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与生态环境评价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7
/ 2

水资源与生态环境评价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游雅芬

广州市灏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510700

摘要:水资源与生态环境是新世纪人类共同关注的内容。在实践中可以发现,水资源与生态环境评价工作的成效会直接影响到人类的存续与发展。在我国,不少技术人员积极投身于水资源与生态环境评价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企图通过完善相关系统的方式加强水资源与生态环境评价工作的成效。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钻研后,水资源与生态环境评价管理信息系统应运而生,并在相关领域内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部分技术人员的开发能力相对落后,且未落实功能需求分析,致使所设计的水资源与生态环境评价管理信息系统难以很好地满足实际需要。面对这种情况,有必要展开探讨。本文将以水资源与生态环境评价管理信息系统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建设展开探讨,旨在提升我国水资源与生态环境评价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水平。

关键词:水资源;生态环境;评价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开发人员

引言:水资源与生态环境评价所涉及的领域较为广阔,涉及的数据信息量较大,需要通过专业的信息系统进行分析研究[1]。为此,我国在近些年加大了对水资源与生态环境评价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力度,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为进一步完善水资源与生态环境评价管理信息系统,本文将对水资源与生态环境评价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展开论述。

一、水资源与生态环境评价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原则

水资源与生态环境评价管理信息系统旨在助力工作人员动态监测、整合、分析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信息,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开发人员在执行系统建设任务之前,需要明确水资源与生态环境评价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原则,具体如下:第一,实用性原则。水资源与生态环境评价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主要在于为水资源与生态环境评价工作提供助力,需要具备信息采集、信息整合、信息存储以及信息分析等功能,因而对数据库提出了一定的要求[2]。开发人员在设计水资源与生态环境评价管理信息系统时,需要确保所采用的数据库技术与实际需求相匹配,便于更新和实时扩充。同时,水资源与生态环境评价管理信息系统应当易于操作和维护;第二,系统性原则[3]。开发人员在执行系统开发任务时,应当从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信息的采集、整合、储存以及分析等角度出发,从宏观角度判断水资源与生态环境各要素的内容及其相互作用关系,进而反映水资源与生态环境评价工作的综合性以及全面性;第三,先进性原则。开发人员在水资源与生态环境评价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期间需要采用先进的开发技术,最大限度地保障系统运作的安全性、稳定性;第四,标准化原则[4]。水资源与生态环境评价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应当符合国家提出的水资源与生态环境评价工作要求,符合各省市网络建设与信息共享的统一原则与标准,从而实现信息在全国范围内的高效率流通,为生态环境建设事业提供支持;第五,安全性原则。为保障水资源与生态环境评价管理信息系统运作的稳定性,开发人员应当设计诸多不同的用户,并赋予不同权限。权限越高的用户,在登录时需要经过越严格的验证,以此避免系统的滥用[5]

二、水资源与生态环境评价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内容

开发人员在实行开发任务以前,需要明确系统建设的具体内容。依照业务需求,水资源与生态环境评价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内容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点:

电子地图

基础电子地图是水资源与生态环境评价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重点。开发人员应当借助国家现有的数据库,从GIS系统内调取相关的自然地理环境信息,并生成相应的基础电子地图。在设计基础电子地图时,开发人员应当考虑到系统使用的便捷性要求,尽可能地简化操作页面,将尽可能多的地理信息在有限的页面内展示出来[6]。专业电子地图是基础电子地图的升级版。在开发专业电子地图模块时,水资源与生态环境评价的专业人员应当参与进来,为开发人员出谋划策。开发人员与专业工作人员需要将专业的地理数据转化为数字化的形式,导入基础电子地图中。考虑到国家建设事业的不断深入,所以开发人员在设计专业电子地图模块时,需要确保其具备可扩展性,便于后期的更新与维护。

(二)监测与信息采集模块

水环境与生态环境评价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过程中,监测与信息采集模块的设计与功能实现十分重要。在该模块设计中,开发人员主要关注两点内容:第一,遥感动态监测系统。开发人员应当综合性地运用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遥感影像,分析水环境与生态环境中各个要素的动态变化条件,并且将之转化为相应的数字信息,传输至主系统中;第二,地面动态监测系统。开发人员应当结合特定区域内的水环境变化以及自然地理条件,通过地面动态监测系统打造完整的水环境与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为信息采集提供便利条件,从而推进水环境与生态环境评价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数据库系统

水环境与生态环境评价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在于信息存储。开发人员应当结合系统功能的需求,采用市面上的先进开发技术。MySQL数据库技术具有安全性、灵活性高等优势,因而可以被应用于本系统的设计中。开发人员应当掌握MySQL数据库技术的应用要点,并积极推进相关的开发工作。在MySQL数据库技术的支持下,水环境与生态环境评价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有效实现对信息的存储。具体来讲,当用户在系统的特定界面更新信息、访问系统时,系统会自行检测,判断用户是否具备相关权限。在信息匹配的情况下,系统会同步更新数据库内的信息,允许用户访问系统;在信息不匹配的情况下,系统会提示“操作失败”。比如,当用户登录自己的账号时,需要在特定界面输入账号、密码等基本信息时,需要正确输入账号以及密码,否则无法登入系统。

信息查询系统

信息查询系统是水资源与生态环境评价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模块。由于水资源与生态环境评价所涉及的数据信息量较大,开发人员需考虑系统使用者的信息查询需求,设计相应的模块。在设计信息查询系统时,开发人员应当明确信息查询功能的需求对象。一般情况下,该功能的需求对象为外部用户。为此,开发人员应当尽可能简化信息查询系统,界面设计简洁明了,增强系统的易用性,在系统页面最醒目位置设置放大镜与文本框,用户只需要在文本框中输入想要查询的关键词,并点击放大镜,便可以实现信息的检索。信息查询系统在接收到相关指令后,便会及时调动数据库,检索相关讯息,再依照用户的权限,展示数据信息的内容。

结束语:随着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不断深入,如何打造高质量的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系统便成为了人民群众关心的内容。我国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建设作用,号召广大科研人员加强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在实践中,开发人员应当遵循实用性、系统性、先进性、标准化以及安全性等原则,以此保障系统建设的实效性。同时,开发人员应当明确系统建设的内容,即电子地图、监测与信息采集模块、数据库系统、信息查询系统等。本文通过对水资源与生态环境评价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原则以及内容展开探讨,为我国相关领域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颜雷,魏永霞.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水资源安全评价中的应用——以哈尔滨市松北灌排体系及水生态环境建设工程为例[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2,18(04):107-108.

[2]袁俊斌,张峥,李杨,等.我国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指标体系建设现状分析[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23,43(10):56-59.

[3]马珍.矿区生态环境评价及环境保护研究[J].黑龙江环境通报,2023,36(06):85-87.

[4]牛婧格.黄河三角洲湿地多尺度景观格局分析及生态环境评价[D].山东建筑大学,2023.

[5]刘恋,邢竞文.京津冀物流、经济、生态环境系统协同发展评价研究[J].全国流通经济,2023,(10):112-115.

[6]陈洁,姜艳秋.南京市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研究[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2(02):7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