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护理对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家属干预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6
/ 2

个性化护理对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家属干预分析

杨阳  汤娟  庄金花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市巴州人民医院  841000

【摘要】目的:分析个性化护理对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家属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9月期间在本院入住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的患者家属13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65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个性化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家属的疾病感知评分、不良情绪以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能改善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家属对于疾病的感知,减轻紧张焦虑情绪,提升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神经外科  重症监护  个性化护理  患者家属  干预分析

NSICU即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其主要作用是神经外科术后病人麻醉苏醒、危重症病人的抢救和治疗、急诊病人进行抢救的特殊病房[1]。在患者进入NSICU后,需有护理人员对其进行严密的封闭监护,在监护期间,病房是不允许留有家属和陪护人员的,并且需严格遵守探视制度。在NSICU内,患者的一切护理治疗和生活所需均由护理人员来负责,护理人员需对患者进行专业的护理。与此同时在NSICU外,也需要患者家属的大力支持与配合。由于NSICU的特殊性,NSICU患者家属长期见不到患者,只能通过护理人员的描述了解患者的疾病情况,这也就造成了患者家属紧张焦虑情绪的产生,如不及时给予心理疏导,会导致患者家属的心理和生理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2]。鉴于此,本研究意在分析对NSICU患者家属行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患者家属减轻紧张、焦虑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的130例研究对象均来自本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的患者家属,时间在2022年10月-2023年9月间。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男性29例,女性 36例,年龄介于 19~67 岁,平均( 47.68±6.32) 岁;观察组男性 33 例,女性32例,年龄介于 18~65 岁,平均( 49.27±6.48)岁,两组临床资料保持同质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家属给予常规护理,为患者家属介绍目前患者的疾病状况、治疗以及护理进展,告知家属科室的探视制度,需要家属准备患者所需的物品。

观察组对患者家属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①可安排一名专职护理人员,每天定时向患者家属汇报患者的病情、生命体征、情绪反应及明天所需接受的一系列治疗,让患者家属能够清楚明了的知晓患者每天所需的治疗及病况发展,以此来增进患者家属的信任感,拉近护理人员与其之间的距离,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家属因无法见到患者而产生的恐慌和焦虑情绪。②给患者家属留下科室的值班电话,以便于其能随时了解患者的动态,帮助解决各种突发事件。③每周可为患者家属举行一次神经外科急危重症疾病专题讲座,通过专题录像播放、科室公众号等形式帮助患者了解神经外科疾病的基本情况。④可在监护室外设立专门的健康宣教专栏,通过制作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相关知识小册子,让患者家属更直观的了解监护室内的具体护理措施。⑤定期将重症监护室家属集中,邀请主治医生为其详细解答治疗的相关问题,以此建立患者家属与医生之间的联系,更好的减轻其社会疏离感。⑥如遇患者家属出现明显的紧张、焦虑情绪时,护理人员应运用熟练地沟通技巧,给予患者家属以心理方面的关怀与支持,教会其进行自我调整和宣泄焦虑情绪的有效方法。多予以鼓励,使其了解自身的精神状态与患者的康复情况是相辅相成的,帮助其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3观察指标

(1)疾病感知评分包含 9 个条目,除病因外,各条目采用 0~10 级评分法(其中第 3、4、7 条目反向计分),总分为 0~80 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疾病感知越严重。

(2)以焦虑情绪自评量表(SAS)、抑郁情绪自评量表(SDS),在护理前后评估家属心理状态,两量表得分均转换为标准分,分值越高,心理状态越差。

(3)评估护理满意度:根据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打分情况,分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与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2.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为[n(%)],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为(±s),予以t检验。P<0.05提示统计学意义成立。

2 结果

2.1 疾病感知评分

比较两组患者家属干预前疾病感知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施个性化护理后,如表1所示,观察组患者的疾病感知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患者疾病感知评分对比 ±s,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

t

P

观察组

65

68.38±6.27

53.57±5.26

14.589

0.000

对照组

65

68.67±6.39

62.68±5.88

5.561

0.000

t

-

0.261

9.310

-

-

P

-

0.794

0.000

-

-

2.2 心理状况

护理前,两组焦虑、抑郁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观察组家属焦虑、抑郁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2所示。

2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心理状况±s,分

组别

例数

焦虑情绪评分

抑郁情绪评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

65

56.68±4.33

47.53±5.42

58.81±6.36

48.78±4.37

对照组

65

56.37±4.65

50.60±4.51

58.58±6.60

51.17±4.16

t

-

0.393

3.510

0.202

3.194

P

-

0.695

0.001

0.840

0.002

2.3 护理满意度

将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评分整合之后,如表3所示。观察组总满意率为92.31%,对照组护理满意率为80.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n(%)]

小组

病例

非常满意

比较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度

观察组

65

50(76.92%)

10(15.38%)

5(7.69%)

60(92.31%)

对照组

65

35(53.85%)

17(26.15%)

13(20.00%)

52(80.00%)

χ2

-

-

-

-

4.127

P

-

-

-

-

0.042

3 讨论

  发病急促、病情危重是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的主要特点。对于患者家属来说,亲人突发的疾病创伤是无法短时间接受和消化的,甚至有可能对其身体和心理都产生巨大影响。另一方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高昂的医疗费用,以及无法预测的病情发展情况,也会给患者家属带来了经济上的压力。面对突如其来的各种压力,对于患者家属而言,很容易产生社会疏离感以及焦虑情绪等。

现阶段,我们国家的医疗科技水平在不断攀升,急危重症患者的监护与治疗也因此得到了质的飞跃[3]。对于NSICU的医护人员来说,一方面要对危重患者进行救治与病情监测,另一方面还应注重患者家属的心理需求与情绪变化。护理人员通过运用个性化护理干预,既能帮助患者家属调整自身心理状态,又能使患者获得除医疗手段以外的、精神层次上的慰藉,可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有效的配合护理人员完成监护室日常护理。护理人员需多予以患者家属理解,帮助其解除或降低心理焦虑、抑郁情绪的产生,这不仅可以快速有效的解决其心理负担和压力,还对医疗和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起到了正向的影响。

本研究表明,对 NSICU患者家属实施有效的个性化护理干预,能较大程度的降低其焦虑、抑郁情绪。因而,与 NSICU患者家属保持良好、有效的交流沟通,并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及健康教育教育工作,能影响患者的康复疗效,优化医护与患者家属之间的关系。

综上所述,对 NSICU患者家属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能有效的降低其社会分离评分、减轻其焦虑情绪、提升护理满意度,可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明莹.宣教指导手册对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转出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家属的迁移应激影响[J].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2022,32(3):76-77.

[2]叶冬婷,闫海花,范荣,等.NSICU转出患者家属迁移应激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20,26(1):5.

[3]朱存志.急危重症患者的急诊呼吸阶段性治疗分析和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 2021, 040(023):7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