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住宅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9
/ 2

 绿色住宅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

左曦  

身份证号码:530125198512230823

摘要:近年来,随着全球范围内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绿色建筑成为了时代的趋势。在众多构成绿色建筑的要素中,混凝土技术无疑是其中最为基础和重要的一部分。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经常会出现各种问题影响施工质量,故而必须对其施工技术要点进行严格控制。综上,本文将重点分析绿色住宅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关键词:绿色住宅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前言:绿色住宅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过程中,通过对原材料的严格把控、全过程的质量监督、对施工细节的精准把握以及对新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确保工程的结构安全和使用寿命,还能实现绿色建筑对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基本要求。这不仅是对建筑行业的要求,更是对社会可持续发展负责的体现。

一、绿色住宅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中的准备工作

(一)材料

实施绿色住宅建筑项目时,混凝土施工的准备工作尤为重要。这包括对原材料的精心挑选和管理,它们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最终质量。为此,采购原材料时一定要优先考虑信誉良好的供应商,最好是那些与施工单位有过长期合作并且信赖度高的厂家[1]。这样做不仅可以确保材料质量的可靠性,还能在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时获得更好的支持。初始阶段,可以通过目测的方法来评估材料的表观质量,如颜色、纹理等是否符合预期。然而,仅仅依赖目测是不够的,必须通过科学严格的实验检验来对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能进行全面评估。在必要时,应进行复检,确保所有材料都符合绿色建筑的标准和要求。

(二)拌和

进行混凝土拌和时,这一过程必须遵守严格的规则和标准以确保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首先,混凝土的配比调配必须严格依照经过实验验证并由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比例进行。这是一个关键的步骤,因为任何未经批准的配方修改都可能对整个建筑工程的结构完整性造成不利影响。为确保配比的准确性,拌和使用的称量系统需要定期校验,通常这个周期是每个月一次。校验的目的是保证所有配料的重量准确无误,而其中的偏差必须控制在行业规范允许的范围内。这保障了混凝土按照正确的比例混合,从而确保了其最终的质量和性能。拌和时间同样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均匀性和使用性能。拌和时间应根据实验结果确定,但至少要满足行业规范规定的最短时间要求。对于混凝土而言,这通常意味着从开始加料到卸料的全过程不少于90秒,以确保混凝土充分混合。拌和过程中,如果发现进场原材料有变化,影响了混凝土的质量,必须及时采取措施。这意味着需要通过重新进行的实验来确定新的配比,并调整拌和方案,以确保混凝土的品质不受影响。

二、绿色住宅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要点

(一)搅拌、运输与泵送

在混凝土搅拌工作的检查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细致地考量和验证几个重要方面,包括不同类型材料的配比用量、添加材料的顺序、搅拌所需的时间以及最终生产的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标准[2]。运输环节同样关键,运用罐车将混凝土送达施工现场时,必须确保这一过程的流畅,以保证泵送混凝土的作业能够连续进行。一旦出现设备故障导致工作中断,若这种中断时间超过了45分钟,就需要立即采取措施,清理掉混凝土泵管内的混凝土,以避免影响施工质量和进度。泵送混凝土施工环节包含几个关键步骤,首先需要随机选取混凝土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包括对其坍落度进行测试以确保其符合质量标准,这种样本应当在罐车卸料时取自卸料量的三分之一和四分之三的位置,以确保样本具有代表性。同时,严格禁止使用不合格的混凝土材料。罐车卸料过程中,要保证卸料动作的连续和均匀,并且要与混凝土的泵送速度相匹配,避免出现停顿或超速问题。泵送混凝土之前,首先需要完成润管工作,这涉及到先泵入清水,后泵入水泥砂浆来进行管道的润滑,以确保混凝土能顺利泵送。值得注意的是,最初泵入的砂浆不应直接泵入模板内,而是要确保砂浆在管道内充分流动,从而避免砂浆集中在一个点造成堵塞。这些步骤的谨慎执行是确保混凝土泵送施工顺利进行、以及最终工程质量的关键所在。

(二)基础浇筑

在进行混凝土浇筑作业时,有几个重要的细节和步骤需要严格遵守,以确保工程的质量。首先,当施工单位浇筑混凝土时,必须注意下料口的位置,确保从下料口至混凝土表面的垂直高度不超过2米。这是为了防止混凝土在落下过程中分层或离析,从而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结构强度。对于一些特定的结构,如台阶式的基础或构件,施工单位采取分层浇筑的方式,每次浇注应从边缘开始向中心推进。这样做可以确保混凝土在每个部位都能被均匀地摊铺,并通过适当的振捣作业来确保混凝土的密实度,从而避免内部空洞或蜂窝状的缺陷。
    施工条形基础时,应该按照分段、分层的方式进行浇筑,每一段混凝土的浇筑都应该确保与前一段良好对接,形成逐渐上升的梯形结构。特别要注意的是,在每一层的边缘部位要优先进行浇筑,然后再向中央部位推进,以保证混凝土周边和中心的密实度一致,确保整个结构的坚固。对于底层的地板浇筑,施工单位通常采取从一端向另一端逐步进行的方法。这种分层、均匀的下料方式能够保证混凝土层间的紧密结合,避免产生冷缝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每一层的浇筑作业都需要在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内完成,以防止不同批次的混凝土间出现结合不良,从而影响最终的结构强度和耐久性

[3]。通过这些细致入微的施工控制,施工单位能够有效地确保混凝土工程的质量,满足设计和使用的要求。

(三)顶板浇筑

在现场混凝土浇筑作业中,整个过程需从一端开始并持续进行,以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结构强度。为了更好地分散混凝土的压力,下料点应该均匀分布,大致间隔2米。一般而言,首先需要对墙面接触的部分进行浇筑,等这部分混凝土达到设计的楼面高度后,再将其与楼板的混凝土一同完成浇筑,以此保证墙体与楼板之间的结构整合。梁板的同步施工中,按照梁的位置顺序分层浇筑梁混凝土,采用逐步推进的方式进行,以保证梁和板能够形成有效的连接。对于具有较大横截面的梁,在与楼板连接成整体前,也可以选择独立浇筑,并设计适当的伸缩缝,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浇筑过程中,需要根据现浇板混凝土的具体厚度,选择合适的振捣方式进行操作,以促进混凝土内部空气的排出和材料的密实。振捣工作应与浇筑过程相配合,确保每一层混凝土都能得到有效振捣。特别是在钢筋较密集的区域,选择使用细石混凝土,并用小直径的振捣棒进行振捣,以达到理想的密实度。对于一些特殊的结构点,如施工缝、预埋件位置或有插筋的区域,需要采取额外的手工处理方式,确保这些关键点位的平整和密实。完成初步平整后,根据楼板面积的大小,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表面处理,小面积楼板可以通过人工方式进行连续抹平和压光,而大面积楼板则适宜采用机械化的手段来完成表面的找平和拉毛处理,旨在通过这些细致的操作步骤,提高混凝土施工的质量,确保最终结构的坚固耐用。

(四)柱浇筑

在施工现场进行混凝土浇筑时,振捣作业是确保混凝土密实度和结构均匀性的关键步骤。为了有效完成这一任务,需要分层进行振捣,并注意每层混凝土的厚度不应超过50厘米。使用插入式振捣器时,要特别小心,避免振捣棒接触到建筑中的钢筋和任何预先埋设的物件,以防损坏结构内部的材料或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对于混凝土柱的浇筑,根据柱子的高度有不同的施工要求。如果柱子的高度不超过3米,可以在柱顶直接进行混凝土的下料。然而,对于超过3米高度的柱子,则需采用分段浇筑的方式,并确保每个浇筑段的高度不超过2米。这样做既可以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也便于施工操作。为保持结构的完整性,柱子的混凝土最好一次性浇完。但如果情况需要留下施工缝,例如考虑到结构的伸缩或者是后续施工的需要,施工缝应该被设计在主梁的下方位置。这样的布局能够在不影响结构稳定性和美观的前提下,实现结构的功能要求和施工的便利。通过这些工艺的严格执行,可以大大提高建筑结构的质量和安全性。

结语:在绿色住宅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高质量浇筑和养护是确保项目质量的关键。通过细致的过程控制和严格的质量检查,混凝土在整个建筑工程中的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进而为实现绿色、环保、持久耐用的住宅建设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高承满.绿色住宅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J].居舍,2024,(10):69-72.

[2]国倩磊.住宅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研究[J].居舍,2023,(19):44-46.

[3]付昌坚.住宅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项目施工技术要点[J].居舍,2023,(14):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