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喹诺酮类抗菌药的不良反应与临床合理用药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8
/ 2

探讨喹诺酮类抗菌药的不良反应与临床合理用药分析

付明贤  侯小花

肥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山东省泰安肥城市271605

[摘要]目的探讨喹诺酮类抗菌药(QNs)的不良反应及系统化药学干预对提高药物合理用药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某乡镇卫生院收集的863张QNs处方进行分析,根据用药时间分组,392张为合理用药前,471张为合理用药后。对不合理药物使用原因进行分析,系统评估QNs合理用药模式,比较合理用药前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合理用药前,共收集392张处方,发生神经系统损害5例、泌尿系统损害6例、消化系统损害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4.08%;合理用药后,共收集471张处方,发生神经系统损害2例、泌尿系统损害2例、消化系统损害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1.06%;合理用药前后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 QNs使用过程中通过执行QNs合理用药应用规范、管理制度有助于降低药物不良反应,提倡推广应用。

[关键词]喹诺酮类药;不良反应;抗菌药;合理用药

长期以来,QNs因其抗菌谱广、活性强、渗透好等优势,在治疗各类感染疾病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如今,QNs已经发展到第五代,尤其对革兰氏阳性菌、厌氧菌活性非常高,药效显著,在临床实践中,QNs常被用于治疗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等多种感染疾病,其广泛的应用性使其常年位居医院抗菌类药物使用量的前列[1]。然而,随着使用量的增加,药物不良反应数量也逐年递增。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神经系统反应、消化系统反应、泌尿系统反应、心血管系统反应等[2]。此外,QNs的使用还可能导致肾脏生化指标升高、血细胞减少等严重情况的发生。因此,在使用QNs时,临床需要权衡药物的益处与风险,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同时,患者在接受QNs治疗时,应密切关注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时汇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本文参考国内外报道结合我院实际,针对QNs临床使用展开分析,并探究QNs合理使用的方法,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某乡镇卫生院收集的863张QNs处方进行分析,根据用药时间分组,392张为合理用药前,471张为合理用药后。

1.2方法

对不合理用药问题导致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分类研究,制订措施予以干预,定期评估与改进干预效果。(1)评估标准:评估小组由各科负责任人组成,依据《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急诊临床应用指导意见2020》,对乡镇卫生院应用的QNs逐一制定药物使用合理性评估标准。(2)评价指标:包括用药频度、各类抗菌药物用药频度排序,数值越大表示该药使用范围越广。(3)QNs合理指标:禁忌证用药、非适应证用药、药物选择适宜性、用法用量适宜性、联合用药适宜性。(4)干预:①依据《喹诺酮类药临床使用管理规范》每季度对不合理用药问题导致的不良反应予以公示,对严重失职药师暂停处方权、考核处罚;制订激励制度,对每季度未发生QNs不良反应的科室、药师给予奖励。②分级管理:各科室开展风险排查,对高风险QNs处方问题科室,持续进行相关人员的培训指导、学习讨论、动态监测。③前瞻性审核:对不合理用药即时叫停,依据情况性质进行处理:对“严重问题”如禁忌证用药,拒绝调剂,填写“反馈单”;对“重要问题”如药物用法、种类、剂量不合理现象反馈医师;对“一般问题”如可能影响药物之间相互作用的审核,发药前对患者开展药物指导,之后反馈至处方医师。制订《处方登记册》,药师记录药品问题,对问题记录每月一次回顾性分析,监测合理用药干预效果并不断完善。④监测药物合理使用:抽取每月QNs处方,总结并评价药物处方问题和药师辨识QNs能力,监测问题频率发生率较高的医师、科室,将结果做成表格,临床之间相互督促 。

1.3观察指标

     比较合理用药前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用统计学软件SPSS26.0处理数据,计数资料表示检验用百分数(%)和χ2,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s表示,t(或F)检验,P<0.05提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合理用药前后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表1 合理用药前后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n,%)

组别

处方

神经系统损害

泌尿系统损害

消化系统损害

发生率

合理用药前

392

5

6

5

16(4.08%)

合理用药后

471

2

2

1

5(1.06%)

χ2

-

8.219

p

-

0.004

3.讨论

QNs在临床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消化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疾病,通过抑制DNA合成,致其死亡,达到抗菌效果。由于QNs具有强大的广谱性、高效性、给药方便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乡镇卫生院,在儿科临床中,QNs的使用评价存在争议,认为可能诱发患儿出现关节病变(多数可逆)[3]。QNs治疗感染疾病时通常是安全,但仍可能引发一些不良反应,包括药物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或刺激胃肠道黏膜造成消化系统损害,长期过量使用造成抽搐、震颤、神经炎症等神经系统反应,以及过敏性皮炎、荨麻疹等过敏反应等

[4-5]。因此,临床在开具处方时,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谨慎选择药物,并注意遵循合理用药的原则。

本研究中,合理用药前,共收集392张处方,不良反应发生率4.08%;合理用药后,共收集471张处方,不良反应发生率1.06%;合理用药前后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乡镇卫生院依据《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急诊临床应用指导意见2020》制定了具体评估标准,能够帮助医护人员更加准确地评估QNs使用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合理用药行为。通过对用药频度、抗菌药物用药频度排序等指标的评价,可以更好地了解乡镇卫生院用药情况。同时,每季度公示不合理用药问题导致的不良反应、对严重失职药师暂停处方权、考核处罚能够有效地对不合理用药行为进行惩治。在实施方案中,对不合理用药进行前瞻性审核,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不合理用药问题,进一步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总之,对乡镇卫生院各科应用QNs用药监测是必须完成的内容,本研究一定程度体现了药学干预与QNs不良反应发生率的相关性,但因样本数有限且受到地域限制,后期要加强监测工作。

综上所述,乡镇卫生院在实施以上合理用药方案后,QNs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通过全面、系统地对不合理用药问题进行分析、分类研究,并采取了多种有效的干预措施,能够提高QNs用药合理性和安全性,建议普及使用。

参考文献

[1]周鹏,杨杰.我院2018—2019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析及管理模式探讨[J].中国医药导刊,2021,23(6):462-467. 

[2]韩飞,张帅帅.某综合医院烧伤住院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变迁[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22,43(2):183-187,193. 

[3]何怡蓓,王文博,谭积善,等.成都某三甲医院多重耐药菌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2,22(3):500-505,458. 

[4]曲梅,田祎,黄瑛,等.2018-2021年北京市沙门菌血清型及喹诺酮类耐药表型和基因型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22,49(13):2413-2419. 

[5]朱娜,阚晓宏,吴欣俐,等.113例结核病患者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2022,19(4):404-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