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日常护理应做好这4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9
/ 2

高血压患者日常护理应做好这4点

李静

邮编:620360   四川省眉山市   单位名称:洪雅县槽渔滩中心卫生院

高血压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系统性代谢疾病,当前我国成年人中1/3的血脂处于高水平,已有1.3亿高血压患者,但仍有将近半数的人不知道自己已患有高血压,治疗率与控制率更低,仅有28.2%、2.9%。对高血压进行综合防治实行健康的生活方式,使高血压患病率降低55%,并发症降低50%。

高血压诊断标准:3天内连续3次测得不低于140mm汞柱,舒张压大于或90mm汞柱,不服用降压药。建议采用上臂型全自动电子血压计定期在家中测量血压.家中血压测定值的判定与门诊血压的标准是不一样的。

高血压分为三级:1级:收缩压140~159 mmHg,舒张压90~99 mmHg;舒张压:100~109 mmHg;收缩压:180 mmHg;舒张压:110 mmHg;kPa;血压:1.血管壁弹性;外周血管阻力;心搏出量;有效循环血量。2级.不按时用药,没有按照医生的指示,盲目地按照广告或他人的经验服用药物;3级.不管血压有多高,都要按照自己的意愿服用,如果不觉得不舒服,就不用药。

导致高血压的病因有很多,其中最常见的就是:①基因:在家庭中有一定的致病因素。如果双亲或者亲戚患有高血压,就有更高的患高血压的危险。②不良的生活习惯是导致高血压的重要病因。其中包含不健康的饮食,缺少运动,酗酒,抽烟,长期处于高压状态。③饮食结构:高盐食物是影响高血压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过量的食盐会使身体里的水分积聚,使血管收缩,使血压上升。另外,钾,钙,镁的摄取不足也会导致高血压。④过度肥胖:过胖或过胖都会引起高血压,这是由于体内脂肪细胞分泌的某些成分对血压有一定的作用。⑤年纪:随着年纪增大,患有高血压之危险亦愈大。这是由于在老化过程中,血管会逐渐硬化、狭窄。⑥其他一些基础性的疾病,例如:糖尿病、肾病等,都可能导致血压升高。

高血压有“隐形杀手”之称,但仍有50%左右的患者未能完全掌握自己的血压,因而延误了治疗时机。影响高血压发病的主要原因有家庭史,年龄,体重,饮食习惯及生活习惯等。对这些危险因素的理解有助于更好地确定是否有可能发生高血压。高血压患者一般无显著体征,所以要经常进行血压检测。这些症状包括头疼,头晕,胸痛,心悸以及视力障碍。

高血压患者平时要做好自我保健,比如要定期监测血压,要有规律的作息,要有充足的睡眠,要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同时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不能随便停药,也不能随便换药,同时要注意饮食和适量的运动。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好全面的自我保健,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血压,预防各种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患者日常护理要做好以下几点: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首先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才能有效地控制血压,防止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比如平时要注意控制钠的摄入,保证一天的钠摄入不超过5克,实际上可以用“控盐小勺”来测量钠的摄入。需要注意的是,很多食品中,如调味品、腌制品、小零食等,都是不可见的盐。另外,要保证食物的营养均衡,保证蔬菜、水果、全谷物、蛋白质、奶制品等都要均衡,这样才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控制食盐量,食用高盐会明显提高患高血压的危险,成年人每日食用盐的摄入量应控制在5克以内。少吃高脂肪、高糖类食品,少用食用油,多吃蔬果。细嚼慢咽,尽可能在家吃饭,这样可以帮助控制脂肪、盐和糖分的摄入,在家里要注意少油少盐。降低盐的摄取: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少吃盐是很有必要的。不要吃含盐分较高的食物,例如加工过的肉类,速食和咸味的小吃。补充体内的钾:补充足量的钾,有助于降压。富含钾的食物有香蕉,马铃薯,豆类,橘子等。严格执行 DASH饮食方案: DASH (DASH)计划注重蔬菜水果,全麦谷物,瘦肉及低脂肪乳制品,并降低食盐和糖分的摄取。

2、注意血压监测

自我测量有助于监视血压状况,尽早检测出改变。医学专家一般推荐舒张压90—100mm汞柱,而收缩压力(高压力)则保持在120—130mm汞柱。18岁的成年人每年都要做一次常规的血压测试,可以使用臂式全自动电子血压计来测量并记录自己的血压水平,在使用电子血压计时,也要注意定期校正,一年一次。对于初诊高血压或者血压水平波动的患者,建议每日早晚各测一次血压,每次测三次,取平均值,以便于医生评价病情,调整用药方案等。如果血压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控制,那么可以在早晨起来吃早饭前和吃降压药前做一周一到两次。对所测得的血压水平的特定测量日期、时间等进行详细记录,并在复查时向医师提供该记录的数据。血压测定要在患者安静的情况下,按照“四定”的原则:定时间、定部位、定体位、定血压计。上肢上臂动脉与心脏在同一水平线上,俯卧时取腋中线,坐姿取第4肋。对偏瘫组取健侧上肢进行测查。测量血压计的有效性,定期测试,校对。若出现听不清楚或不正常的血压,则再次测压:将袖中气体排出,直至“0”,稍休息后再测,若有需要,可做对照检查。高血压的并发症包括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高血压脑病等。高血压急症是指血压突然升高,舒张压>130 mmHg,同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烦躁不安、视力模糊、眩晕、惊厥、意识障碍等一系列严重的临床症状。

3、多做运动

高血压患者平时要多做一些运动,这样才能控制住自己的体重。建议一周进行4—7次的体育锻炼,每次锻炼时间在30—60分钟之间。假如有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危险因素,建议在运动前先咨询医生,然后再进行运动锻炼,以保证运动的安全,比如瑜伽、太极拳、健步行走等。多运动是一种较好的降压手段。一周最少150分钟适度的有氧锻炼,比如步行,游泳或者骑车,都有助于降压。同时,强度锻炼还能增强肌肉,提高心脏的功能。对高血压患者来说,控制体重是很关键的。同时,还应通过分享成功进行血压控制案例的方式,促使老年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另外,还应与老年人高血压患者展开积极的沟通,耐心听取其内心的真实需求,以采取针对性的护理,缓解其不良心理情绪。

4、定期复查

用药是控制高血压的重要环节,常用药物包括利尿剂、贝塞普类、钙通道拮抗剂、 ACE抑制剂等都是常用的降压药物。血压控制的药物有很多,医生需要针对患者的病情来选用适合自己的药品,许多药品由于患者的个人体质不同,服用后的不良反应也是存在一定差别的,因此千万不要随便换药。高血压患者要定期去医院复诊,如果病情的危险性不大,每天只用一种药就可以了,一般一到三个月复查一次。建议每月复查一次,前提是血压水平得到了有效控制,并能长期保持稳定。如果患者的血压起伏不定,或者正在服用2-3种降压药,那么随访的间隔期就应缩短。即使服用了降压药物,但是血压还是没有达到标准,也要及时地去高血压专科就诊。尽管高血压可能是由基因引起的,但是很多高血压患者都是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以及合理的饮食结构来防止的。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防治高血压的关键。这包括戒烟,限制饮酒,控制体重,降低盐的摄入,有规律地运动以及应对紧张。抽烟是导致血压升高、心脑血管等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在防止血压升高,提高心脏功能方面,戒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要有固定的运动时间,要有规律地休息,要多起来或者是站着运动,不要长时间地坐着。减肥能使血压下降,所以保持一个良好的饮食及锻炼是很关键的。不要听信别人的话擅自改变血压,结果不但起不到效果,而且还会加大出现并发症的危险。有些患者觉得保健品能替代药品,所以就会盲目地听信,擅自停药,导致血压出现剧烈的起伏,事实上,这些保健品只能起到一种补充的效果,并不能替代降压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结论:高血压是一种较为普遍的慢性病,但是经过适当的护理,药物治疗及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可以得到有效治疗与管理的。建议患者在平时要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避免出现高血压,从而达到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综上所述,在控制高血压的过程中,应加强用药护理、饮食护理、运动护理以及心理护理,从而有效控制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