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锁骨上神经在锁骨骨折复位固定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7
/ 2

保护锁骨上神经在锁骨骨折复位固定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吴念军

南郑区牟家坝中心卫生院 陕西汉中723104

摘要:目的:探讨对锁骨骨折复位治疗中实施保护锁骨上神经治疗的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23年1月-10月到我院接受诊治的锁骨骨折(28)患者作为实验研究样本,随机做有效分组处理,观察组与参照组,每组各14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实施游离保护锁骨上神经;参照组患者实施离断锁骨上神经,之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肩关节功能评分优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较参照组更高(P<0.05)。结论:在对锁骨骨折患者复位固定治疗的过程中,采用游离保护锁骨上神经予以干预,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与推广。

关键词:保护锁骨上神经;锁骨骨折;复位固定;应用效果

锁骨骨折是指锁骨(胸骨与肩胛骨之间的骨头)断裂或骨折的情况。它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尤其在年轻人和运动员中较为常见,锁骨骨折通常是由于直接的外部力量施加在骨骼上,如摔倒时用手支撑地面或者发生意外事故时撞击锁骨区域。这种骨折会导致锁骨的断裂,并引起剧痛和肿胀。患者可能会觉得肩膀和上臂的运动非常困难,同时伴有明显的疼痛,及早的诊断和治疗是关键,以促进骨折的愈合和恢复患者的生活质量[1-2]。基于此,本次研究选取到我院脊柱接受治疗的锁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并将保护锁骨上神经实施在锁骨骨折患者复位固定治疗中的效果。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为2023年1月10月;实验样本为该时间段到我院接受诊治的锁骨骨折患者,样本例数为28例,随机做有效分组处理,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每组中的患者各有14例;其中,观察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6:8例,患者年龄最大68岁,最小18岁,其均值为(40.23±2.11)岁;参照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6:8例,患者年龄最大69岁,最小17岁,其均值为(40.63±2.4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数据无明显的差异性(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手术前常规消毒,使用臂丛加颈浅丛麻醉或全麻。将患者放置仰卧位,垫枕抬高肩部。以骨折端为中心,沿锁骨上缘做一斜行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真皮层,钝性分离皮下脂肪层至颈阔肌深筋膜层。

参照组(离断锁骨上神经):充分暴露骨折断端,获取较好的手术视野,随后离断锁骨上神经,选择合适患者骨折部位的钢板进行固定,完成后在C型臂下确认复位良好。

观察组(游离保护锁骨上神经):手术过程中要保护锁骨上神经分支,采用橡皮条牵引,确保神经的安全。在锁骨暴露后,使用与对照组相同的骨折固定方式。手术完成后,要注意避开锁骨上神经,进行切口缝合和引流管的放置。抗感染治疗持续1-3天,手术后2周需要固定患肢,并进行关节康复锻炼。术后6个月进行门诊或电话随访。

1.3评价标准

1.3.1组间肩关节评分比较

肩关节功能评分量表(Constant)是一种常用的评估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工具。根据该量表,将2组手术前后的肩关节功能情况进行评估,并给予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越好。

1.3.2组间治疗效果分析

治疗效果主要分为显效、有效以及无效。

1.4统计学分析方法

通过SPSS 20.0统计处理,其中,在检验计量资料时选择t,结果为(±s)标准,在检验计数资料时选择卡方,结果为百分比,在分析两组是否有差异存在时,主要依赖于P值,P<0.05有意义。

  1. 结果

2.1组间肩关节功能评分评估,见表1。

表 1  组间肩关节功能评分分析(±s)

组别

例数

术前

术后

观察组

14

51.47±6.41

85.63±10.46

参照组

14

51.35±6.24

70.54±7.54

t值

-

0.050

4.378

P值

-

0.000

0.000

2.2组间治疗效果分析,见表2所示。

表 2  组间治疗效果分析(%)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14

10

4

0

14(100.00)

参照组

14

6

3

5

9(64.28)

χ2

-

-

-

-

6.087

P值

-

-

-

-

0.013

3.讨论

在临床上,锁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其发病率较高,其多为间接暴力外伤所致。具有疼痛、肩部肿胀以及瘀斑等表现,同时还可导致患者神经血管损伤。因此,为该类患者治疗时实施有效的治疗干预亦十分重要。临床多采用离断锁骨上神经予以干预,复位固定治疗可以恢复骨折部位的稳定性,帮助骨折愈合,避免进一步损伤神经。然而,固定治疗可能导致创伤,包括手术、麻醉以及伤口感染等风险[3]。目前,在锁骨骨折复位过程中,对锁骨上神经进行保护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锁骨上神经是锁骨骨折时容易受到压迫和拉伸的神经之一。通过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可以减少神经受到的刺激,从而减轻患者的疼痛感。锁骨上神经位于锁骨骨折附近,如果受到不当的操作或者复位固定过程中的压力,可能引起神经损伤。保护神经可以减少神经损伤的风险,避免可能的并发症,如感觉异常、疼痛和肌肉无力等,骨折复位固定后,保护锁骨上神经有助于减少局部刺激和扰乱,让骨折部位的愈合过程更为顺利。神经的保护可以减少局部炎症反应,促进骨折愈合的生物学过程,有助于恢复锁骨的结构和功能

[4-5]。本次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较参照组更高(P<0.05);观察组肩关节功能优于参照组(P<0.05)。

综上所述,将保护锁骨上神经应用在锁骨骨折患者治疗中,可有效提高其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范大鹏,张解元,张经纬. 保护锁骨上神经在锁骨骨折复位固定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 解放军医药杂志,2022,34(5):30-33.

[2] 解平锋,叶元,李小波,等.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保护锁骨上神经治疗锁骨骨折的探讨[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9,19(1):26-28.

[3] 杨柯赛,何亚飞,胡长青. 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锁骨上神经保护后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华手外科杂志,2020,36(5):347-349.

[4] 揭军,邹和鲜,王琪. 锁骨骨折保留锁骨上神经切开复位内固定的应用疗效[J]. 中国伤残医学,2023,31(5):32-35,46.

[5] 夏丽平. 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锁骨上神经的保护效果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9,19(A1):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