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情志护理在老年糖尿病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9
/ 2

中医情志护理在老年糖尿病中的应用

俞晓敏

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    上海  201999

【摘要】目的:分析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运用中医情志护理的干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信封法分组。对照组43例,运用常规护理,实验组43例,运用中医情志护理。对比指标:焦虑和抑郁情绪评分、护理依从性。结果:在干预前,两组焦虑、抑郁评分对比差异相当(P>0.05),干预后,和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焦虑与抑郁情绪评分明显更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依从性远高于对照组(P<0.05)。论:在老年糖尿病中运用中医情志护理切实有效,可有效疏解患者负性情志,提高自我用药、饮食等管理能力,从而促进血糖水平平稳降低。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中医情志护理;依从性;负性情志

糖尿病以体内血液葡萄糖水平显著高于正常范围为特征,是病程漫长的代谢性疾病,需终身接受治疗[1]。2型糖尿病占所有糖尿病类型的90%以上,主要受环境、生活方式、遗传因素作用,并且随年龄增长发病风险也在增加。老年人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发病群体,除了接受规范系统的药物治疗外,采取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必不可少[2]。大部分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依从性较差,存在消极、抑郁等负性情志,为探究中医情志护理在老年糖尿病中的应用效果,此次研究抽取我院8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开展分组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2022年7月-2023年12月,研究对象86例,以随机信封法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性别(男/女):23/20,年龄:65-89岁,均值(74.53±5.81)岁;实验组性别(男/女):22/21,年龄:66-87岁,均值(74.75±5.57)岁。两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纳入标准:①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确诊为2型糖尿病;②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伴严重并发症者;②伴恶性肿瘤者;③伴心肝肾功能障碍者;④伴精神或认知障碍者。

1.2方法

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普及糖尿病知识,结合患者糖尿病进程,给予用药、饮食、生活等指导。

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中医情志护理。①情志辨证。结合中医辩证理论,了解患者病情及基本情况,通过中医“望闻问切”和一对一沟通,了解患者喜怒哀乐,分析其负面情绪对脏腑的影响部位,制定个体化情志护理方案。②开导梳理。掌握患者情志不畅的原因,加强糖尿病认知教育,使患者了解到负性情绪郁结会加重糖尿病病情,不利于血糖管理。通过情志引导消除其顾虑,舒缓不良情志。③解惑释疑。采取直接答疑、语言暗示等方式引导患者发泄不良情绪,使其困惑明朗,增强治疗信心和护理依从性。④转移情性。观察患者性格特征,情志损伤类型,通过发觉其兴趣爱好等方式转移注意力,改善负性心理。⑤运动干预。指导患者开展五禽戏、八段锦等中医传统锻炼方式,帮助疏肝解郁、畅通情志,从而缓解病情。

1.3观察指标

对比指标:焦虑和抑郁情绪评分、护理依从性。①采用焦虑评分量表(SAS)评估焦虑轻重,采用抑郁评分量表(SDS)评估抑郁程度,得分与焦虑、抑郁程度正相比。②采用自制的护理依从性评估表分析护理依从性,包括遵医嘱用药,生活管理等,0-100分,>80分完全依从,60-80分基本依从,40-59分部分依从,<40分不依从,护理依从率=×100%。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SPSS24.0,护理依从性用n(%)描述,焦虑抑郁评分用(±s)描述,组间经t和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负性情志评分

干预后,实验组各项负性情志评分均比对照组低(P<0.05),见表1:

表1:对比负性情志评分(±s,分)

组别

n

干预前焦虑

干预后焦虑

干预前抑郁

干预后抑郁

对照组

43

56.42±5.67

50.53±5.34

55.38±5.46

48.35±4.36

实验组

43

56.36±5.83

41.39±5.51

55.24±5.33

40.52±4.32

t

0.048

7.811

0.120

8.365

P

0.962

0.000

0.905

0.000

2.2对比护理依从性

对照组护理依从性为76.74%(33/43)(完全依从12例、基本依从15例、部分依从6例、不依从10例),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依从性95.35%(41/43)(完全依从22例、基本依从15例、部分依从4例、不依从2例)(χ2=4.745,P=0.029)。

3讨论

我国老年糖尿病患病率高,并发症风险大,在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有必要加强护理干预,帮助患者严格控制日常饮食、坚持用药、适当运动、保持情绪舒畅[3]。但老年患者普遍存在对疾病认知不足、自我管理能力较差等问题,中医学认为:情志与消渴症呈正相关性,人体脏腑功能与七情紧密相连,情志不调可损伤脏腹功能,影响血糖控制。临床调研发现,以常规护理为基础增加中医情志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不良情志,增强护理依从性

[4]。本次研究引入中医情志护理,结合患者个体差异化,通过情志辨证、开导梳理、解惑释疑、转移情性和运动干预措施,及时调整患者波动情绪,深化对疾病的认知,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本次研究结果: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焦虑、抑郁评分更低,护理依从性更高(P<0.05)。说明实施情志护理,可提升患者护理依从性,消除不良情绪。

综上所述,中医情志护理在老年糖尿病中应用价值显著,可提升患者疗护依从性,促进病情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丽君,梁志芳,潘艳云.中医情志护理在老年糖尿病中的应用[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23,37(01):95-97.

[2]陈星星.中医情志护理联合自我效能理论的护理服务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养生保健,2023,41(14):159-162.

[3]马慧英.中医情志护理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负性情绪、自我效能及护理依从性干预效果的观察[J].青海医药杂志,2022,52(05):14-16.

[4]李晓燕.中医情志护理对老年糖尿病伴发抑郁症患者的应用效果[J].糖尿病新世界,2020,23(13):158-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