实上位规划要求,统筹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明确底线约束内容和实施保障措施,在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进行落实、深化和增补。在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进一步细化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线和城镇开发边界,在村庄规划中精准落地生态红线,进一步细化生态保护范围和保护要求,精准落实永久基本农田,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的保护和监管。在乡村振兴视角下村庄层面的国土空间规划中层层细化落实,形成国土空间精准管控框架,能够有效解决管控规则不明确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使各类建设活动的实施落地能够得到空间上的保障与支撑,各类建设活动得以有序进行,进一步落实乡村振兴中“严格保护生态、夯实农业生产能力、健全粮食安全机制、加强耕地保护建设”的总体要求。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在乡村方面进行国土空间规划的过程中,需要明确现阶段乡村的发展状况,并且针对当前城市与乡村具体发展水平差距过大的社会现实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落实,需要相关政府部门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给予足够的支持,确保乡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顺利开展,推动乡村振兴美好愿望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朱静尔.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村庄规划的探讨[J].房地产世界,2020(19):38-39.

[2]陈玲.基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村庄规划的思考[J].城市建筑,2021,18(2):52-54.

[3]袁兵.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村庄规划探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1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