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及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8
/ 3

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及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胡婷婷

安徽卫生健康职业学院 安徽池州 247100

摘要:目的:分析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及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方法:研究时间为2021年11月~2022年11月,回顾分析10例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患者和10例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信息,分析临床病理学特征,就诊断及预后特点进行分析和探究。结果:(1)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和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首发症状相似,均有头痛或是头晕表现;发病部位以颞叶、顶叶为主;(2)影像学特点: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肿瘤与周围脑组织界限清晰,囊实性占位,肿瘤及囊壁有不同程度强化,水肿不明显;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显示有长T1及稍长T2不均匀信号,病灶内信号不均匀,有少许更长T2信号。(3)免疫组化学:免疫组织化学:GFAP、Vimentin在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及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中呈现阳性表达,Nestin、S-100蛋白在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阳性表达,IDH1、NeuN呈阴性表达。p53在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中呈阳性表达,在不同分级的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中表达程度有差异;CD34、CK-pan在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中阴性表达。(4)病理特点: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镜下多形性细胞,以梭形细胞和星形巨细胞为主;3级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有核分裂表现,常见坏死。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镜下见大量的巨怪形多核巨细胞,可见小的“纺锤”状合体细胞;少见假“栅状”坏死、缺血性坏死。结论: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及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具有特异性,根据病理特点、免疫组化检测、影像学特点等,能够为临床鉴别和诊断提供了科学指导。

关键词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临床病理;病理特征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KJ2021A1564)

作者简介:胡婷婷(1992年),女,安徽池州人,安徽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助教,学士,研究外科医学,妇产科医学。

引言: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及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很罕见,均属于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多发于皮层下颞叶、顶叶;多形性黄色瘤型星

形细胞瘤好发于儿童和成人,发病部位集中在大脑表面,常见颞叶;随着病情进展的推进,逐渐受累皮质、脑膜,常见症状为癫痫。由于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及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属于罕见疾病,明确临床早期诊断,可尽早进行治疗和干预,研究发现,上述两种肿瘤具有临床病理学特征,通过分析其临床病理,可为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参考和指导,进而避免误诊或是漏诊,提高诊断率,促使患者尽早得到救治[1]。基于此,本文于本院2021年11月~2022年11月收治的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及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中,随机选取20例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就病理学特征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0例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男性有4例,女性有6例;最小年龄14岁,最大年龄25(17.43±5.21)岁。10例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患者,男性和女性之比是3/7;年龄区间为16~26(19.43±2.33)岁。纳入标准:①研究对象了解本试验内容;②有完整的资料信息;③确诊为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或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者;④有癫痫发作者。排除标准:①将有手术禁忌症者剔除;②将有血液系统疾病剔除;③有凝血功能障碍者;④不能完成本试验任务者。上述研究人员的有关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课题取得了患者家属的理解和支持,得到了医院伦理委员会的认可。

1.2 方法

    1.2.1 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

    (1)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用中性环保甲醛也固定标本,进行脱水-透明-浸蜡等处理;用自动免疫组织化仪进行抗体检测。(2)采取荧光PCR法及相配套的试剂盒检测基因有无突变。(3)进行FISH检测,做好荧光标记,进行病理判断。

    1.2.2 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

    (1)用中性福尔马林固定标本,经过石蜡包埋、切片处理以及HE染色处理后,于镜下观察。(2)用免疫组化HRP法检测细胞表达情况。

1.3观察指标

    (1)分析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和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2)观察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和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征象;(3)分析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和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的免疫组织化学结果;(4)观察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和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的病理特点。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表示。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特点

    10例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患者中,有6例发病部位在颞叶,有2例发病部位在顶叶,有1例发病部位在侧脑室,有1例发病部位在桥脑。临床表现为,有6例癫痫症状表现,有2例头痛症状,有1例头晕症状和1例视物模糊症状。

10例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中,有5例发病部位在顶叶,有4例发病部位在颞叶,有1例发病部位在枕部;肿瘤病菌直径为(5.34±0.54)cm。临床表现为,有9例头痛患或是头晕患者,有1例意识不清、抽搐患者.

2.2 影像学征象

    10例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患者颅脑MRI检查结果显示,肿瘤呈囊肿,与周围脑组织界限清晰,瘤周无明显水肿;增强扫描发现,囊实性占位,肿瘤实性区有强化,囊壁区有强化。

    10例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经MRI诊断,提示4例病灶长T1及稍长T2不均匀信号,增强扫描发现有“花环样”强化;其余病例缺乏影像学特异性。

2.3 免疫组织化学

    10例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患者GFAP、Vimentin、Nestin、S-100蛋白等呈现阳性表达;而p53、NF等在不同分级的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中表达程度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在IDH1、NeuN中呈阴性表达。

10例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患者GFAP、Vimentin、p53等为阳性表达,CD34、CK-pan等为阴性表达。

2.4 病理特点

    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镜下见梭形细胞、星形巨细胞等多形性肿瘤细胞;胞浆内有嗜伊红颗粒小体、黄色瘤星形细胞;小血管周围聚集了灶性淋巴细胞。3级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中,有核分裂像活跃,有局灶性或是弥漫性坏死。

    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镜下见“巨怪形多核巨细胞”(大量)、“纺锤”状合体细胞(小的)。奇异巨细胞胞浆丰富,体积大;核大小、形态不一,有明显的核仁。部分病例有假“栅状”坏死、缺血性坏死。

3 讨论

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恶性程度高,但是预后相对较高,根据免疫表达及病理特点,可以更好与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等多种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进行鉴别和区分[2]。主要症状表现为顽固性癫痫,随着肿瘤体积的增加,会出现颅内压升高的情况,进而引发呕吐、头痛等一系列症状表现。

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属于WHO Ⅳ级恶性肿瘤,也成“巨怪细胞肉瘤”,极为罕见[3]。根据本文研究结果可见,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镜下以巨怪形巨细胞为病学形态特征。影像学征象,显示有大量的“巨怪形多核巨细胞”,还有小的“纺锤”状合体细胞。观察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临床特点发现,好发部位在颞叶、顶叶,上文研究中结果显示,10例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患者中,有6例发病部位在颞叶,有2例发病部位在顶叶,有1例发病部位在侧脑室,有1例发病部位在桥脑。临床症状以癫痫、头晕、头痛等为主,也有患者出现视力减退情况,临床表现为视物模糊,若是出现颅内压增高情况,则会引起意识障碍,甚至是抽搐。基于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及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罕见,明确疾病早期诊断,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1)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及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临床特点及症状表现很相似,发病部位相似,且首发症状,均以头晕、头痛为主。但是病理特点存在显著差异,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镜下见多形性肿瘤细胞,小血管周围聚集了灶性淋巴细胞;且不同分级的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镜下表现也不同。而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镜下见“巨怪形多核巨细胞”或是“纺锤”状合体细胞,有假“栅状”坏死、缺血性坏死情况。提示临床可根据临床特点及表现进行鉴别诊断。

(2)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在MRI中的表现缺乏特异性,本研究结果显示,MRI诊断下,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病灶有长T1不均匀信号和稍长T2不均匀信号,增强扫描有强化表现,但是部分病例缺乏影像学特异性。而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颅脑MRI检查可见囊肿样肿瘤,瘤周无明显水肿;增强扫描可见囊实性占位,肿瘤和囊壁均有不同程度强化表现。提示临床可根据影像学征象进行诊断。

(3)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和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免疫组织化学表现有相似之处,也有差异之处。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和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中均有GFAP阳性表达和Vimentin表达,但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中的Vimentin呈弥散性表达;且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中有Nestin、S-100蛋白阳性表达,虽然与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同样有p53阳性表达的,但是不同分级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p53及NF表达程度也不相同。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中的IDH1、NeuN为阴性表达,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中的CD34、CK-pan为阴性表达。提示临床在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及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诊断中,可根据免疫组织化学进行区分和鉴别。

    综上所述,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及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具有特异性,根据病理特点、免疫组化检测、影像学特点等,能够为临床鉴别和诊断提供了科学指导。

参考文献:

[1]刘宏雷,易力,杨建凯,等.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临床病理分析[J].河北医药,2022,44(18):2734-2737+2742.

[2]邵立伟,宋欣,曹晨,等.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20例临床病理分析[J].诊断病理学杂志,2019,26(02):86-9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